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非周通过单片机产生非周期脉冲序 34期脉冲序列控列信号,控制多靶材交替溅射沉|6设计选做1 制器的研制积过程。 光衰减器参数 通过本实验,测得光衰减器性能 测量 参数,进而分析和评价衰减器品6综合选做1 质 36/空气折射率的学习组装迈克尔孙干涉仪,掌握 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气体折6综合选做1 测量 射率的方法 用计算机采集传感器数据,测量 液体表面张力 系数测量方法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不同液体的 表面张力系数,与传统实验方法 6|综合选做 的研究 做比较 通过测量光栅常数、角色散率、 38光栅特性研究分辨本领及衍射效率等特性参 数来了解衍射光栅的特性及应 6设计选做1 「39课程论文答辩以实验项目为核心分组答辩2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课程论文的要求 每位学生经过选题、实验前的准备(收集资料、设计操作程序)、实验操作、 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答辩各教学环节,完成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教学 任务。 课程论文的写作格式参照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重要内容有:项目名称、作 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3.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项目的成绩,以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及课后撰写实验报告 为依据综合评定。各实验项目成绩满分10分,其中预习2分、课堂操作4分 31
31 34 脉冲激光非周 期脉冲序列控 制器的研制 通过单片机产生非周期脉冲序 列信号,控制多靶材交替溅射沉 积过程。 6 设计 选做 1 35 光衰减器参数 测量 通过本实验,测得光衰减器性能 参数,进而分析和评价衰减器品 质。 6 综合 选做 1 36 空气折射率的 测量 学习组装迈克尔孙干涉仪,掌握 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气体折 射率的方法 6 综合 选做 1 37 液体表面张力 系数测量方法 的研究 用计算机采集传感器数据,测量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不同液体的 表面张力系数,与传统实验方法 做比较。 6 综合 选做 1 38 光栅特性研究 通过测量光栅常数、角色散率、 分辨本领及衍射效率等特性参 数来了解衍射光栅的特性及应 用 6 设计 选做 1 39 课程论文答辩 以实验项目为核心分组答辩 2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 课程论文的要求 每位学生经过选题、实验前的准备(收集资料、设计操作程序)、实验操作、 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答辩各教学环节,完成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教学 任务。 课程论文的写作格式参照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重要内容有:项目名称、作 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3.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项目的成绩,以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及课后撰写实验报告 为依据综合评定。各实验项目成绩满分 10 分,其中预习 2 分、课堂操作 4 分
实验报告4分。 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成绩从四个方面考核,成绩满分10分,其中预 习方案2分、实验操作3分、课程论文2分、论文答辩3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均 参与答辩评分(教师占70%,学生占30%)。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20%;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成绩占总成绩30% 总评成绩分别计为:A(90-100分)、B(80-89分)、C(70-79分)、D(60-69 分)、F(0-59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撰写人:徐朋 审核人:刘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32 实验报告 4 分。 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成绩从四个方面考核,成绩满分 10 分,其中预 习方案 2 分、实验操作 3 分、课程论文 2 分、论文答辩 3 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均 参与答辩评分(教师占 70%,学生占 30%)。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5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 20%;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的成绩占总成绩 30%。 总评成绩分别计为:A(90-100 分)、B(80-89 分)、C(70-79 分)、D(60-69 分)、F(0-59 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朱鹤年 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徐 朋 审核人:刘 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G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c language programming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3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理工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C语言程序设计》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高 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设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 强的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它包括C语言的基本概念、C语言的数据 类型、C语言的程序构成以及各种程序设计的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是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开发环境,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 的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编写基本的C 语言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 养大学生用计算机的方法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各专业的后续课程 学习以及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C语言简介1.2算法及其描述1.3C程序的开发步骤 教学要求 1.掌握C语言的特点及C程序的开发步骤 2.了解算法及其描述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二章:简单的C程序设计 (3学时) 教学内容: 2.lC语言的数据及其类型2.2常量、变量 2.3运算符和表达式2.4基本的C语句2.5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教学要求 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理解数据的输入与输出。3.了解基本的C语句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三章:分支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学时) 教学内容
