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酸三丙烯酯(耐热性特高的要求)二、稀释剂为调节树脂粘度(尤其是环氧等),使用时可加一定量的稀释剂。稀释剂分为: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是与树脂相容,但不参加环氧固化反应,在固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然后挥发掉。常用的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丙酮,用量5%10%。非活性稀释剂会使固化强度和模量下降,但伸长率提高。活性稀释剂为参加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成为交联网结构中的一部分。它的使用效果好。常用的如: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和环氧苯胺苯基醚(690)。用量,5%~15%。三、固化剂概念:能引起树脂固化反应,使其产生交联的物质。对于UP树脂:室温固化配方,通常采用引发剂一促进剂固化体系(过氧化物引发剂一环烷酸钻或叔胺)对于环氧树脂:室温手糊成型只需采用胺类固化剂补充:过氧化物引发剂①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种类;②过氧化物引发剂的特性参数:活性氧合量、临界温度、半衰期。③室温手糊成型,常用的过氧化物引发体系过氧化环已酮一环烷酸钻过氧化苯甲酰一叔胺,在手糊工艺中,使用引发剂一促进剂体系时应注意:i.引发剂与促进剂不能直接混合,否则会引起爆炸,通常的方法是先将引发剂糊与树脂混合均匀,再加促进剂溶液。ii.引发剂和促进剂在实际使用中应配成糊状物或溶液如50%过氧化环已酮二丁酯糊(浓度50%)50%过氧化苯甲酰二丁酯糊
·三聚氰酸三丙烯酯(耐热性特高的要求) 二、稀释剂 为调节树脂粘度(尤其是环氧等),使用时可加一定量的稀释剂。 稀释剂分为: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 非活性稀释剂是与树脂相容,但不参加环氧固化反应,在固化过程中分离出 来,然后挥发掉。常用的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丙酮,用量 5%~10%。非活性 稀释剂会使固化强度和模量下降,但伸长率提高。 活性稀释剂为参加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成为交联网结构中的一部分。它的 使用效果好。常用的如: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和环氧苯胺苯基醚(690)。用 量,5%~15%。 三、固化剂 概念:能引起树脂固化反应,使其产生交联的物质。 对于 UP 树脂: 室温固化配方,通常采用引发剂—促进剂 固化体系(过氧化物引发剂—环烷酸钴或叔胺) 对于环氧树脂: 室温手糊成型只需采用胺类固化剂 补充:过氧化物引发剂 ①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种类; ②过氧化物引发剂的特性参数:活性氧合量、临界温度、半衰期。 ③室温手糊成型,常用的过氧化物引发体系 过氧化环已酮—环烷酸钴 过氧化苯甲酰—叔胺, 在手糊工艺中,使用引发剂—促进剂体系时应注意: i. 引发剂与促进剂不能直接混合,否则会引起爆炸,通常的方法是先将引发 剂糊与树脂混合均匀,再加促进剂溶液。 ii. 引发剂和促进剂在实际使用中应配成糊状物或溶液 如 50%过氧化环已酮二丁酯糊(浓度 50%) 50%过氧化苯甲酰二丁酯糊
