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 生物 第二节病毒 13 第三节其他微生物 5 第十三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特性及感染 6 寄生虫 第二节常见寄生虫 18 共计 形 第一篇人体防御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 2熟悉克降选择学说。 3.了解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 二、主要内容 1.免疫的概念 2.防御体系研究的经验时期 3.防御体系研究的科学时期。 4.防御体系研究的现代时期。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免疫的现代概念、克隆选择学说。 2难点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节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熟悉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二、主要内容 6
6 病原微 生物 第二节 病毒 13 第三节 其他微生物 5 第十三 章 寄生虫 第一节 寄生虫生物学特性及感染 6 第二节 常见寄生虫 18 共 计 89 第一篇 人体防御体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的现代概念。 2.熟悉 克隆选择学说。 3.了解 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 二、主要内容 1.免疫的概念。 2.防御体系研究的经验时期。 3.防御体系研究的科学时期。 4.防御体系研究的现代时期。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免疫的现代概念、克隆选择学说。 2.难点 防御体系研究的发展简史、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熟悉 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二、主要内容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2.难点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第三节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种类。 2熟悉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各型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 二、主要内容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免疫应答的种类,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点。 2难点各型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 第二章免疫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免疫器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构成,各免疫器官的功能,淋巴结、脾的T细胞区与B 细胞区。 2熟悉淋巴结、脾的结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细胞归 巢与再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3.了解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胸腺微环境与T细胞的分化。 二、主要内容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7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2.难点 生理性和病理性免疫功能。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应答的种类。 2.熟悉 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 各型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 二、主要内容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免疫应答的种类,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点。 2.难点 各型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 第二章 免疫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系统的构成,各免疫器官的功能,淋巴结、脾的 T 细胞区与 B 细胞区。 2.熟悉 淋巴结、脾的结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细胞归 巢与再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3.了解 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胸腺微环境与 T 细胞的分化。 二、主要内容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构成,各免疫器官的功能,淋巴结、脾的T细胞区与B 细胞区,淋巴结、脾的结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细胞归巢与 再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难点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胸腺微环 境与T细胞的分化 第二节免疫分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特异性、表位及种类: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 念、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抗体的酶解片段、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 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点: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特点 及其激活过程,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几类重要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细胞、特性及 效应:与免疫应答诱导与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I、Ⅱ类分子的 编码基因、结构、分布及其意义。 2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与丝裂原 的概念、特点、意义及举例: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补体的概念、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与共同特性: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的概念:黏附分子的概念及功能: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3.了解佐剂的概念与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基因工程抗体:补体活 化的调控、补体系统与疾病:细胞因子的受体及临床应用:黏附分子的分类: HLA的多态性、遗传特征及其医学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抗原:抗原特异性、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 原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抗体: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功能、各类抗体的特点与功能、人工制备的抗 体。 3.补体系统: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合成及理化性质,补体激活途径,补
8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免疫系统的构成,各免疫器官的功能,淋巴结、脾的 T 细胞区与 B 细胞区,淋巴结、脾的结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细胞归巢与 再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难点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胸腺微环 境与 T 细胞的分化。 第二节 免疫分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抗原的概念、特性、特异性、表位及种类;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 念、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抗体的酶解片段、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 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点;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特点 及其激活过程,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几类重要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细胞、特性及 效应;与免疫应答诱导与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 Ⅰ、Ⅱ类分子的 编码基因、结构、分布及其意义。 2.熟悉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与丝裂原 的概念、特点、意义及举例;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补体的概念、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与共同特性;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的概念;黏附分子的概念及功能;HLA 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3.了解 佐剂的概念与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基因工程抗体;补体活 化的调控、补体系统与疾病;细胞因子的受体及临床应用;黏附分子的分类; HLA 的多态性、遗传特征及其医学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抗原:抗原特异性、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 原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抗体: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功能、各类抗体的特点与功能、人工制备的抗 体。 3.补体系统: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合成及理化性质,补体激活途径,补
