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 2.掌挥基本数据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3. 掌握算术运算符的用法, 4. 掌握关系运算符的用法 掌握逻辑运算符的用法 6.掌握位逻辑运算符的用法 7.掌握调试程序的简单技巧。 第四章顺序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结构化程序设计 2. 语句与分程序 3.顺序理岸设计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5.switch语句 6.条件运算符 教学要求: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表示方法:「语句的理 解和使用:switch语句的理解和使用:条件运算符的理解和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3:顺序与分支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f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3.熟练掌握if.else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4.熟练掌握else if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 6。掌握条件运算符的用法。 7.了解如何用调试Debugger调试程序。 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while语句 2.do while语句 3.for语句 4.多重循环 5.break语句在循环语句中的用法
1. 掌握 C 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 2. 掌握基本数据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3. 掌握算术运算符的用法。 4. 掌握关系运算符的用法。 5. 掌握逻辑运算符的用法。 6. 掌握位逻辑运算符的用法。 7. 掌握调试程序的简单技巧。 第四章 顺序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结构化程序设计 2. 语句与分程序 3. 顺序程序设计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5. switch 语句 6. 条件运算符 教学要求: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表示方法;if 语句的理 解和使用;switch 语句的理解和使用;条件运算符的理解和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3:顺序与分支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2. 熟练掌握 if 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3. 熟练掌握 if.else 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4. 熟练掌握 else if 形式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5. 掌握 switch 语句的使用方法。 6. 掌握条件运算符的用法。 7. 了解如何用调试 Debugger 调试程序。 第五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while 语句 2. do while 语句 3. for 语句 4. 多重循环 5. break 语句在循环语句中的用法
6.continue语句 教学要求: 掌握hile语句的语法和语义:do while语句的语法和语义:for语句的语法和语义:break语 句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以及求和、迭代和穷举算法的理解和运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4:循环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hile形式的设计方法。 3.熟练掌握do while形式的设计方法 4.熟练掌握for形式的设计方法。 5.掌握break语句在循环结构中的使用方法。 6.堂握continue语句在循环结构中的使用方法 7.掌握多重循环的程序设计方法。 8.掌操通讨设置断点讲行程序调试的方法。 第六章函数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函数的基础 2.函数的定义 3.函数说明 4.函数调用 5.参数传递 6.递归调用 7.变量的存储类别 教学要求: 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说明方法,函数的调用方法:理解形参和实参的关系:理解变量的 存储类别。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5: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堂挥函数定义的方法。 2。熟练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函数说明的方法。 4. 理解单个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6. continue 语句 教学要求: 掌握 while 语句的语法和语义;do while 语句的语法和语义;for 语句的语法和语义;break 语 句和 continue 语句的使用以及求和、迭代和穷举算法的理解和运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4:循环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练掌握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2. 熟练掌握 while 形式的设计方法。 3. 熟练掌握 do while 形式的设计方法。 4. 熟练掌握 for 形式的设计方法。 5. 掌握 break 语句在循环结构中的使用方法。 6. 掌握 continue 语句在循环结构中的使用方法。 7. 掌握多重循环的程序设计方法。 8. 掌握通过设置断点进行程序调试的方法。 第六章 函数 7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函数的基础 2. 函数的定义 3. 函数说明 4. 函数调用 5. 参数传递 6. 递归调用 7. 变量的存储类别 教学要求: 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说明方法,函数的调用方法;理解形参和实参的关系;理解变量的 存储类别。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5: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练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熟练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 3. 熟练掌握函数说明的方法。 4. 理解单个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5. 理解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形式的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6。理解和掌握变量的各种存储类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7.掌握调试带有自定义函数程序的方法。 第七章数组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一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 3.字符串与字符串函数 教学要求 理解数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掌握一维数组定义和使用方法,二维数组定义和使用 方法,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关系。理解字符串跟数组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6: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一维数组的概念。 2.熟练掌握引用一维数组元素的方法。 3. 理解二维数组的方法。 4.熟练掌握引用二维数组元素的方法。 5.理解字符串量在内存中的存储方法 6.熟练掌握针对字符串的程序设计方法。 7.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编写方法。 8.掌握在程序调试时查看数组内容的方法。 第八章指针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指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指针与函数 3.指针与一维数组 4.二级指针 5.指针数组 教学要求: 理解指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理解指针与函数的关系:理解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关系:掌握二级指 针的使用:理解和掌握指针数组的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7:指针的定义和使用
