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王正毅(2009)从“定义与研究议题”的关联性、 6 要素流动与作为单位层次”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与规范分析”的关联性、“国际体系与中国经验” 的关联性四个方面界定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 架。 王帆(2005)和李巍(2009)则分别介绍了国际政治 经济学框架内结构学说和国际组织学派的典型观 点。 人民不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王正毅(2009)从“定义与研究议题”的关联性、“ 要素流动与作为单位层次”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与规范分析”的关联性、“国际体系与中国经验” 的关联性四个方面界定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 架。 王帆(2005)和李巍(2009)则分别介绍了国际政治 经济学框架内结构学说和国际组织学派的典型观 点
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VERS/T 上述趼究一方面指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主体框 架,并搭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投 资、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但是却忽视 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上述国际经济活动主体一一跨 国公司之间的关联。而事实上正是基于跨国公司的 迅猛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才逐渐衍生为一门 独立并且日益发展的学科。 人尾大
上述研究一方面指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主体框 架,并搭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投 资、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但是却忽视 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上述国际经济活动主体——跨 国公司之间的关联。而事实上正是基于跨国公司的 迅猛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才逐渐衍生为一门 独立并且日益发展的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1975年,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罗 伯特.吉尔平出版《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对外直 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开拓了对外直接投资研 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 吉尔平认为,当前国际关系受权力和财富 双轮驱动,国家权力和跨国公司恰好是这两种力 量的典型代表,在这两种力量推动下国际经济交 往进一步强化,但同时国际力量不平衡格局也日 益凸显
1975年,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罗 伯特.吉尔平出版《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对外直 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开拓了对外直接投资研 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 吉尔平认为,当前国际关系受权力和财富 双轮驱动,国家权力和跨国公司恰好是这两种力 量的典型代表,在这两种力量推动下国际经济交 往进一步强化,但同时国际力量不平衡格局也日 益凸显
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苏册·斯特兰奇(2012)突出了安全、生产、金融 和知识四大结构性权力,并分析了这些不同结构 与主权国家及非政府单位(主要指跨国公司)之间 的互动联系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跨国公司正 成为这四大结构性权力的通道并对主权国家权力 的发挥和行使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在安全和生产结构中,随着生产的国际 化,发达国家面对战争选择会更加谨慎并倾向通过 跨国公司攫取财富而非战争手段
苏珊·斯特兰奇(2012)突出了安全、生产、金融 和知识四大结构性权力,并分析了这些不同结构 与主权国家及非政府单位(主要指跨国公司)之间 的互动联系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跨国公司正 成为这四大结构性权力的通道并对主权国家权力 的发挥和行使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在安全和生产结构中,随着生产的国际 化,发达国家面对战争选择会更加谨慎并倾向通过 跨国公司攫取财富而非战争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吉宓(2007)对吉尔平和斯特兰奇两人的政策主张 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斯特兰奇对跨国公司快速 发展下主权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功于完 善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特征,吉尔平为代表的主 流学派对该问题的合理借鉴则进一步促进了人们 对跨国公司影响的认识。 ●如果说斯特兰奇是从更加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研究 跨国公司,格里科和伊肯伯里(2008)则试图从更加 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他们从政府与 经济关系的角度,即从权力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角度 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问题进行了分析
吉宓(2007)对吉尔平和斯特兰奇两人的政策主张 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斯特兰奇对跨国公司快速 发展下主权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完 善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特征,吉尔平为代表的主 流学派对该问题的合理借鉴则进一步促进了人们 对跨国公司影响的认识。 如果说斯特兰奇是从更加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研究 跨国公司,格里科和伊肯伯里(2008)则试图从更加 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他们从政府与 经济关系的角度,即从权力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角度 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