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左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左视图的左侧部分按照不剖处理,右侧部分按照剖处理。因 此右边部分剖切到的孔和槽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由于孔和槽在左视图右侧部分中已经 表现清楚, 因此孔和槽在左侧部分中的虚线不画。完成的半剂左视图参见图5.2(b) (b) 图52 例3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并补画出全剖的左视图(参见图5.3()) 解题分析: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是通过叠加和切制形成,左右对称,前 后对称。该零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底板部分,底板部分的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图 上,底板下部通过两个侧平面和一个水平面挖切了一个方槽。第二部分是底板上面轴线铅垂 的直立圆柱,圆柱上表面从前到后挖切了一个拱形槽,内部挖了两个同轴线的圆柱孔。第三 部分是直立圆柱两侧的肋板。第四部分为底板上面圆柱 侧的平板,其主要形状集 在俯视 图上。本题主要考查了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同时考查了截交线和相贯线等知 识点。 解题步骤: 83
2. 将左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左视图的左侧部分按照不剖处理,右侧部分按照剖处理。因 此右边部分剖切到的孔和槽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由于孔和槽在左视图右侧部分中已经 表现清楚,因此孔和槽在左侧部分中的虚线不画。完成的半剖左视图参见图 5.2(b)。 (a) (b) 图 5.2 例 3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并补画出全剖的左视图(参见图 5.3(a))。 解题分析: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是通过叠加和切割形成,左右对称,前 后对称。该零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底板部分,底板部分的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图 上,底板下部通过两个侧平面和一个水平面挖切了一个方槽。第二部分是底板上面轴线铅垂 的直立圆柱,圆柱上表面从前到后挖切了一个拱形槽,内部挖了两个同轴线的圆柱孔。第三 部分是直立圆柱两侧的肋板。第四部分为底板上面圆柱两侧的平板,其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 图上。本题主要考查了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同时考查了截交线和相贯线等知 识点。 解题步骤: 83
1.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主视图左侧部分按照不剖处理,右侧部分按照剖处理。因此 右边部分剖切到的孔和槽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在剖切到的实体部分打上面线。由于 2.作出全剖的左视图,剖切到的孔和槽部分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在剖切到的实体部分打 上剖面线。应注意槽与直立圆柱之间的相贯线,槽与圆柱孔之间的相贯线。完成的全剖 左视图参见图5.3(b)
1. 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主视图左侧部分按照不剖处理,右侧部分按照剖处理。因此 右边部分剖切到的孔和槽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在剖切到的实体部分打上剖面线。由于 孔和槽在剖视图右侧中已经表现清楚,因此孔和槽在左侧部分中的虚线不画,参见图 5.3(b)。 2. 作出全剖的左视图,剖切到的孔和槽部分应将虚线改为粗实线,在剖切到的实体部分打 上剖面线。应注意槽与直立圆柱之间的相贯线,槽与圆柱孔之间的相贯线。完成的全剖 左视图参见图 5.3(b)。 (a) (b) 图 5.3 84
例4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并补画出全剖的左视图(参见图5.4(a)。 图54 挖切了一个方槽,底板左右两侧挖切了拱形槽。底板上面是轴线铅垂的直立圆柱,圆柱前表 面挖切了一个方形槽,后表面挖切了一个拱形槽,内部挖了两个轴线铅垂而且同轴线的直立 圆柱孔。底板上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凸块,其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图上。本题主要考查了全
例 4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并补画出全剖的左视图(参见图 5.4(a))。 (a) (b) 图 5.4 解题分析: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左右对称,该零件主要分为三部分,底 部是底板部分,底板部分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图上,底板下部通过两个侧平面和一个水平面 挖切了一个方槽,底板左右两侧挖切了拱形槽。底板上面是轴线铅垂的直立圆柱,圆柱前表 面挖切了一个方形槽,后表面挖切了一个拱形槽,内部挖了两个轴线铅垂而且同轴线的直立 圆柱孔。底板上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凸块,其主要形状集中在俯视图上。本题主要考查了全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