5. 理解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形式的参数时,函数是如何定义和调用的。 6. 理解和掌握变量的各种存储类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7. 掌握调试带有自定义函数程序的方法。 第七章 数组 7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一维数组 2. 二维数组 3. 字符串与字符串函数 教学要求: 理解数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掌握一维数组定义和使用方法,二维数组定义和使用 方法,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关系。理解字符串跟数组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6: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一维数组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引用一维数组元素的方法。 3. 理解二维数组的方法。 4. 熟练掌握引用二维数组元素的方法。 5. 理解字符串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方法。 6. 熟练掌握针对字符串的程序设计方法。 7. 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编写方法。 8. 掌握在程序调试时查看数组内容的方法。 第八章 指针 7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指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指针与函数 3. 指针与一维数组 4. 二级指针 5. 指针数组 教学要求: 理解指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理解指针与函数的关系;理解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关系;掌握二级指 针的使用;理解和掌握指针数组的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7:指针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和掌握指针的算术运算。 2.了解存储器动态申请和释放的函数。 3.掌握通过指针操作二维数组中的元素的方法。 4.堂提指针数组的概今和楼作方法】 5.草握命令行参数的概念,学会运行带命令行参数的程序, 第九章结构体与其他数据类型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结构体 2.结构体与数组 3.结构体与指针 4.结构体与函数 5.联合体 6.枚举 教学要求: 理解结构体的类型说明,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以及结构体成员的引用,学会使用指针操作结构 体数据。了解联合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了解枚举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8: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和掌握结构体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2.熟练掌握对结构体数据的引用方式。 3。掌捉通过指向结构体的指针访问结构体成员的方法。 4. 了解动态链表的建立过程和遍历链表的操作。 5.理解和掌握联合体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6.学提对联合体数据的引用的方式。 7。理解和掌握枚举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8.掌握对枚举数据的引用的方式。 9。掌握类型定义的方法。 10.学会如何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使用变量窗口观察链表内容 第十章文件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1.文件概述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指针的算术运算。 2. 了解存储器动态申请和释放的函数。 3. 掌握通过指针操作二维数组中的元素的方法。 4. 掌握指针数组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5. 掌握命令行参数的概念,学会运行带命令行参数的程序。 第九章 结构体与其他数据类型 7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结构体 2. 结构体与数组 3. 结构体与指针 4. 结构体与函数 5. 联合体 6. 枚举 教学要求: 理解结构体的类型说明,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以及结构体成员的引用,学会使用指针操作结构 体数据。了解联合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了解枚举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8: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结构体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2. 熟练掌握对结构体数据的引用方式。 3. 掌握通过指向结构体的指针访问结构体成员的方法。 4. 了解动态链表的建立过程和遍历链表的操作。 5. 理解和掌握联合体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6. 掌握对联合体数据的引用的方式。 7. 理解和掌握枚举类型数据的说明和定义方法。 8. 掌握对枚举数据的引用的方式。 9. 掌握类型定义的方法。 10. 学会如何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使用变量窗口观察链表内容。 第十章 文件 7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4+课程实验学时 3) 主要内容: 1. 文件概述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3.文件的读写操作 4.文件的定位 教学要求: 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掌握文件操作流程,学会文件操作函数的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9:文件操作。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文件类型指针的概念和定义方法 2.熟练掌握文件操作的顺序,即打开文件、读/写,关闭文件。 3.熟练掌握文件的打开函数和文件的关闭函数的使用。 4.掌握文件的读写函数的使用。 5.了解文件的定位函数rewind和fseek的使用方法 研究教学内容10学时(课程实验和讨论学时) 1.课程综合设计: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小型学生成绩(或通讯簿之类)管理 程序,并用C实现。 2 论文或总结报告:结合所设计的程序,写出论文或总结报告。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各种C程序基本要素的理解和使用,程序构成的语法和语义分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难点:函数的定义使用,指针的定义和使用,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未来愿景描述 和学以致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交流和师生积极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 程的学习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试 大、教村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1.《C语言程序设计》,林小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第2版,2004.6 参考书:1.《C程序设计》,谭浩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9。 2.《C语言程序设计》,田淑清,北京:高等教有出版,2000
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3. 文件的读写操作 4. 文件的定位 教学要求: 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掌握文件操作流程,学会文件操作函数的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 实验 9:文件操作。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文件类型指针的概念和定义方法。 2. 熟练掌握文件操作的顺序,即打开文件、读/写,关闭文件。 3. 熟练掌握文件的打开函数和文件的关闭函数的使用。 4. 掌握文件的读写函数的使用。 5. 了解文件的定位函数 rewind 和 fseek 的使用方法 研究教学内容 10 学时(课程实验和讨论学时) 1. 课程综合设计: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小型学生成绩(或通讯簿之类)管理 程序,并用 C 实现。 2. 论文或总结报告:结合所设计的程序,写出论文或总结报告。 。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各种 C 程序基本要素的理解和使用,程序构成的语法和语义分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难点:函数的定义使用,指针的定义和使用,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未来愿景描述 和学以致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交流和师生积极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 程的学习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1.《C 语言程序设计》,林小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第 2 版,2004.6 参考书:1.《C 程序设计》,谭浩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9。 2.《C 语言程序设计》,田淑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