体激活的调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系统与疾病。 4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受体、细胞 因子的免疫学功能、细胞因子与临床。 5.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人类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人 类MHC产物一一HLA分子,HLA与临床医学。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抗原的概念、特性、特异性、表位及种类:抗体的基本结构、酶解 片段、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 性: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特点及其激活过程,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共同特性,几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细胞、特性 及效应: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黏附分子的概念与功能、与免疫应答诱导与 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I、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结构、分布及 其意义。 2难点抗原的特性、特异性;超抗原、丝裂原概念、特点及意义:抗体的 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制备:补体三条激活途径、补体活化 的调控: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的概念:黏附分子的分类与功能、与免疫应答 诱导与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的多态性和遗传特征、HLA与抗原 肽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免疫细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T细胞 各亚群特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功能:BCR-IgaIgB复合体的组成与 功能、B细胞的功能。 2熟悉T细胞在胸腺中的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及意义:B细胞CD40、B7 等表面分子的功能、B细胞的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特性。 3.了解TCR重排、Treg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分化发育及BCR重排。 二、主要内容 1.T淋巴细胞:T细胞的分化发育及TCR重排、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 9
9 体激活的调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系统与疾病。 4.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受体、细胞 因子的免疫学功能、细胞因子与临床。 5.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人类 MHC 结构及其遗传特性、人 类 MHC 产物——HLA 分子,HLA 与临床医学。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抗原的概念、特性、特异性、表位及种类;抗体的基本结构、酶解 片段、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 性;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特点及其激活过程,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共同特性,几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细胞、特性 及效应;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黏附分子的概念与功能、与免疫应答诱导与 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 Ⅰ、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结构、分布及 其意义。 2.难点 抗原的特性、特异性;超抗原、丝裂原概念、特点及意义;抗体的 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制备;补体三条激活途径、补体活化 的调控;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与 CD 的概念;黏附分子的分类与功能、与免疫应答 诱导与效应相关的几对重要黏附分子;HLA 的多态性和遗传特征、HLA 与抗原 肽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免疫细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T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 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T 细胞 各亚群特性、CD4+T 细胞和 CD8+T 细胞的功能;BCR-IgαIgβ 复合体的组成与 功能、B 细胞的功能。 2.熟悉 T 细胞在胸腺中的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及意义;B 细胞 CD40、B7 等表面分子的功能、B 细胞的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特性。 3.了解 TCR 重排、Treg 细胞的功能;B 细胞的分化发育及 BCR 重排。 二、主要内容 1. T 淋巴细胞:T 细胞的分化发育及 TCR 重排、T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
作用、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 胞的分类、B细胞的功能。 3.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T细胞、Y⑧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T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及意义,T细胞的主要表面 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的分类,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功能: BCR-IgalgB复合体的组成与功能,B细胞CD4O、B7等表面分子的功能,B细 胞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特性。 2难点TC重排、T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T细胞的主要 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其功能:B细胞的分化发育及BCR重 排、BCR-IgaIgB复合体的组成与功能、B细胞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 种类及其特性。 第三章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 第一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目的要求 1.学握学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种类、三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 原的主要特性: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的双信号要求、细胞免疫的效应机 制、Thl型CD4+T细胞的作用、CTL的杀伤特点及机制:B细胞对TD-Ag、T-Ag 的应答特征、B细胞的识别特点、活化的双信号要求及抗体的功能、体液免疫应 答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2熟悉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及功能转化,抗原提呈的分类,抗原提呈细胞 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和提呈途径:TCR识别的MHC限制性、CTL的活化 途径、活化T细胞的转归、Tm细胞的形成和意义: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 用、记忆B细胞的产生和意义。 3.了解交叉提呈途径及CD1分子提呈途径: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亲和力成
10 作用、T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2. B 淋巴细胞:B 细胞的分化发育、B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 细 胞的分类、B 细胞的功能。 3.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T 细胞、γδT 细胞、B1 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T 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及意义,T 细胞的主要表面 分子及其作用,T 细胞亚群的分类,CD4+T 细胞和 CD8+T 细胞的功能; BCR-IgαIgβ 复合体的组成与功能,B 细胞 CD40、B7 等表面分子的功能,B 细 胞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特性。 2.难点 TCR 重排、T 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T 细胞的主要 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 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其功能;B 细胞的分化发育及 BCR 重 排、BCR-IgαIgβ 复合体的组成与功能、B 细胞亚群及其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 种类及其特性。 第三章 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种类、三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 原的主要特性;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的双信号要求、细胞免疫的效应机 制、Th1 型 CD4+T 细胞的作用、CTL 的杀伤特点及机制;B 细胞对 TD-Ag、TI-Ag 的应答特征、B 细胞的识别特点、活化的双信号要求及抗体的功能、体液免疫应 答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2.熟悉 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及功能转化,抗原提呈的分类,抗原提呈细胞 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和提呈途径;TCR 识别的 MHC 限制性、CTL 的活化 途径、活化 T 细胞的转归、Tm 细胞的形成和意义;Th 细胞对 B 细胞的辅助作 用、记忆 B 细胞的产生和意义。 3.了解 交叉提呈途径及 CD1 分子提呈途径;T 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B 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亲和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