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绪论(2学时) (总第0-2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1. 本课程简介:专业核心课、特色课。对象:化工静设备 1过程设备的应用举例: 2. 常用参考书简介:王志文的《化工容器设计》,聂清德的《化工设备设计》等。 (1)生活中的压力锅(火焰加热容器,绘图): 3.绪论主要内容: (2)移动压力容器(医用氧气瓶工业用气瓶等) (1)过程设备的应用:所有的工业过程 2.材料的强度保证:绘应力-应变图,讲解屈服点、 (2)过程设备的特点:非标设备、化机电一体化、外壳一般为压力容器。 抗拉强度、弹性范围、塑 (3)过程设备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满足过程要求、综合经济性好、易于操作 性范围、材料失效、韧性、 维护和控制、优良的环境性能。 材料曲线与温度的关系 (4)过程设备设计概述:基本设计步骤、影响参数设计的因素。 等概念。 (5)本课程的内容:14章:压力容器设计(具体内容?为什么?)、5-8章:化3.本课程学时安排:对照课本目录将全部课本70 工设备设计(四种设备的设计?结果?)。 学时的进度安排告知学生。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请举几个你见到的生活中的压力容器的例子? 2 请说说设备有压力和没有压力时设计应有什么区别? 对于里面有化学反应的容器是否应对压力、温度进行监测、控制?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绪论(2 学时) (总第 0-2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1. 本课程简介:专业核心课、特色课。对象:化工静设备 2. 常用参考书简介:王志文的《化工容器设计》,聂清德的《化工设备设计》等。 3. 绪论主要内容: (1)过程设备的应用:所有的工业过程 (2)过程设备的特点:非标设备、化机电一体化、外壳一般为压力容器。 (3)过程设备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满足过程要求、综合经济性好、易于操作、 维护和控制、优良的环境性能。 (4)过程设备设计概述:基本设计步骤、影响参数设计的因素。 (5)本课程的内容:1-4 章:压力容器设计(具体内容?为什么?)、5-8 章:化 工设备设计(四种设备的设计?结果?)。 1.过程设备的应用举例: (1)生活中的压力锅(火焰加热容器,绘图); (2)移动压力容器(医用氧气瓶工业用气瓶等) 2. 材料的强度保证:绘应力-应变图,讲解屈服点、 抗拉强度、弹性范围、塑 性范围、材料失效、韧性、 材料曲线与温度的关系 等概念。 3. 本课程学时安排:对照课本目录将全部课本 70 学时的进度安排告知学生。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请举几个你见到的生活中的压力容器的例子? 2. 请说说设备有压力和没有压力时设计应有什么区别? 3. 对于里面有化学反应的容器是否应对压力、温度进行监测、控制? 无
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1.1压力容器总体结构(1学时),12压力容器分类(1学时) (总第3-4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1.1压力容器总体结构 1.筒体制作方法以及对比 1.压力容器基本组成: 三棍滚圆机、四棍滚圆机卷压简体:用锻件等, (1)筒体:(2)封头:(3)密封装置:(4)开孔与接管:(5)支座:(6) 讲述筒体的加工工艺。 安全附件。 2.椭圆封头制作方法以及对比 2.压力容器零部件间的焊接 用水压机或油压机冲压,旋压机旋压,大直径封 焊接结构设计(接头的形式(如对接、搭接、角接):坡口形式和尺寸:焊接方 头的板材拼接等内容。 法(如手工焊、自动焊等):检验要求(表面探伤、透射探伤等)) 3.焊接全过程:开坡口、焊接、焊后检验(破坏 1.2压力容器分类 性检验、无损检验) 1,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4.《容规》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依据: 2.压力容器分类:按压力等级、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按安装方式、按安全技 (1)压力P:(2)压力×容积:(3)介质危害程 术管理分类。 度:(4)容器的作用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一般中低压容器的圆筒体是采用锻件还是钢板卷制而成? P21:1,2 3 在对接、搭接、角接这三种焊接基本形式中,哪种焊接结构最好? 在容器的分类方法中,哪种方法最为合理,为什么?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1.1 压力容器总体结构(1 学时),1.2 压力容器分类(1 学时) (总第 3-4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1.1 压力容器总体结构 1. 压力容器基本组成: (1) 筒体;(2)封头;(3)密封装置;(4)开孔与接管;(5)支座;(6) 安全附件。 2. 压力容器零部件间的焊接 焊接结构设计(接头的形式(如对接、搭接、角接);坡口形式和尺寸;焊接方 法(如手工焊、自动焊等);检验要求(表面探伤、透射探伤等)) 1.2 压力容器分类 1. 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2. 压力容器分类:按压力等级、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按安装方式、按安全技 术管理分类。 1. 筒体制作方法以及对比 三棍滚圆机、四棍滚圆机卷压筒体;用锻件等, 讲述筒体的加工工艺。 2. 椭圆封头制作方法以及对比 用水压机或油压机冲压,旋压机旋压,大直径封 头的板材拼接等内容。 3. 焊接全过程:开坡口、焊接、焊后检验(破坏 性检验、无损检验) 4.《容规》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依据: (1)压力 p;(2)压力×容积;(3)介质危害程 度;(4)容器的作用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一般中低压容器的圆筒体是采用锻件还是钢板卷制而成? 2. 在对接、搭接、角接这三种焊接基本形式中,哪种焊接结构最好? 3. 在容器的分类方法中,哪种方法最为合理,为什么? P21:1,2
