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2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授课教师:熊汉生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入手,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展开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现代企业 制度、面向市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投资理财如何兼顾收益与风险、解决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 1.解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相关知识: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 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 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3.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根据个人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情况做出合 理的投资理财决策。 【教材分析】 1.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决策、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困境、混改混业经 营等难题,投融资的困惑等,都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社会热点及教材难点。 2.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 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要素及要求这是学生接触比较少的领域,需要重点讲 解并加强记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分析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教学重难点】 1.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企业及相关知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和有限责 任公司,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劳动与就业,平等的市场地位及准入机制等学生在 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 【教学方式】以讲解、知识扩充、时政热点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完成本单元《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完成PPT讲解 一、高考考向研判 考试大纲 课标全国卷地区 要求 考题 细化考查点 2020课标全国I·12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生产与经 2020·全国Ⅲ卷,14 发展生产的意义 济制度 2020·全国Ⅲ卷,38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 ★★★ 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20·全国I卷,38 2021·全国甲卷,13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与劳 2021·全国乙卷,13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 动者 2021·全国乙卷,38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 2020课标全国I·12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 2020课标全国卷Ⅱ·15 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2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1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授课教师:熊汉生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入手,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展开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现代企业 制度、面向市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投资理财如何兼顾收益与风险、解决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 1.解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相关知识;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 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 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3.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根据个人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情况做出合 理的投资理财决策。 【教材分析】 1.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决策、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困境、混改混业经 营等难题,投融资的困惑等,都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社会热点及教材难点。 2.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 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要素及要求这是学生接触比较少的领域,需要重点讲 解并加强记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分析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教学重难点】 1.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企业及相关知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和有限责 任公司,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劳动与就业,平等的市场地位及准入机制等学生在 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 【教学方式】以讲解、知识扩充、时政热点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完成本单元《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完成 PPT 讲解 一、高考考向研判 考试大纲 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细化考查点 生产与经 济制度 ★★★ 2020课标全国I·12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 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20·全国Ⅲ卷,14 2020·全国Ⅲ卷,38 2020·全国Ⅰ卷,38 企业与劳 动者 ★★★★ 2021·全国甲卷,13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 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 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2021·全国乙卷,13 2021·全国乙卷,38 2020课标全国I·12 2020 课标全国卷Ⅱ·15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2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2020课标全Ⅲ·12 2019课标全国I·15 2019课标全Ⅱ·38 2019课标全·12 2019·全国Ⅱ·13 (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 投资与 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融资 (2)(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 2017·全国I卷16、 业保险 二、必备知识架构 基本经 公有制:主体 分配制度 济制度 非公有制 形式、作用 基 现代 类型和组织形式 础 企业 公司 决定 经营成功的因素 消费) 生产 、主体 反作用 芳动与就业 动 实现就业(国家、企业、个人 条 一正确的就业观) 维护合法权旅 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体系、业务) 融资 资本 投资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三、备考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 阐释 举例 生产决定消费 ①强调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即“有没有的问 iPhone8只有被生产 的对象(消费 题”。②消费的对象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谈得上对它 出来,消费者才能消 什么” 的消费 数 生产决定消费 ①强调“怎样消费”,即“如何消费的问题”。 手机的发展使得人 的方式(“怎样 ②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 们能选择的娱乐方 消费” 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式更加多样化 生产决定消费 ①强调“消费得怎么样”,即消费的质量问题”。② iPhone8这款手机性 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 能好,使得人们使用 (消费得怎么 的大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 手机更加舒适、方便 样”) ①强调“生产激发消费欲望”②生产发展为人们提供 生产为消费创 更多收入,推动消费扩大:生产发展可以扩大消费 iPhone生产技术的 不断发展,激发人们 造动力(“想不 品数量,降低消费品价格,相应提高人们的购买能 想消费 力:生产发展可以改进产品性能等,刺激消费者的 购买iPhone手机的 强烈欲望 购买欲望 【提醒】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2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2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2 2020 课标全Ⅲ·12 2019课标全国I·15 2019 课标全Ⅱ·38 2019 课标全Ⅲ·12 投资与 融资 2019·全国Ⅱ·13 (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 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 业保险 2017·全国Ⅰ卷 16、 二、必备知识架构 三、备考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 阐释 举例 生产决定消费 的 对 象 (“ 消 费 什么”) ①强调“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即“有没有的问 题”。②消费的对象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谈得上对它 的消费 iPhone 8只有被生产 出来,消费者才能消 费 生产决定消费 的 方 式 (“ 怎 样 消费”) ①强调“怎样消费”,即“如何消费的问题”。 ②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 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手机的发展使得人 们能选择的娱乐方 式更加多样化 生产决定消费 的质量和水平 (“ 消 费 得 怎 么 样”) ①强调“消费得怎么样”,即“消费的质量问题”。②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 的大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 iPhone 8这款手机性 能好,使得人们使用 手机更加舒适、方便 生产为消费创 造 动 力 (“ 想 不 想消费”) ①强调“生产激发消费欲望”②生产发展为人们提供 更多收入,推动消费扩大;生产发展可以扩大消费 品数量,降低消费品价格,相应提高人们的购买能 力;生产发展可以改进产品性能等,刺激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iPhone 生产技术的 不断发展,激发人们 购买 iPhone 手机的 强烈欲望 【提醒】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2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表现 着眼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过程的结束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 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的生产积极性 【知识拓展】现实中如何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对国家来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做好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又要重视引导消费需求,或刺激或抑制某些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2)对生产者来说,既要重视生产过程,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商品竞争力:又 要重视消费环节,只有正视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市场占有 率。 (3)对消费者来说,既要继承优良消费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适 当扩大消费需求。 【热点链接】“全域旅游” (1)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 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 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 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全域旅游”与“景点旅游”相比,能使当地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 3发展生产的意义 (1)依据 ①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 ②现实依据: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要求。 (2)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 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 【典型例题】(2021全国甲卷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GDP仍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其中,最终消 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9%,对经济增长呈负向拉动。 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多地设定了2021年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提出了许多拉动消费的具体政策与举措,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 愿消费。 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答案】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 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 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2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3 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表现 着眼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过程的结束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 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知识拓展】现实中如何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对国家来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做好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又要重视引导消费需求,或刺激或抑制某些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2)对生产者来说,既要重视生产过程,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商品竞争力;又 要重视消费环节,只有正视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市场占有 率。 (3)对消费者来说,既要继承优良消费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适 当扩大消费需求。 【热点链接】“全域旅游” (1)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 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 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 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全域旅游”与“景点旅游”相比,能使当地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 3.发展生产的意义 (1)依据 ①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 ②现实依据: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要求。 (2)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 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 【典型例题】(2021 全国甲卷第 38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 GDP 仍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其中,最终消 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4.3%,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9%,对经济增长呈负向拉动。 2021 年 3 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多地设定了 2021 年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提出了许多拉动消费的具体政策与举措,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 愿消费。 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答案】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 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 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2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 愿消费”。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考查。考生分析试题设问与试题材料可知解 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 形成答案要点。 ①收入角度:分可支配收入、收入预期,联想主干知识: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 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②材料信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联想主干知识分析:从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 构的升级上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费:发展新业态新 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 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非主体地位 区 别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 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 作用 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济中起主导作用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 政策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制经济发展 ①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基础:②市场地位平等,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③ 联系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 交叉控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 重要实现形式 2.非公有制经济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所有制角度看:有利于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推动生产力发展。 (2)从生产角度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从分配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 合理比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从交换角度看: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产品的供给,稳定物价。 (⑤)从消费角度看: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 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 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环 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消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其中放宽市场准 4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2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4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 愿消费”。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考查。考生分析试题设问与试题材料可知解 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 形成答案要点。 ①收入角度:分可支配收入、收入预期,联想主干知识: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 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②材料信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联想主干知识分析:从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 构的升级上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费;发展新业态新 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区 别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 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地位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非主体地位 作用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 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起主导作用 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 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 联系 ①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基础;②市场地位平等,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③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 交叉控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 重要实现形式 2. 非公有制经济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1)从所有制角度看:有利于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推动生产力发展。 (2)从生产角度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从分配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 合理比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从交换角度看: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产品的供给,稳定物价。 (5)从消费角度看: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 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 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环 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消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其中放宽市场准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2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入是一项重要措施。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其是运用财政、货币 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法诚信经营、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 表 现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 发展起主导作用 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区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 别 意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 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 义 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 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 主义性质 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联系 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4、深化国企改革 (1)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①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国企员工的 生产积极性。 ②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激发企业活力。 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有利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投资 主体多元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支持国企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 而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⑤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障国家经济 安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①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布局,促进国有资产 优化配置。 ③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学管理增强国企 的竞争优势。 ④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国企的资源利用效率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对国家: 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所有制结构: ④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⑤有利于调动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企业: 5
深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2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5 入是一项重要措施。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其是运用财政、货币 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法诚信经营、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 别 表 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 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 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意 义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 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 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 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联系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4、深化国企改革 (1)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①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国企员工的 生产积极性。 ②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激发企业活力。 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有利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投资 主体多元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支持国企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 而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⑤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障国家经济 安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①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布局,促进国有资产 优化配置。 ③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学管理增强国企 的竞争优势。 ④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国企的资源利用效率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对国家: 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所有制结构; ④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⑤有利于调动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