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大纲(2012年修订)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 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课) 8 线性代数(学科基础课) 11 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 14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专业基础课) 21 材料概论(学科基础课) 24 金属工艺学(专业基础课】 27 电工技术(专业基础课) 3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基础课) .36 物理化学(学科基础课) 41 物理化学实验(学科基础课) .49 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 材料物理性能(专业基础课) 58 互换性原理及测量技术(专业基础课】 6 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 65 金属材料学(专业限选课). 72 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限选课) .77 失效分析(专业限选课). 81 文献检索(专业限选课) 6 专业英语(传专业限选课) 87 电弧焊方法与设备(专业限选课) 90 焊接检验(专业限选课). 93 焊接结构与生产(专业限选课) .96 焊接理论与基础(专业限选课) 99 焊接自动化(专业限选课)102
1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大纲(2012 年修订) 目 录 第一部分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2 大学物理(A) (学科基础课) .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科基础课) . 8 线性代数 (学科基础课) . 11 C 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 14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专业基础课) . 21 材料概论(学科基础课) . 24 金属工艺学(专业基础课) . 27 电工技术(专业基础课) . 31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基础课) . 36 物理化学(学科基础课) . 41 物理化学实验(学科基础课) . 49 材料科学基础 (专业基础课) . 53 材料物理性能 (专业基础课) . 58 互换性原理及测量技术 (专业基础课). 60 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基础课) . 65 金属材料学 (专业限选课) . 72 金属腐蚀与防护 (专业限选课) . 77 失效分析 (专业限选课) . 81 文献检索 (专业限选课) . 85 专业英语 (专业限选课) . 87 电弧焊方法与设备 (专业限选课) . 90 焊接检验 (专业限选课) . 93 焊接结构与生产 (专业限选课) . 96 焊接理论与基础 (专业限选课) . 99 焊接自动化 (专业限选课) . 102
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学科基础课) College PhysicsA 【课程编号】BX2611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8 【编号日期】2011.9.20 【学时数】140 【先修课程】高数 【适用专业】电气类、计算机科学、数学、金属材料工程等 一、教学目的、任务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 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 物理》课程,是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的: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课程教学任务: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有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具有初步应用物理知识 的能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 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都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 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于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定理 不要求会推导。 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们 进行定性解释,适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大学物理学习的内容 学习物理学的意义 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2 第一部分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 (学科基础课) College PhysicsA 【课程编号】BX2611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8 【编写日期】2011.9.20 【学时数】140 【先修课程】高数 【适用专业】电气类、计算机科学、数学、金属材料工程等 一、教学目的、任务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 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 物理》课程, 是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的: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程教学任务: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有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具有初步应用物理知识 的能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 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都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 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于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定理 不要求会推导。 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们 进行定性解释,适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 学时 主要内容:大学物理学习的内容 学习物理学的意义 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7学时 主要内容:质点运动的描述 圆周运动 相对运动 教学要求:理解质点、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叠加原理: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等物理量及角量与线量关系: 掌握伽利略坐标、速度、加速度变换 第三章牛顿定律5学时 主要内容:牛顿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教学要求:理解惯性、质量、力的概念、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学时 主要内容:质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质点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会计算变力的冲量,掌握动量定理: 堂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会计算变力的功,掌握动能定理: 理解保守力、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刚体的转动7学时 主要内容: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力矩做功、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教学要求: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 理解转动惯量、力矩,掌握转动定律 理解冲量矩、角动量,掌握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了解力矩做功,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六章静电场 10学时 主要内容:电荷的量子化、库伦定律 电场强度、高斯定理
3 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 7 学时 主要内容:质点运动的描述 圆周运动 相对运动 教学要求:理解质点、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叠加原理;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等物理量及角量与线量关系; 掌握伽利略坐标、速度、加速度变换。 第三章 牛顿定律 5 学时 主要内容:牛顿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教学要求:理解惯性、质量、力的概念、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 学时 主要内容:质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质点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会计算变力的冲量,掌握动量定理; 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会计算变力的功,掌握动能定理; 理解保守力、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 刚体的转动 7 学时 主要内容: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力矩做功、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教学要求: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 理解转动惯量、力矩,掌握转动定律; 理解冲量矩、角动量,掌握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了解力矩做功,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六章 静电场 10 学时 主要内容:电荷的量子化、库伦定律 电场强度、高斯定理