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1.3压力容器规范标准(1学时),2.1载荷分析(1学时) (总第5-6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13.1国外主要规范标准简介 1.展示国内各种标准:(太多,不全列出) 1.美国ASME规范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日本压力容器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3.欧盟压力容器标准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13.2国内主要规范标准简介 JB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4732-2005《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JB4700-4707-2000《压力容器法兰》 2.1.1载荷 JB4732-2005《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压力载荷、非压力载荷、交变载荷 2.绘图举例: 2.1.2载荷工况 塔在三种基本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定义、三种基本工况(正常操作工况、特殊载荷工况、意外载荷工况)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各国为什么都要制定相应的压力容器标准? P21:3,4 课本p379附录A中压力容器设计的常用标准有哪些? 3.为什么要区分三种不同的载荷工况?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1.3 压力容器规范标准(1 学时),2.1 载荷分析(1 学时) (总第 5-6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1.3.1 国外主要规范标准简介 1. 美国 ASME 规范 2. 日本压力容器标准 3. 欧盟压力容器标准 1.3.2 国内主要规范标准简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 4732-200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2.1.1 载荷 压力载荷、非压力载荷、交变载荷 2.1.2 载荷工况 定义、三种基本工况(正常操作工况、特殊载荷工况、意外载荷工况) 1. 展示国内各种标准:(太多,不全列出)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JB 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 JB 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JB 4700-4707-2000《压力容器法兰》 JB 4732-200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2. 绘图举例: 塔在三种基本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各国为什么都要制定相应的压力容器标准? 2. 课本 p379 附录 A 中压力容器设计的常用标准有哪些? 3. 为什么要区分三种不同的载荷工况? P21:3,4
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2.2.1薄壁圆筒的应力2.2.2回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2.2.3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共2学时) (总第7-8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概念:壳体、壳体中面、薄壳、薄壁圆柱壳或薄壁圆筒、厚壁圆柱壳或厚壁圆筒 1.薄壁与厚壁容器的分界线:Do/Di≤1.1-1.2 2.2.1薄壁圆筒的应力 2.为什么采用先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 推导思路:特殊壳体一般壳体特殊壳体 的推导过程: 基本假设。圆柱面上任一点应力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两向应力状态。截面法求 两向应力:0。=20。 特殊(圆柱体,两向应力可求出),一般(任意 2.2.2回转薄壳的无力炬理论 回转壳,方程联立可求出两向应力),一般(压 1.回转薄壳的几何要素:回转薄壳、母线、极点、经线平面、经线、平行圆、法 力容器常用壳体,采用一般的结论,均可求出两 线、第一主曲率半径R1、第二主曲率半径R2、平行圆半径 向应力) 2.无力矩理论与有力矩理论 无力矩理论或薄膜理论(静定)、有力矩理论或弯曲理论(静不定) 3.本节所讲的薄壁壳体均是采用无力矩理论。 2.2.3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 4.绘图:微元体的力平衡(图25)、部分容器静 上亮体微元及其内力分量.2微元平衡方程(图2,5)受受-号 力平衡(图2-6)-ppt翻页后还能够根据黑板 3.区域平衡方程(图2-6)V='=2πrg1cosa 上的图形继续讲解。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薄壁容器是儿向应力状态?为什么不是三向应力状态哪? P84:1,2 P85:1 2. 回转薄壳的定义是什么?薄壁圆筒体是回转薄壳吗?为什么? 3 为什么要采用微元平衡方程和区域平衡方程联立求解两向应力?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2.2.1 薄壁圆筒的应力 2.2.2 回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 2.2.3 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共 2 学时) (总第 7-8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概念:壳体、壳体中面、薄壳、薄壁圆柱壳或薄壁圆筒、厚壁圆柱壳或厚壁圆筒 2.2.1 薄壁圆筒的应力 推导思路:特殊壳体--一般壳体--特殊壳体 基本假设。圆柱面上任一点应力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两向应力状态。截面法求 两向应力: 2 σθ = σϕ 2.2.2 回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 1. 回转薄壳的几何要素:回转薄壳、母线、极点、经线平面、经线、平行圆、法 线、第一主曲率半径 R1、第二主曲率半径 R2、平行圆半径 r 2. 