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1901 G UNN ◆垃圾焚烧原理及过程 一一 种高温热处理技术,通过高温将垃圾中可燃有机成分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的燃 烧反应; 一所产生的灰渣只有原来垃圾量的5-20%,垃圾中的有害有害物质在高温下发生 氧化、热解而被破坏; 一释放出来的热量可转化成发电、供热和工业用汽等能量,可同时达到无害化、 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根据不同可燃物质的种类,有三种不同的燃烧机理: 一蒸发燃烧:垃圾受热熔化成液体,继而蒸发成为蒸气并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 如蜡烛的燃烧。 一分解燃烧:垃圾在着火燃烧前某一温度发生分解,逸出质量较轻的碳氢化合物, 留下固定碳及惰性物质;挥发分与空气扩散混合燃烧,固定碳的表面与空气进行 表面燃烧,木村和纸张的燃烧属于分解燃烧。 一表面燃烧:木炭、焦炭等固体受热后不发生融化、蒸发和分解等过程,而是在 固体表面上与空气反应进行燃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垃圾焚烧原理及过程 —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通过高温将垃圾中可燃有机成分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的燃 烧反应; —所产生的灰渣只有原来垃圾量的5-20%,垃圾中的有害有害物质在高温下发生 氧化、热解而被破坏; —释放出来的热量可转化成发电、供热和工业用汽等能量,可同时达到无害化、 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根据不同可燃物质的种类,有三种不同的燃烧机理: —蒸发燃烧:垃圾受热熔化成液体,继而蒸发成为蒸气并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 如蜡烛的燃烧。 —分解燃烧:垃圾在着火燃烧前某一温度发生分解,逸出质量较轻的碳氢化合物, 留下固定碳及惰性物质;挥发分与空气扩散混合燃烧,固定碳的表面与空气进行 表面燃烧,木材和纸张的燃烧属于分解燃烧。 —表面燃烧:木炭、焦炭等固体受热后不发生融化、蒸发和分解等过程,而是在 固体表面上与空气反应进行燃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1901 垃圾含多种有机成分,焚烧过程是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的综合,由没 有明显界限的干燥、热分解和燃烧三个阶段构成。 (1)干燥阶段 一利用热能使其中的水分蒸发,并排出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过程; 根据热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和辐射干燥。 含水率愈高,干燥阶段愈长,从而使炉内温度降低,影响焚烧。 (2)热分解 一垃圾中多种有机可燃物在高温作用下的分解或聚合化学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包 括各种烃类、固定碳及不完全燃烧物等; 一垃圾中有机可燃物的热分解速度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 垃圾中有机可燃物活化能越小,热分解温度越高,热分解速度越快。 一传热速度对热分解速度的影响远大于传质速度。 (3)燃烧 一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快速、高温氧化; 一是气相和非均相燃烧的混合过程; 一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垃圾含多种有机成分,焚烧过程是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的综合,由没 有明显界限的干燥、热分解和燃烧三个阶段构成。 (1)干燥阶段 —利用热能使其中的水分蒸发,并排出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过程; —根据热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和辐射干燥。 —含水率愈高,干燥阶段愈长,从而使炉内温度降低,影响焚烧。 (2)热分解 —垃圾中多种有机可燃物在高温作用下的分解或聚合化学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包 括各种烃类、固定碳及不完全燃烧物等; —垃圾中有机可燃物的热分解速度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 —垃圾中有机可燃物活化能越小,热分解温度越高,热分解速度越快。 —传热速度对热分解速度的影响远大于传质速度。 (3)燃烧 —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快速、高温氧化; —是气相和非均相燃烧的混合过程; 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190 G UNN ◆垃圾焚烧的基本工艺条件 垃圾焚烧的四大控制因素:焚烧温度、停留时间、混合强度、过量空气系数。 (1)垃圾的性质 一垃圾热值越大,燃烧过程越易进行,焚烧效果越好; 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不足以维持自身燃烧时,需要补加辅助燃料以达到焚烧 温度,补加燃料量的多少由焚烧炉热平衡计算求得。 