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 ■成虫: ①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及麦稻丛间等阴暗环境,傍晚及夜间活动, 但在阴天和饥饿情况下,白天也可以觅食。 ②成虫取食后才能产卵,喜食蜜源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 杨槐、油菜、苜蓿等30余种,也取食蚜,介壳虫蜜露,腐烂水果、 发酵糖浆、胡萝卜、甘薯汁液及酒糟,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 很强。 ③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 习性: ◼ 成虫: ①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及麦稻丛间等阴暗环境,傍晚及夜间活动, 但在阴天和饥饿情况下,白天也可以觅食。 ②成虫取食后才能产卵,喜食蜜源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 杨槐、油菜、苜蓿等30余种,也取食蚜,介壳虫蜜露,腐烂水果、 发酵糖浆、胡萝卜、甘薯汁液及酒糟,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 很强。 ③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④繁殖力强,午夜产卵,产卵部位不同,1000-2000/♀,小麦产 于3-4片叶尖端或枯叶,叶鞘内;水稻叶尖,枯黄叶;玉米穗的苞 叶、花丝;谷子枯心苗和中、下部的卷缝处。 ·⑤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500公里 幼虫: ①晚上活动多,白天少,阴暗的白天,也可活动:
◼④繁殖力强,午夜产卵,产卵部位不同,1000-2000/♀,小麦产 于3-4片叶尖端或枯叶,叶鞘内;水稻叶尖,枯黄叶;玉米穗的苞 叶、花丝;谷子枯心苗和中、下部的卷缝处。 ◼⑤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500公里 ◼幼虫: ◼①晚上活动多,白天少,阴暗的白天,也可活动;
②低龄幼虫躲在心叶,穗轴,叶鞘茎内; ·1、2龄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小斑; ■3、4龄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5、6龄食量最大,仅留叶脉,占食量0-95%。 ③有假死性,1、2龄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中,随风飘散,或仍能 沿丝爬回原处,3龄以上幼虫被惊动后,落地卷曲不动。 ④6龄老熟,钻在土表1-2cm处结茧化蛹
②低龄幼虫躲在心叶,穗轴,叶鞘茎内; ◼ 1、2龄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小斑; ◼ 3、4龄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 5、6龄食量最大,仅留叶脉,占食量90-95%。 ③有假死性,1、2龄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中,随风飘散,或仍能 沿丝爬回原处,3龄以上幼虫被惊动后,落地卷曲不动。 ④6龄老熟,钻在土表1-2cm处结茧化蛹
三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插23个/亩,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糖醋液盆 2、诱卵,采卵 成虫产卵初期:麦田每亩插谷草把10把诱卵,2天换一次,烧毁;发现叶 尖扭卷发黄,用手顺叶一捋,发现卵块要摘除。 3、药剂防治幼虫:4龄以后暴食期,防治应在3龄以前 ①除草灭虫 ②喷粉、喷雾、散毒土: ■虫口密度小:灭幼脲,B乳剂,除虫精粉 ·虫口密度大:敌百虫粉,马拉松粉,杀螟松,乐斯苯,辛硫磷 4、生防:步行甲、寄生蜂、线虫等
三、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插2-3个/亩,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糖醋液盆 2、诱卵,采卵 ◼ 成虫产卵初期:麦田每亩插谷草把10把诱卵,2天换一次,烧毁;发现叶 尖扭卷发黄,用手顺叶一捋,发现卵块要摘除。 3、药剂防治幼虫:4龄以后暴食期,防治应在3龄以前 ①除草灭虫 ②喷粉、喷雾、撒毒土: ◼ 虫口密度小:灭幼脲,Bt乳剂,除虫精粉 ◼ 虫口密度大:敌百虫粉,马拉松粉,杀螟松,乐斯苯,辛硫磷 4、生防:步行甲、寄生蜂、线虫等
第二节玉米螟 也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大害虫,遍及全球, 黑龙江,内蒙,北京,河南,广东,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新疆、宁夏,多为欧洲玉米螟; ■ 河北,张家口:两种混合发生。 食性杂:禾本科及粗茎杂草,寄主多达200多种,主要为害玉米、 高粱谷子、棉花等
第二节 玉米螟 ◼ 也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为害: ◼ 世界性大害虫,遍及全球, ◼ 黑龙江,内蒙,北京,河南,广东,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 新疆、宁夏,多为欧洲玉米螟; ◼ 河北,张家口:两种混合发生。 ◼ 食性杂:禾本科及粗茎杂草,寄主多达200多种,主要为害玉米、 高粱谷子、棉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