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 红细胞:嗜碱性粒嗜酸性粒中性粒淋巴细 血小板 胞 粒细胞 非粒细胞 白细 胞 lymphocyte Erythrocyte Eosinophil Small Erythrocyte Leukocyte ●e
红细胞 嗜碱性粒 嗜酸性粒 中性粒 单核细胞 淋巴细 胞 血小板 粒细胞 白细 胞 非粒细胞
、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uM 数量:420万~500万个/μ 2.0 um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Megakaryocyte releasing platelets Bone sinusoid 一 Hemocytoblast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Proerythroblast Basophilic erythroblast chro Erythrocyte
一、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M 数量: 420万~500万个/µl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在一小时內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h 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如白细胞增多时 (3)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的大小和形态随渗透压变化而改变 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增大为球形,严重时甚至 破裂、溶血,成为影细胞。 衰老红细胞脆性高,初成熟红细胞脆性低。 溶血性疾病病人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 如白细胞增多时 (3)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的大小和形态随渗透压变化而改变。 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增大为球形,严重时甚至 破裂、溶血,成为影细胞。 衰老红细胞脆性高,初成熟红细胞脆性低。 溶血性疾病病人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
白细胞生理 (一)数量与分类 有核血细胞, 4000-1000/μul,炎症时增多, 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二)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1.粒细胞:占白细胞的60%,血流中停留数小时至2天。 特征:细胞质内具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6-8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 在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二、白细胞生理 (一)数量与分类 有核血细胞, 4000-10000 /µl,炎症时增多, 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二)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1.粒细胞:占白细胞的 60%, 血流中停留数小时至2天。 特征:细胞质内具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6-8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 在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2)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2-4%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 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Eosinophil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0.5-1%, 颗粒为肝素、组织胺和过敏性反应物质。 释放的肝素增强脂酶活性,参与脂肪代谢 释放的组织胺与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关 Basophil
占白细胞的 0.5-1% , 颗粒为肝素、组织胺和过敏性反应物质。 释放的肝素增强脂酶活性,参与脂肪代谢; 释放的组织胺与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关。 (2)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 2-4%。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 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