四、经济学的魅力——诺贝尔经济学奖 1、诺贝尔经济奖的由来 1968年,瑞典银行发起 1969年首次颁奖 2、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遴选标准 )候选人提出学说的独创性 1候选人的学说及成就对经济学的发展及现实世界 的影响 3、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遴选程序 委员会向世界各地著名经济学者寄送问卷,征求 约100-200名左右的候选人→委员会聘请权威经济 学家研判其学术成就,20位进入“初赛”→进一步 分析他们的成就,经审查,只有5位进入“准决 赛”→委员会投票表决最终获奖者
四、经济学的魅力——诺贝尔经济学奖 1、诺贝尔经济奖的由来 ▪ 1968年,瑞典银行发起 ▪ 1969年首次颁奖 2、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遴选标准 ▪ 1)候选人提出学说的独创性 ▪ 2)候选人的学说及成就对经济学的发展及现实世界 的影响 3、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遴选程序 ▪ 委员会向世界各地著名经济学者寄送问卷,征求 约100—200名左右的候选人→委员会聘请权威经济 学家研判其学术成就,20位进入“初赛”→进一步 分析他们的成就,经审查,只有5位进入“准决 赛”→委员会投票表决最终获奖者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简单回顾: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简单回顾:
第二 二节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1、重商主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前史” 商业资产阶级(商业资本)15—17世纪 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615年《献给 国王和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提出“政 治经济学”一词
第二节 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1、重商主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前史” ▪ –商业资产阶级(商业资本)15—17世纪 ▪ –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615年《献给 国王和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提出“政 治经济学”一词
2、古典经济学 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 英国:威廉·配第一亚当·斯密一大卫·李嘉图 法国:布阿吉尔贝尔一魁奈、杜尔阁(重农 学派)一西斯蒙第
2、古典经济学 ▪ 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 ▪ 英国: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 法国: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阁(重农 学派)—西斯蒙第
3、庸俗经济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萨伊 马尔萨斯 庸俗性主要表现于它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 否认劳动创造价值,割断利润、利息和地租 同工人劳动的联系,抹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
3、庸俗经济学 ▪ 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萨伊、 马尔萨斯 ▪ 庸俗性主要表现于它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 否认劳动创造价值,割断利润、利息和地租 同工人劳动的联系,抹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