无力矩理论与有力矩理论 无力矩理论或薄膜理论(静定)、有力矩理论或弯曲理论(静不定) 2.2.3 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 1. 壳体微元及其内力分量。2. 微元平衡方程(图 2-5) 1 2 p RR t ϕ θ σ σ+ = 3. 区域平衡方程(图 2-6) ' 2 cos VV r t = = π mσ α ϕ 1. 薄壁与厚壁容器的分界线:Do/Di≤1.1-1.2 2. 为什么采用先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 的推导过程: 特殊(圆柱体,两向应力可求出),一般(任意 回转壳,方程联立可求出两向应力),一般(压 力容器常用壳体,采用一般的结论,均可求出两 向应力) 3. 本节所讲的薄壁壳体均是采用无力矩理论。 4. 绘图:微元体的力平衡(图 2-5)、部分容器静 力平衡(图 2-6)----ppt 翻页后还能够根据黑板 上的图形继续讲解。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薄壁容器是几向应力状态?为什么不是三向应力状态哪? 2. 回转薄壳的定义是什么?薄壁圆筒体是回转薄壳吗?为什么? 3. 为什么要采用微元平衡方程和区域平衡方程联立求解两向应力? P84: 1,2 P85: 1
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2.2.4无力矩理论的应用2.2.5回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2学时) (总第9-10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2.2.4无力矩理论的应用 1. 要求学生会推导并记忆球形壳体、薄壁圆筒承 1.承受气体内压的回转薄壳:球形壳体、薄壁圆筒、锥形壳体、椭球形壳体 受气压的两向应力公式。 2.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 2.改正图2-9的错误,并推导a/=1.1.42.2.3四种 3.无力矩理论应用条件:①②③ 情况下当x=0时两向应力的值。(图中的纵坐标 应为pah:第4张图中交点是1.5而不是2.0) 2.2.5回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 3.2.2.5节的推导思路仍然是特例(圆柱壳) 1,不连续效应与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不连续效应、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般(p40没讲)--特例(厚平板与圆柱壳的 2.圆柱壳受边缘力和边缘力矩作用的弯曲解:求解基本微分方程、求微分方程的 连接) 解、求内力、求应力 “一般”情况没有讲,主要是因为太复杂。 3.组合壳不连续应力的计算举例:以圆平板与圆柱壳连接时的边缘应力计算为 4.当弯曲应力与薄膜应力是同一数量级时必 例,说明边缘应力计算方法。 须考虑弯曲应力。 4.不连续应力的特性:局部性、自限性 5 造成不连续的可能性:曲率突变、厚度突变、 5.不连续应力的工程处理 载荷突变、温度突变、 材料突变等。 塑性材料、受静载荷:设计中一般不作具体计算,仅结构上作局部处理。 6.壳体应力--薄膜解(一次解、主要解):有矩 脆性材料、受疲劳载荷,或低温载荷:对过高的不连续应力十分敏感,可能导 解(二次解、次要解) 致疲劳失效或脆性破坏。设计中按有关规定计算并限制不连续应力。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对于承受气体内压、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在计算壳体内力时是否考虑了壳体的P84:3,4 重量,为什么? P85:2,3.4,5,6 2. 对于回转薄壳为什么要进行不连续分析? 3. 复杂的不连续应力计算在一般工程计算中是否必须做?工程上如何处理?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2.2.4 无力矩理论的应用 2.2.5 回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2 学时) (总第 9-10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2.2.4 无力矩理论的应用 1. 承受气体内压的回转薄壳:球形壳体、薄壁圆筒、锥形壳体、椭球形壳体 2. 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 3. 无力矩理论应用条件:①②③ 2.2.5 回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 1. 不连续效应与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不连续效应、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圆柱壳受边缘力和边缘力矩作用的弯曲解:求解基本微分方程、求微分方程的 解、求内力、求应力 3. 组合壳不连续应力的计算举例:以圆平板与圆柱壳连接时的边缘应力计算为 例,说明边缘应力计算方法。 4. 不连续应力的特性:局部性、自限性 5. 不连续应力的工程处理 塑性材料、受静载荷:设计中一般不作具体计算,仅结构上作局部处理。 脆性材料、受疲劳载荷,或低温载荷:对过高的不连续应力十分敏感,可能导 致疲劳失效或脆性破坏。设计中按有关规定计算并限制不连续应力。 1. 要求学生会推导并记忆球形壳体、薄壁圆筒承 受气压的两向应力公式。 2. 改正图 2-9 的错误,并推导 a/b=1,1.42,2,3 四种 情况下当 x=0 时两向应力的值。(图中的纵坐标 应为 pa/t;第 4 张图中交点是 1.5 而不是 2.0) 3. 2.2.5 节的推导思路仍然是特例(圆柱壳)---- 一般(p40 没讲)----特例(厚平板与圆柱壳的 连接) “一般”情况没有讲,主要是因为太复杂。 4. 当弯曲应力与薄膜应力是同一数量级时----必 须考虑弯曲应力。 5. 造成不连续的可能性:曲率突变、厚度突变、 载荷突变、温度突变、 材料突变等。 6. 壳体应力----薄膜解(一次解、主要解);有矩 解(二次解、次要解)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对于承受气体内压、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在计算壳体内力时是否考虑了壳体的 重量,为什么? 2. 对于回转薄壳为什么要进行不连续分析? 3. 复杂的不连续应力计算在一般工程计算中是否必须做?工程上如何处理? P84: 3,4 P85: 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