33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 language Programming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3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理工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C 语言程序设计》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高 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设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 强的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它包括 C 语言的基本概念、C 语言的数据 类型、C 语言的程序构成以及各种程序设计的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是使学生熟悉 C 语言的开发环境,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 的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编写基本的 C 语言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 养大学生用计算机的方法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各专业的后续课程 学习以及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C 语言简介 1.2 算法及其描述 1.3C 程序的开发步骤 教学要求: 1.掌握 C 语言的特点及 C 程序的开发步骤。 2.了解算法及其描述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二章:简单的 C 程序设计 (3 学时) 教学内容: 2.1C 语言的数据及其类型 2.2 常量、变量 2.3 运算符和表达式 2.4 基本的 C 语句 2.5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教学要求: 1.掌握 C 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2.理解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3.了解基本的 C 语句。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三章:分支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程序的基本结构3.2选择结构 3.3循环结构3.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求: 1.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2.了解结构的基本结构。 3.熟练掌握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四章:数组 (5学时) 教学内容: 4.1数组的基本概念4.2一维数组4.3多维数组4.4字符数组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使用。 2.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3.了解多维数组。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五章:指针 (2学时) 教学内容 5.1指针的基本概念5.2指针与数值型数组 5.3指针与字符数组及字符串5.4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教学要求: 1.掌握指针与数值型数组、指针与字符数组及字符串。 2.理解指针的基本概念。3.了解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六章:函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6.1函数的概念6.2函数的定义与调用6.3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 6.4数组与函数参数6.5返回指针的函数6.6指向函数的指针 6.7递归函数6.8主函数参数6.9编译预处理6.9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编译预处理、数组与函数参数。 2.了解返回指针的函数、指向函数的指针、主函数参数 3.理解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七章:结构和联合 (4学时) 教学内容: 7.1结构变量7.2结构数组7.3结构与指针7.4结构与函数 7.5动态内存与链表7.6联合体7.7枚举类型7.8用户定义类型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变量、结构数组、联合体。 2.了解结构与指针、结构与函数、枚举类型、用户定义类型
34 3.1 程序的基本结构 3.2 选择结构 3.3 循环结构 3.4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求: 1.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2.了解结构的基本结构。 3.熟练掌握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四章:数组 (5 学时) 教学内容: 4.1 数组的基本概念 4.2 一维数组 4.3 多维数组 4.4 字符数组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使用。 2.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 3.了解多维数组。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五章:指针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指针的基本概念 5.2 指针与数值型数组 5.3 指针与字符数组及字符串 5.4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教学要求: 1.掌握指针与数值型数组、指针与字符数组及字符串。 2.理解指针的基本概念。 3.了解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六章:函数 (5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函数的概念 6.2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6.3 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 6.4 数组与函数参数 6.5 返回指针的函数 6.6 指向函数的指针 6.7 递归函数 6.8 主函数参数 6.9 编译预处理 6.9 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编译预处理、数组与函数参数。 2.了解返回指针的函数、指向函数的指针、主函数参数。 3.理解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七章:结构和联合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结构变量 7.2 结构数组 7.3 结构与指针 7.4 结构与函数 7.5 动态内存与链表 7.6 联合体 7.7 枚举类型 7.8 用户定义类型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变量、结构数组、联合体。 2.了解结构与指针、结构与函数、枚举类型、用户定义类型
3.理解动态内存与链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八章:位运算 (2学时) 教学内容: 8.1位运算基本概念8.2位运算8.3位段 教学要求: 1.理解位运算的概念。2.掌握位运算2.了解位段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九章:文件 (3学时) 教学内容: 9.1文件的概念9.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9.3文件的顺序读写 9.4文件的随机读写与定位9.5文件的错误检测 教学要求 1.理解文件的概念。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顺序读写与随机读写。 了解文件的错误检测。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32学时实验。实验说明及要求见附件1。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 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 计算机自动判分。最后总评成绩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100分(出勤20%,作业30%,实验50%),占总评成绩30% (2)期末成绩100分,占总评成绩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李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主要参考书 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朱鸣华,刘旭鳞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撰写人:李丕贤 审核人:孙文安 课程负责人:李丕贤
35 3.理解动态内存与链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八章:位运算 ( 2 学时) 教学内容: 8.1 位运算基本概念 8.2 位运算 8.3 位段 教学要求: 1.理解位运算的概念。 2.掌握位运算 2.了解位段。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九章:文件 ( 3 学时) 教学内容: 9.1 文件的概念 9.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9.3 文件的顺序读写 9.4 文件的随机读写与定位 9.5 文件的错误检测 教学要求: 1.理解文件的概念。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顺序读写与随机读写。 3.了解文件的错误检测。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32 学时实验。实验说明及要求见附件 1。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 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 计算机自动判分。最后总评成绩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100 分(出勤 20%,作业 30%,实验 50%),占总评成绩 30%。 (2)期末成绩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李明.C 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主要参考书: 杨路明.C 语言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朱鸣华,刘旭鳞等.C 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撰写人:李丕贤 审核人:孙文安 课程负责人:李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