过氧化甲乙酮溶液6%萘酸钴的苯乙烯溶液10%二甲基苯胺的苯乙烯溶液。④高温模压成型时,SMC常用引发剂BPO过氧化苯甲酰(BPO)TBP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酰(TBP)DCP过氧化二异丙苯(DCP)CHP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阻聚剂作用:增加UP树脂贮存稳定性或调节UP树脂的适用期分类:阻聚剂分类①无机阻聚剂:硫、铜、亚硫酸盐等②空气中的氧③有机类:对苯二酚(HQ),叔丁基邻苯二酚(PBQ)、硝基苯、N-苯基β萘胺等用量:手糊中一般用量为0.0050.05%五、填料有关内容详见教材P89无机填料部分,以及专题《FRP专用填料》2.2.3增强纤维的选择FRP手糊成型中用最多的是GF,少量使用CF、KF及其他增强材料。这里我们主要讨论GF及其制品种类的选择。选择要求(从手糊工艺角度考虑)①易浸性,因为无压成型,需要GF易被树脂自发浸透。②铺复形变性,纤维制品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满足手糊制品结构复杂的特点。③易于局部增强
过氧化甲乙酮溶液 6%萘酸钴的苯乙烯溶液 10%二甲基苯胺的苯乙烯溶液。 ④高温模压成型时,SMC 常用引发剂 BPO 过氧化苯甲酰(BPO) TBP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酰(TBP) DCP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CHP 过氧化氢异丙苯(CHP) 阻聚剂 作用:增加 UP 树脂贮存稳定性或调节 UP 树脂的适用期 分类:阻聚剂分类 ①无机阻聚剂:硫、铜、亚硫酸盐等 ②空气中的氧 ③有机类:对苯二酚(HQ),叔丁基邻苯二酚(PBQ)、硝基苯、N-苯基β萘 胺等 用量:手糊中一般用量为 0.005~0.05% 五、填料 有关内容详见教材 P89 无机填料部分,以及专题《FRP 专用填料》 2.2.3 增强纤维的选择 FRP 手糊成型中用最多的是 GF,少量使用 CF、KF 及其他增强材料。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 GF 及其制品种类的选择。 选择要求(从手糊工艺角度考虑) ①易浸性,因为无压成型,需要 GF 易被树脂自发浸透。 ②铺复形变性,纤维制品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满足手糊制品结构复杂的特点。 ③易于局部增强
常用手糊GF制品品种:①无抢粗纱用于局部增强,或配合其他纤维制品一起使用②短切纤维③无抢粗纱方格布(手糊工艺的重要增强材料)④加抢布,主要为斜纹布③短切纤维毡2.3手糊成型模具与脱模剂2.3.1模具结构与材料一、模具结构手糊成型模具分:阴模、阳模、对模三种。阳模:产品内表面光滑,尺寸准确,操作方便,质量易控制,通风、排气和散热方便,劳动条件好。常用来生产浴盆、贮槽等内表面要求光滑的产品。阴模:它的工作面向内凹,生产出来的制品,外表面光洁,尺寸准确,脱模容易。对于高度较大的制品,由于阴摸生产排气和散热困难,操作不便,劳动条件差,而且质量不易控制。对模:它由阴摸和阳模组成,通过定位销装配,它的产品内外表面都光滑尺寸准确,厚度均匀,不适于生产大型制品(因为模具上下搬动困难)。2阴模阳模口式对模图3-2模具构造示意特点:适应制品的类型:②制品的外观尺寸,光洁程度;③操作使用情况。注意:无论单模、对模,均可根据需要设计成整体式或组合式(拼装模)二、模具材料各种模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1.GFRP: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方便,可加温加压成型,尤其适合表
常用手糊 GF 制品品种: ①无捻粗纱 用于局部增强,或配合其他纤维制品一起使用 ②短切纤维 ③无捻粗纱方格布(手糊工艺的重要增强材料) ④加捻布,主要为斜纹布 ⑤短切纤维毡 2.3 手糊成型模具与脱模剂 2.3.1 模具结构与材料 一、模具结构 手糊成型模具分: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阳模:产品内表面光滑,尺寸准确,操作方便,质量易控制,通风、排气和 散热方便,劳动条件好。常用来生产浴盆、贮槽等内表面要求光滑的产品。 阴模:它的工作面向内凹,生产出来的制品,外表面光洁,尺寸准确,脱模 容易。对于高度较大的制品,由于阴摸生产排气和散热困难,操作不便,劳动条 件差,而且质量不易控制。 