环路定理、电势能 电势、电势梯度 教学要求:了解静电现象和电荷量子化的概念: 掌握库仑定律和电场叠加原理: 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熟练应用高斯定理计算带电系统的电场强度: 理解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势的计算,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第七章静电场的导体和电介质6学时 主要内容: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 电位移、电容与电容器 静电场的能量 教学要求:理解静电平衡条件,掌握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场强和电势分布: 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和介质对电场的影响,理解电位移矢量,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掌握计算静电场能量的方法: 理解电容的概念以及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恒定磁场 10学时 主要内容:恒定电流、电源与电动势 磁感应强度、毕一基定律 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磁场中的磁介质 教学要求:了解恒定电流、电源与电动势: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掌握毕-萨定律,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载流导体的磁场分布: 掌握磁通量的计算,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应用定理计算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磁场 掌握带电粒子、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了解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理解电场强度,掌握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第九章电磁感应电磁场7学时 主要内容:电磁感应定律 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自感和互感 磁场能量 电磁场方程
4 环路定理、电势能 电势、电势梯度 教学要求:了解静电现象和电荷量子化的概念; 掌握库仑定律和电场叠加原理; 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熟练应用高斯定理计算带电系统的电场强度; 理解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势的计算,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第七章 静电场的导体和电介质 6 学时 主要内容: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 电位移、电容与电容器 静电场的能量 教学要求:理解静电平衡条件,掌握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场强和电势分布; 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和介质对电场的影响,理解电位移矢量,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掌握计算静电场能量的方法; 理解电容的概念以及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恒定磁场 10 学时 主要内容:恒定电流、电源与电动势 磁感应强度、毕-萨定律 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磁场中的磁介质 教学要求:了解恒定电流、电源与电动势;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掌握毕-萨定律,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载流导体的磁场分布; 掌握磁通量的计算,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应用定理计算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磁场; 掌握带电粒子、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了解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理解电场强度,掌握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第九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7 学时 主要内容:电磁感应定律 动生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 自感和互感 磁场能量 电磁场方程
教学要求: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能够用动生电动势公式计算导体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理解感生电场的性质,理解自感与互感现象,会计算自感、互感系数 理解位移电流,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第十章振动8学时 主要内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旋转矢量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简谐运动的合成 由磁振荡 教学要求: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的意义: 掌探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建立简诰振动的运动方程: 掌握旋转矢量法: 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了解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的规律: 理解振动的能量: 了解电磁振荡。 第十一章波动8学时 主要内容:平面间谐波的波函数 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多普勒效应 平面电磁波 教学要求: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意义,会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 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堂握波的相干条件: 理解波程差,掌握干涉时振动加强、减弱的条件 了解驻波形成的条件及其现象,理解半波损失: 理解多普勒效应 了解平面电磁波。 第十二章光学16学时 主要内容:相干光、杨氏干涉、薄膜干涉 劈尖、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 光的偏振性、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晶体的双折射 教学要求:了解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相干光的获得,理解光程的物理意义,掌握杨氏干涉、薄膜干涉,了解迈克尔逊干涉 仪: 了解惠更斯原理,掌握弗朗和费单缝衍射,了解衍射光栅及弗朗和费圆孔衍射: 5
5 教学要求: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能够用动生电动势公式计算导体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理解感生电场的性质,理解自感与互感现象,会计算自感、互感系数; 理解位移电流,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第十章 振动 8 学时 主要内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旋转矢量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简谐运动的合成 电磁振荡 教学要求: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的意义; 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建立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掌握旋转矢量法; 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了解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的规律; 理解振动的能量; 了解电磁振荡。 第十一章 波动 8 学时 主要内容:平面间谐波的波函数 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多普勒效应 平面电磁波 教学要求: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意义,会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 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 理解波程差,掌握干涉时振动加强、减弱的条件; 了解驻波形成的条件及其现象,理解半波损失; 理解多普勒效应; 了解平面电磁波。 第十二章 光学 16 学时 主要内容:相干光、杨氏干涉、薄膜干涉 劈尖、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 光的偏振性、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晶体的双折射 教学要求:了解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相干光的获得,理解光程的物理意义,掌握杨氏干涉、薄膜干涉,了解迈克尔逊干涉 仪; 了解惠更斯原理,掌握弗朗和费单缝衍射,了解衍射光栅及弗朗和费圆孔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