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土壤水 ●工.土壤的持水本质与含水量 ●工.土壤水分的能态 ●Ⅲ.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形式 ●Ⅳ.土壤水分的循环与平衡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Ⅵ.土壤中溶质运移 ●Ⅶ.土壤水分的调控 1.土壤的持水本质与含水量 土壤持水本质与水分类型 ●土壤持水本质 ·水分进入干燥士壤后,水分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而使部分水分在士壤 中得以保持的本质是土粒表面与水分之间各种力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土粒表面固体分孑对水分孑存在着分子唰引力,使水分子 在土粒表面呈定向排列。 ●库仑力土壤胶粒表面带有负电荷,对偶极性的水分孑产生强大的静 电引力,使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呈极性定向排列 范德华力和库仑力作用的结果使干燥的土壤产生吸湿现象,在土粒表
第5章 土壤水 ⚫ Ⅰ. 土壤的持水本质与含水量 ⚫ Ⅱ. 土壤水分的能态 ⚫ Ⅲ. 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形式 ⚫ Ⅳ. 土壤水分的循环与平衡 ⚫ Ⅴ.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 Ⅵ. 土壤中溶质运移 ⚫ Ⅶ. 土壤水分的调控 Ⅰ. 土壤的持水本质与含水量 ⚫ 一、土壤持水本质与水分类型 ⚫ 土壤持水本质 ⚫ 水分进入干燥土壤后,水分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而使部分水分在土壤 中得以保持的本质是土粒表面与水分之间各种力的相互作用。 ⚫ 范德华力—土粒表面固体分子对水分子存在着分子吸引力,使水分子 在土粒表面呈定向排列。 ⚫ 库仑力—土壤胶粒表面带有负电荷,对偶极性的水分子产生强大的静 电引力,使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呈极性定向排列。 ⚫ 范德华力和库仑力作用的结果使干燥的土壤产生吸湿现象,在土粒表
面形成一至数层的水分子层。 毛管力毛管孔隙弯月面表面张力,使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在十壤中得 以保持。 ●土壤水分类型 ●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 ●质量含水量(6m%) ●θm%(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湿土质量干土质量)/ 干土质量]×100 ●容积含水量(6v%) ●θv%≡(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ey%=m%xDb ●士壤水贮量 ●水深(水mm) 水mm=土壤水容积/土壤面积= Axhx Db×m%×10/A=6vx h/10 式中A_士壤面积,h土层厚度(cm) 水贮量(水方或水吨亩) 水方/亩或水吨亩=2000/3×水mm/1000=2/3×水mm
面形成一至数层的水分子层。 ⚫ 毛管力—毛管孔隙弯月面表面张力,使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在土壤中得 以保持。 ⚫ 土壤水分类型 ⚫ 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 ⚫ 质量含水量(θ m%) ⚫θ m% =(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湿土质量-干土质量)/ 干土质量]×100 ⚫ 容积含水量(θ v%) ⚫θ v% =(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θ v% =θ m%×Db ⚫ 土壤水贮量 ⚫ 水深(水mm) ⚫ 水mm=土壤水容积/土壤面积=A×h×Db×θ m%×10/A =θ v× h/10 式中A—土壤面积,h—土层厚度(cm) ⚫ 水贮量(水方/亩或水吨/亩) ⚫ 水方/亩或水吨/亩 = 2000/3×水mm/1000 = 2/3×水mm
水方公顷或水吨公顷=15X2/3×水mm=10水mm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作业2 ·某士壤耕层厚20米,比重为265,重量含水量为13.04%,孔隙比 为130,求: (1)该土壤每公顷耕层的水贮量(水mm)。 (2)若要使该土壤耕层保持60mm的水,每公顷丕应潘溉多少方水。 ·(3)着耕层水贮量达60mm时该土壤正好处于毛管水饱和状态,则 此时土壤的通气空隙度为多少 l.土壤水分的能态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分析 ●土水势 在标准大气压下等温可逆地从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噎量 的水到士壤水分中,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作功的数量。 假设以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等条件的纯自由水为参比标唯,其自 由能为△Go,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其自由能为△Gs,4Gs与 △Go相比必然不同,则土水势ψ为: Go△Gs