一 垃圾组成成分的尺寸越小,单位质量或体积生活垃圾的比表面积越大,垃 圾与周围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焚烧过程的传热及传质效果越好,燃烧 越完全。 (2)焚烧温度 指垃圾中的有害组分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直至破坏所需达到的温度,是垃 圾焚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远高于垃圾的着火温度。 一提高焚烧温度有利于垃圾中所含有机毒物的分解与破坏,并可抑制黑烟的 产生,焚烧温度越高,焚烧效果越好。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垃圾焚烧的基本工艺条件 垃圾焚烧的四大控制因素:焚烧温度、停留时间、混合强度、过量空气系数。 (1)垃圾的性质 —垃圾热值越大,燃烧过程越易进行 燃烧过程越易进行,焚烧效果越好; —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不足以维持自身燃烧时,需要补加辅助燃料以达到焚烧 温度,补加燃料量的多少由焚烧炉热平衡计算求得。 —垃圾组成成分的尺寸越小,单位质量或体积生活垃圾的比表面积越大,垃 圾与周围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焚烧过程的传热及传质效果越好,燃烧 越完全。 (2)焚烧温度 —指垃圾中的有害组分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直至破坏所需达到的温度,是垃 圾焚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远高于垃圾的着火温度。 —提高焚烧温度有利于垃圾中所含有机毒物的分解与破坏,并可抑制黑烟的 产生,焚烧温度越高,焚烧效果越好。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1901 一提高焚烧温度有利于垃圾中所含有机毒物的分解与破坏,并可抑制黑烟的产生, 焚烧温度越高,焚烧效果越好; 一大多数有机物的焚烧温度为800-1100℃,通常在800-900C; 一过高的焚烧温度增加燃料消耗量,且增加垃圾中金属的挥发量和WO,生成量, 导致二次污染; 一焚烧温度与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 间密切相关; 100 HC 1s 一在较高的焚烧温度下适当缩短停 98 留时间,亦可维持较好的焚烧效果。 HC+CO ls HC0.55 HC+C00.38 600 700 800 荚统温度,℃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提高焚烧温度有利于垃圾中所含有机毒物的分解与破坏,并可抑制黑烟的产生, 焚烧温度越高,焚烧效果越好; —大多数有机物的焚烧温度为800-1100oC,通常在800-900oC; —过高的焚烧温度增加燃料消耗量,且增加垃圾中金属的挥发量和NOx生成量, 导致二次污染 —焚烧温度与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 间密切相关; ; —在较高的焚烧温度下适当缩短停 留时间,亦可维持较好的焚烧效果。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1901 (3)停留时间 一垃圾中有害组分在焚烧炉中处于焚烧条件下,发生氧化、燃烧,使有害物质变 成无害物质所需的时间。 一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从进炉开始到焚烧结束炉渣从炉中排出所需 要的时间,必须大于理论上干燥、热分解及燃烧所需的总时间; 一垃圾焚烧烟气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从垃圾层逸出到排出焚 烧炉所需的时间,应保证烟气中气态可燃物达到完全燃烧。 一实际操作过程中,垃圾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理论上干燥、热分解及燃烧 所需的总时间,且应保证烟气中气态可燃物达到完全燃烧; 一停留时间长,焚烧效果好,但减少垃圾的处理量,经济上不合理; 一停留时间短会引起不完全燃烧。 受垃圾进入焚烧炉的形态(垃圾组成成分的尺寸、颗粒大小等)影响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垃圾焚烧技术原理 (3)停留时间 —垃圾中有害组分在焚烧炉中处于焚烧条件下 中有害组分在焚烧炉中处于焚烧条件下,发生氧化、燃烧,使有害物质变 成无害物质所需的时间。 —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从进炉开始到焚烧结束炉渣从炉中排出所需 要的时间,必须大于理论上干燥、热分解及燃烧所需的总时间; —垃圾焚烧烟气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从垃圾层逸出到排出焚 烧炉所需的时间,应保证烟气中气态可燃物达到完全燃烧。 —实际操作过程中,垃圾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理论上干燥、热分解及燃烧 所需的总时间,且应保证烟气中气态可燃物达到完全燃烧; —停留时间长,焚烧效果好,但减少垃圾的处理量,经济上不合理; —停留时间短会引起不完全燃烧。 受垃圾进入焚烧炉的形态(垃圾组成成分的尺寸、颗粒大小等)影响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