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习题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 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A.长度测量不准确 B.打点时间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木板未调成水平 2.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D.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判断 4.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16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 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图2-1-6 A.点OB.点aC.点bD.点c 5.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32.0 分) 1.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 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度测量不准确 B. 打点时间间隔不均匀 C. 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 木板未调成水平 2. 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 B. 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8 s C. 每隔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 D. 每隔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8 s 3.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 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 4. 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2-1-6 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 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 图 2-1-6 A. 点 O B. 点 a C. 点 b D. 点 c 5.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6.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D.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7.下列关于计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的 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8.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街道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 返回家中设出发时方向为正,如图2-1-8中能描述他的运动情况的是 图2-1-8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9.如图2-1-15所示,纸带上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 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 (图中表示各计数点与第一个点的距离) 2.003.204.806809.2012.0015.20cm 图2-1-15 10.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
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6. 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 B. 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8 s C. 每隔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 D. 每隔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8 s 7. 下列关于计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C.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的 D. 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8. 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街道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 返回家中.设出发时方向为正,如图 2-1-8 中能描述他的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图 2-1-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0 分) 9. 如图 2-1-15 所示,纸带上 A、B、C、D、E、F、G 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__,在打 D 点时纸带的速度为 _________。(图中表示各计数点与第一个点的距离) 图 2-1-15 10.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如图2114所示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的一些点, 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 、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 此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方向 经过2点的速度 图2-1-14 1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 直流”或“交流”)电源上,每隔 s打一次点。图2-1-11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 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 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s1=3cm、s2=7.5cm s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m/、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 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图2-1-11 1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13.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2-1-4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s,小球相邻位置 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是OA=651cm,AB=5.59cm,BC=4.70cm,CD=380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如图 2-1-14 所示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的一些点, 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时间顺序取 0、1、2、3、4、5 六个点用米尺量出 1、2、3、4、5 点到 0 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 此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m/s2,方向_________,经过 2 点的速度_________。 图 2-1-14 11.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_______(填 “直流”或“交流”)电源上,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图 2-1-11 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 面比较密的点,从 0 点开始,每 5 个连续点取 1 个计数点,标以 1、2、3…那么相邻两个计 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 0 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s1=3 cm、s2=7.5 cm、 s3=13.5 cm,则物体通过 1 计数点的速度 v1=________m/s、通过 2 计数点的速度 v2=________, 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图 2-1-11 1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 G、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 2-1-4 所示,已知频闪周期 T=0.1 s,小球相邻位置 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是 OA=6.51 cm,AB=5.59 cm,BC=4.70 cm,CD=3.80
cm,DE=289cm,EF=2.00cm。小球在位置A时速度的大小vA= m/s,小球运动 的加速度a 2。 OA B CDEF 图214 14.某同学用图2-1-10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 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2-1-11 所示 电磁式打 点计时器纸带 限位孔 振针 复写纸 图2-1-10 Ss S6单位: 37.569.0 100.5+131.5-163.0 193 图2-1-11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S。-S S S-s =T取平均值8=8667m/s2; 方法B由g:=37g2= ,取平均值8=8673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方法B中有 因此,选择方法 (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试举出两条)
cm,DE=2.89 cm,EF=2.00 cm。小球在位置 A 时速度的大小 v A=________m/s,小球运动 的加速度 a=________m/s 2。 图 2-1-4 14. 某同学用图 2-1-10 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 某点为 0 号计数点,然后每 3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 2-1-11 所示. 图 2-1-10 图 2-1-11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 A:由 g1= ,g2= ,……,g5= ,取平均值 =8.667 m/s2 ; 方法 B:由 g1= ,g2= ,g3= ,取平均值 =8.673 m/s2 .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 S 1、S 2、S 3、S 4、S 5、S 6 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 A 中有________; 方法B 中有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 (“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5.如图2-1-3所示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的v一t图象,则汽车在AB、BC、CD 段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汽车在上述三段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图2-1-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15. 如图 2-1-3 所示,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的 v-t 图象,则汽车在 AB、BC、CD 段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汽车在上述三段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图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