⚫ 水方/公顷或水吨/公顷 = 15×2/3×水mm = 10水mm ⚫ 三、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 作业 2 ⚫ 某土壤耕层厚20厘米,比重为2.65,重量含水量为13.04%,孔隙比 为1.30,求: ⚫ (1)该土壤每公顷耕层的水贮量(水mm)。 ⚫ (2)若要使该土壤耕层保持60mm的水,每公顷还应灌溉多少方水。 ⚫ (3)若耕层水贮量达60mm时该土壤正好处于毛管水饱和状态,则 此时土壤的通气空隙度为多少。 Ⅱ. 土壤水分的能态 ⚫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分析 ⚫ 土水势 ⚫ 在标准大气压下等温可逆地从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小量 的水到土壤水分中,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作功的数量。 ⚫ 假设以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等条件的纯自由水为参比标准,其自 由能为△ Go,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其自由能为△ Gs,△ Gs 与 △ Go 相比必然不同,则土水势Ψ 为: ⚫ Ψ = △ Go - △ Gs
即土水势为参比纯自由水的自由能与士壤水自由能的差值以势能来 表示。 ·假设△Go=0,则土水势=-△GS,为负值。 ●土水势分势 根据引起十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土水势可分为基质势、压力势、 溶质势和重力势等。 ●基质势(ψm) ·土壤水受基质吸力(范德华力、库仑力和毛管力)制约而引起的水势 降低。 ·在土壤水不饱和情况下,基质势随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士壤 水完全饱和时基质达最大值与参比标准相尊即基质势等于零) 则ψm≤0。 ·土壤含水量愈低,|ψm|愈大,能量愈低,土壤含水量愈高, ψm|愈小,能量愈高。 压力势(ψp) 土壤水受压力(静水压和气泡膨压等)作用而产生的水势变化,包括 静水压势和气压势。 ·在水分不饱和土壤中,土壤水的压力势与参比标唯相同,等于零。但
⚫ 即土水势为参比纯自由水的自由能与土壤水自由能的差值以势能来 表示。 ⚫ 假设△ Go=0,则土水势Ψ = -△ Gs,为负值。 ⚫ 土水势分势 ⚫ 根据引起土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土水势可分为基质势、压力势、 溶质势和重力势等。 ⚫ 基质势(Ψm) ⚫ 土壤水受基质吸力(范德华力、库仑力和毛管力)制约而引起的水势 降低。 ⚫ 在土壤水不饱和情况下,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 水完全饱和时,基质势达最大值,与参比标准相等(即基质势等于零), 则Ψm≤ 0。 ⚫ 土壤含水量愈低,∣ Ψm ∣ 愈大,能量愈低,土壤含水量愈高,∣ Ψm ∣ 愈小,能量愈高。 ⚫ 压力势(Ψp) ⚫ 土壤水受压力(静水压和气泡膨压等)作用而产生的水势变化,包括 静水压势和气压势。 ⚫ 在水分不饱和土壤中,土壤水的压力势与参比标准相同,等于零。但
在水分饱和的土壤中,土壤水因受静水压和密闭气泡膨压的作用,其 压力势大于参比标准而呈正值,一般情况下气压势可忽略不计。 土壤水饱和时水面以下h深度处体积为V的土壤水压力势为: vp=pW·g·hV 式中pW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溶质势(s) 土壤水因其溶解的溶质作用而引起的水势变化,也称作渗透势。 ·溶质势般为负值,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愈多,浓度愈高,溶质势愈 低。由于土壤水一般为稀溶液,故通常情况下土壤溶质势可忽略不计 (盐碱土除外)。 溶质势只有当半透膜存在时对水分的运动才能起作用,由于土壤中不 存在半透膜,故溶质势对土壤中水分的运动影响不大,但由于植物根 系细胞膜具有半透膜的功能,故溶质势对士攘水分向植物根系內部运 动(即植物吸水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溶质势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重力势(ψg) 土壤水因重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变化 重力势是土壤水受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其数值大小及其符号取决于
在水分饱和的土壤中,土壤水因受静水压和密闭气泡膨压的作用,其 压力势大于参比标准而呈正值,一般情况下气压势可忽略不计。 ⚫ 土壤水饱和时水面以下 h 深度处体积为V的土壤水压力势为: ⚫ Ψp =ρ w ·g·h·V ⚫ 式中ρ w 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 溶质势(Ψs) ⚫ 土壤水因其溶解的溶质作用而引起的水势变化,也称作渗透势。 ⚫ 溶质势一般为负值,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愈多,浓度愈高,溶质势愈 低。由于土壤水一般为稀溶液,故通常情况下土壤溶质势可忽略不计 (盐碱土除外)。 ⚫ 溶质势只有当半透膜存在时对水分的运动才能起作用,由于土壤中不 存在半透膜,故溶质势对土壤中水分的运动影响不大,但由于植物根 系细胞膜具有半透膜的功能,故溶质势对土壤水分向植物根系内部运 动(即植物吸水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 溶质势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 重力势(Ψg) ⚫ 土壤水因重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变化。 ⚫ 重力势是土壤水受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其数值大小及其符号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