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霜目标 学习成果 款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戒方式 学时分配 生密学装型过中的要作用与际应用 1教学活动:多蝶体教学 课程目标1、2 景 解我国目前农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而临的主要问愿, 学习任务:计论、课后作 2 可以科学发展的前的 应农业对策 2环境保护 学程环境科 可持续 果程目标1、2 瑞 树立学 生对新疆经济、资源、生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解决衣业生产的主要植物营养与施肥问避的 ,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 李棉物容养 提高植物营养学误程学习兴趣点 物霜养学科在农业发展中的地 课程目标1,2 我国植物营养学科的现状和机 叠实:经份整民后作 在业生产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1、2 解我国目前肥料发展 问避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配科子的发展所史及国的 思政点:培养学生的智学思短,网证唯物主文在肥料学的 食安全民生问园 叠实:袋背瓷行作 瑞 健 解土廉学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目标1、2 成和面 上:经许整后作 瑞 热爱祖国、家乡和土案的情怀,坚定献身 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战略 策质量的内函及研究意义 课程目标1、2 土擅质量发展热终及调料 李:樱件整于后作 上壤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关系,理解生态环境与士 思政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2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 生 态 学 概 述 课程目标 1、2 1.了解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生态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实际应用 前景; 3.了解我国目前农业生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可以科学发展的前沿。 1.生态学的基本认识,生态学在农 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粮食安全、土地退化、生物 多样性降低等主要的生态问题及相 应农业对策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2. 环 境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课程目标 1、2 1.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 2.掌握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4.树立学生对新疆经济、资源、生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和屯垦戍边的胡杨精神。 1.环境问题产生与发展 2.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3. 植 物 营 养 学概述 课程目标 1、2 1.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 2.激发学生解决农业生产的主要植物营养与施肥问题的 热情; 3.提高植物营养学课程学习兴趣点。 思政点:从主要植物营养学科带头人张福锁、沈其荣等 专业成长和对学科的贡献,激励学生热爱专业,持之以 恒成就人生。 1.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 2.植物营养学科在农业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 3.我国植物营养学科的现状和机 遇。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4. 肥 料 科 学 概述 课程目标 1、2 1.了解肥料发展的历史与背景; 2.了解我国目前肥料发展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3.掌握新型肥料研发的重要性。 思政点: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在肥料学的 作用。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肥料科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中国的肥料产业发展 与中国的 粮食自给、粮食安全民生问题 4.施肥与环境健康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5. 土 壤 科 学 概述 课程目标 1、2 1.了解土壤学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我国土壤科学主要研究方向; 3.理解目前土壤科学的主要问题以及挑战,以及对农业 生产的作用;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和土壤的情怀,坚定献身国 家农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1.土壤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2.我国土壤科学的现状、成就和面 临挑战 3.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战略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6. 土 壤 质 量 概述 课程目标 1、2 1.掌握土壤质量的内涵,理解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意义; 2.了解土壤质量研究内容及方法; 3.了解土壤质量发展趋势及调控措施; 4.了解土壤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关系,理解生态环境与土 壤质量关系。 思政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1.土壤质量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2.土壤质量研究内容及方法 3.土壤质量发展趋势及调控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1,区城资源环境调查、信息获取 课程目标1、2 过程和优 支术在资源环境调查和评价中的价 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指标 的在资环境调查和分析 1,信思技术 未 来科技发辰的 掌程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培中的应用 课程日标1、2 理中的应 囊利用合息技术进行植准施肥的主要方法发个具 学习任务:误堂讨论、课后作 减少环境污染的对策
3 7. 资 源 环 境 信 息 技 术 概 述 课程目标 1、2 1.了解当前区域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和评价中的作 用,发展过程和优势。 1.区域资源环境调查、信息获取和 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2.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指标 体系 3.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和分析 发挥的作用和潜力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8. 信 息 技 术 在 农 业 资 源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课程目标 1、2 1.掌握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原理; 2.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的主要方法及一个具 体案例。 1.信息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前 沿,甚至是国力竞争的焦点。列举 华为、中兴被美国全面打压的例子, 激励同学们发奋有为的决心和爱国 情怀 2.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记录农田农 业性状的变异 3.根据变异特征采取有效的农业技 术对策,是有效提高资源投入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的对策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 业 理论 2 学时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课堂表现、作业和课程论文成绩。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课堂表现 作业 课程论文 课程目标】 15 35 50 课程日标2 50 50 注:平时考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1次,扣除平时成绩5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除平时成绩 3分:每累计请假2次,扣除平时成绩3分,无故旷课3次及以上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二)评价标准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 考查学生对专 对专业领域的对专业领域的对专业领域的 对专业领域 资源与环墙知识体系 现状和发展有现状和发展有 现状和发展有 的现状和发 主要课程内容和学科发 业领域发展的 认知和思考。 