对模:它由阴摸和阳模组成,通过定位销装配,它的产品内外表面都光滑, 尺寸准确,厚度均匀,不适于生产大型制品(因为模具上下搬动困难)。 图 3-2 模具构造示意 特点:①适应制品的类型;②制品的外观尺寸,光洁程度;③操作使用情况。 注意:无论单模、对模,均可根据需要设计成整体式或组合式(拼装模) 二、模具材料 各种模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 1. GFRP: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方便,可加温加压成型,尤其适合表
面质量要求高,形状复杂的FRP制品。2.木材:常用红松,杉木等。适合形状简单小批量的中、小型制品。3.石膏一砂:采用砂、膏=1:8,加入20%水,混合制模,模具制造简单价低,但不耐用、吸湿,仅适合极少量的制品成型。4.可熔性盐:由磷酸铝(60~70%),碳酸钠(30~40%)、偏硼酸钠(5-8%)石英粉(2%)等组分,加工成粉料,压制烧结成型,在80℃水中迅速溶解脱模用于形状非常复杂不易脱模的制品。5.低熔点金属:由58%品铋+42%的锡制成,熔点为135℃,制模周期短,可重复使用。6.金属:常用钢材、铝合金,模具精度高、使用寿命5万次以上,但造价高,因此适合大批量小型高精度制品。2.3.2手糊模具设计要求1.设计要点(1)确定模具的材料与结构形式(根据制品的数量、形状尺寸、精度要求、脱模难易、成型工艺条件(固化温度和压力));(2)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确保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变形);(3)模具型面光洁度应比制品表面光洁度高出二级以上;(4)模具拐角出曲率应尽量加大(内则拐角曲率半径应大于2mm,避免由于玻璃纤维的回弹,在拐角周围形成气泡空洞):(5)对整体式模具,在成型面上设计气孔(为易于脱模,同时脱模时采用压缩空气脱模)。模具深度较大时要有脱模斜度,一般为2°。(6)拼装摸或组合模,要合理选择分模面。(7)有一定的耐热性,热处理变形小。(8)质量轻,材料易得,造价便宜。2.设计程序(1)分析原始资料(产品图纸、工艺资料、工厂实际条件),全面掌握产品功用技术要求、成型方法、设备特性及材料规格等
面质量要求高,形状复杂的 FRP 制品。 2. 木材:常用红松,杉木等。适合形状简单小批量的中、小型制品。 3. 石膏—砂:采用砂、膏=1∶8,加入 20%水,混合制模,模具制造简单, 价低,但不耐用、吸湿,仅适合极少量的制品成型。 4. 可熔性盐:由磷酸铝(60~70%),碳酸钠(30~40%)、偏硼酸钠(5-8%)、 石英粉(2%)等组分,加工成粉料,压制烧结成型,在 80℃水中迅速溶解脱模, 用于形状非常复杂不易脱模的制品。 5. 低熔点金属:由 58%品铋+42%的锡制成,熔点为 135℃,制模周期短, 可重复使用。 6. 金属:常用钢材、铝合金,模具精度高、使用寿命 5 万次以上,但造价 高,因此适合大批量小型高精度制品。 2.3.2 手糊模具设计要求 1. 设计要点 (1)确定模具的材料与结构形式(根据制品的数量、形状尺寸、精度要求、脱 模难易、成型工艺条件(固化温度和压力)); (2)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确保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变形); (3)模具型面光洁度应比制品表面光洁度高出二级以上; (4)模具拐角出曲率应尽量加大(内则拐角曲率半径应大于 2mm,避免由于玻 璃纤维的回弹,在拐角周围形成气泡空洞); (5)对整体式模具,在成型面上设计气孔(为易于脱模,同时脱模时采用压缩 空气脱模)。模具深度较大时要有脱模斜度,一般为 2°。 (6)拼装摸或组合模,要合理选择分模面。 (7)有一定的耐热性,热处理变形小。 (8)质量轻,材料易得,造价便宜。 2. 设计程序 (1)分析原始资料(产品图纸、工艺资料、工厂实际条件),全面掌握产品功用、 技术要求、成型方法、设备特性及材料规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