充分的认知和 较好的认知和 基本的认知和 展的认知和 展概况。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不够 2.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权重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 (%) 分)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 能较详细的阐 基本能阐述知 资源与环境知识体系, 阐述 习内容 能详细的阐述 主要课程内容和学科发 的基本知识框 知识体系、发展 述知识体系、发 识体系、发展橱 35 展概况。 架、发展概况。 概况。 展概况,准确率 况,准确率70% 识体系、发展 80%以上。 以上。 概况 3.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权重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 (%) 分) 裸程目标2:了解农业 资源与环境学科在农 选择授课内容 或本专业所 查阀≥30篇文献 查阀20-29篇文 阅10-19篇文 查阅≤0篇文 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及的任意一领 资料,能详实、 献资料,能较全 献资料,基本能 献资料,没有 保护中的地位、作用及 全面的阐述农资 面的阐述农资发 很好的阐述农 域或方问,审述 阐述农资发展现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意义,明确未来发 其现状、应用情 发展现状及发展 展现状及发展前 资发展现状及 状及发展前景, 展前景 况和发展前景 前景。 发展前景
4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课堂表现、作业和课程论文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课堂表现 作业 课程论文 课程目标 1 15 35 50 课程目标 2 50 50 注:平时考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 1 次,扣除平时成绩 5 分;迟到或早退 1 次,扣除平时成绩 3 分;每累计请假 2 次,扣除平时成绩 3 分,无故旷课 3 次及以上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二)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 分) 课程目标 1:了解农业 资源与环境知识体系, 主要课程内容和学科发 展概况。 考查学生对专 业领域发展的 认知和思考。 对专业领域的 现状和发展有 充分的认知和 思考 对专业领域的 现状和发展有 较好的认知和 思考 对专业领域的 现状和发展有 基本的认知和 思考 对 专 业 领 域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的 认 知 和 思考不够 15 2.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 分) 课程目标 1:了解农业 资源与环境知识体系, 主要课程内容和学科发 展概况。 阐述学习内容 的基本知识框 架、发展概况。 能详细的阐述 知识体系、发展 概况。 能较详细的阐 述知识体系、发 展概况,准确率 80%以上。 基本能阐述知 识体系、发展概 况,准确率 70% 以上。 不 能 阐 述 授 课 内 容 的 知 识体系、发展 概况 35 3.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2:了解农业 资源与环境学科在农 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保护中的地位、作用及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意义,明确未来发 展前景。 选择授课内容 或本专业所涉 及的任意一领 域或方向,阐述 其现状、应用情 况和发展前景。 查阅≥30 篇文献 资料,能详实、 全面的阐述农资 发展现状及发展 前景。 查阅 20-29 篇文 献资料,能较全 面的阐述农资发 展现状及发展前 景。 查阅 10-19 篇文 献资料,基本能 阐述农资发展现 状及发展前景。 查阅≤10 篇文 献资料,没有 很好的阐述农 资发展现状及 发展前景。 50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无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Nyle C.Brady,Ray R.Weil,,等著,李保国等译.土壤学与生活(原书第十四版).科学出版社,2019. 2.学术期刊:土桌学报、植物营养学报、生态学报等 大纲修订人签字:张风华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杨乐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年9月
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无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Nyle C. Brady, Ray R. Weil,等著, 李保国等译. 土壤学与生活(原书第十四版). 科学出版社, 2019. 2.学术期刊:土壤学报、植物营养学报、生态学报等 大纲修订人签字:张凤华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杨乐 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9 月
《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学 课程名称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课程代码 11213702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侯振安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一、课程简介 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两 大部分的内容,它们既独立又联系。其中,地质学部分重点介绍地球基本知识,矿物的概念、识别特征及 类型,岩石的类型、特征及分类,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风化壳:地貌学部分主要是关于各种 地貌类型的形成原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各种地貌类型相关的沉积物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地质地貌学基础知识及理论,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地质地貌学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改良与培肥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2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地质地貌学与农 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地质地貌学问题的能力。 目标2: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和野外地质调查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农学、生物学、地学、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标2 4.专业素养 指标点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6 《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地质地貌学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课程代码 11213702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侯振安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两 大部分的内容,它们既独立又联系。其中,地质学部分重点介绍地球基本知识,矿物的概念、识别特征及 类型,岩石的类型、特征及分类,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风化壳;地貌学部分主要是关于各种 地貌类型的形成原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各种地貌类型相关的沉积物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地质地貌学基础知识及理论,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地质地貌学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改良与培肥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2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地质地貌学与农 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地质地貌学问题的能力。 目标 2: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和野外地质调查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1:掌握农学、生物学、地学、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2 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