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课堂资料 (搜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 3、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三、情感目标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危机爆发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难点:危机爆发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了解作家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 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 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 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 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相继问 世。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 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 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 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 逝世。 、问题探究: (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热爱葫芦(开端)—一买到好葫芦(发展)—一葫芦被缴一一葫芦被砸(高潮) 葫芦高价出售(结局)一一爱好绘画(尾声) )、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 1、欣赏开头 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 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 了。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2、欣赏开端:阅读开端部分,说说每段各写了什么? 第二段:清兵卫如何玩葫芦 第三段:错把秃脑袋当葫芦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资料 (搜集整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 3、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三、情感目标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危机爆发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难点:危机爆发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一、了解作家: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 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 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 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 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 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7 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 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相继问 世。从 1921 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 1937 年完 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 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 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志贺直哉于 1971 年 10 月 21 日 逝世。 二、问题探究: (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热爱葫芦(开端)——买到好葫芦(发展)——葫芦被缴——葫芦被砸(高潮)—— 葫芦高价出售(结局)——爱好绘画(尾声) (二)、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 1、欣赏开头 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 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 了。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2、欣赏开端:阅读开端部分,说说每段各写了什么? 第二段:清兵卫如何玩葫芦 第三段:错把秃脑袋当葫芦
第四段:爱呆呆地看葫芦 第五段:收拾好葫芦后的举动 第六段:几乎看过所有葫芦 哪些段落之间有承接关系? 明确:第二、五段和第四、六段有承接关系,前者写如何收拾葫芦,后者写看葫 芦之多,各分成两段,参差写来,其实是有讲究的。作者先用了一些副词写出了 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随后跟着一段最有趣、最生动的信息(第三段),紧 随其后,把“看葫芦”的信息加以拓展,但是并不说完,而是另起一段详细交代 清兵卫“收拾葫芦”,对前面说他“收拾葫芦”的第二段进行补充,然后才以 “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来对前面信息做个收束。不枝不蔓 却又有所摇摆一一在如此小的情节弧度上也能摇摆有度,足见小说家的风范。 了解“情节运行的方式” 3、欣赏发展 在发展部分,小说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这矛盾又分哪几 层? 明确:矛盾: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这矛盾又分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 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也是“父亲”的一个意 义的共生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小说设置这一矛盾突出了清兵卫的什么个性? 明确:独立。 4、欣赏高潮 本部分为什么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段有何作用? 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 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插叙的作用:悲剧气氛降低,增加喜剧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 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的嘲讽,其实是教员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和人 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五)赏析小高潮 小说会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或马上进入结尾,但是这篇小说例外,在清兵卫和“大 人”的矛盾爆发之后,又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是哪两个? 明确: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详见书 本70页,学习危机爆发) 你觉得小说这样处理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显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衬出大人们的愚蠢,批评“大人” 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六)欣赏结局 1、文章结尾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你认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 结局是什么?为什么?
第四段:爱呆呆地看葫芦 第五段:收拾好葫芦后的举动 第六段:几乎看过所有葫芦 哪些段落之间有承接关系? 明确:第二、五段和第四、六段有承接关系,前者写如何收拾葫芦,后者写看葫 芦之多,各分成两段,参差写来,其实是有讲究的。作者先用了一些副词写出了 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随后跟着一段最有趣、最生动的信息(第三段),紧 随其后,把“看葫芦”的信息加以拓展,但是并不说完,而是另起一段详细交代 清兵卫“收拾葫芦”,对前面说他“收拾葫芦”的第二段进行补充,然后才以 “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来对前面信息做个收束。不枝不蔓, 却又有所摇摆——在如此小的情节弧度上也能摇摆有度,足见小说家的风范。 了解“情节运行的方式” 3、欣赏发展 在发展部分,小说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这矛盾又分哪几 层? 明确:矛盾: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这矛盾又分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 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也是“父亲”的一个意 义的共生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小说设置这一矛盾突出了清兵卫的什么个性? 明确:独立。 4、欣赏高潮 本部分为什么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段有何作用? 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 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插叙的作用:悲剧气氛降低,增加喜剧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 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的嘲讽,其实是教员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和人 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五)赏析小高潮 小说会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或马上进入结尾,但是这篇小说例外,在清兵卫和“大 人”的矛盾爆发之后,又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是哪两个? 明确: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详见书 本 70 页,学习危机爆发) 你觉得小说这样处理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显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衬出大人们的愚蠢,批评“大人” 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六)欣赏结局 1、文章结尾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你认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 结局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依据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就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胁迫下,不敢再坚持 而放弃的。而且文末说“他的父亲,对于他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很明显 父亲会再次干涉他的爱好 (三)、分析小说主题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 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 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 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 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四、欣赏细节描写 这篇小说有哪些简练传神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这足见 他的执拗。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四——情节 、话题详解 (一)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1.故事与情节 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依赖故事,一种不依赖故事。而情节是一个 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可以构成故事,也可以不构成故事。 传统小说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把这个核心情节作为小说的故事主线。有时甚至 是先有这个核心情节,然后才有小说。如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托尔斯泰写 《复活》。 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它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有的现代小说“淡化情 节”,准确地说,是“淡化故事”,或者说“减少情节的戏剧性”,但情节本身 是很难取消的。 2.情节的生发 墨西哥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短篇小说《都是因为我们穷》。 3.情节与细节 细节从属于 为 服务。有的小说中, 细节不仅从属于情节,而且还往往与情节主线相关。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 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 (二)情节运行的方式 1.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情节运行基本的模 式 2.摇摆
明确: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依据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就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胁迫下,不敢再坚持 而放弃的。而且文末说“他的父亲,对于他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很明显, 父亲会再次干涉他的爱好。 (三)、分析小说主题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 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 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 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 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四、欣赏细节描写 这篇小说有哪些简练传神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这足见 他的执拗。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四——情节 一、话题详解 (一)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1.故事与情节 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依赖故事,一种不依赖故事。 而情节是一个 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可以构成故事,也可以不构成故事。 传统小说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把这个核心情节作为小说的故事主线。有时甚至 是先有这个核心情节,然后才有小说。如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托尔斯泰写 《复活》。 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它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有的现代小说“淡化情 节”,准确地说,是“淡化故事”,或者说“减少情节的戏剧性”,但情节本身 是很难取消的。 2.情节的生发 墨西哥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短篇小说《都是因为我们穷》。 3.情节与细节 细节从属于 ,为 服务。有的小说中, 细节不仅从属于情节,而且还往往与情节主线相关。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 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 (二)情节运行的方式 1.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情节运行基本的模 式: 2.摇摆
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 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 是 的过程。摇摆的弧度可大可小。“摇摆”的一种极端方式 是变线。 3.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尾利于增强小说的故事性,但是用得太多,分寸把握得不 太好,则会造成小说意蕴的单一,因为太像一个故事了,情节的走向过于明显, 反而限制了小说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三)情节运行的动力 1.突发性事件 2.危机爆发 典范例文阅读: 警察与赞美诗 美]欧.亨利/著潘明元/译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髙 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 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片枯叶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卡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 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气,每年来临之先,总要打一声招呼。在十字街头,他把名片 交给“户外大厦”的信使“北风”,好让住户们有个准备。 索比意识到,该是自己下决心的时候了,马上组织单人财务委员会,以便抵御即 将临近的严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长凳上辗转反侧。 索比越冬的抱负并不算最高,他不想在地中海巡游,也不想到南方去晒令人昏睡 的太阳,更没想过到维苏威海湾漂泊。他梦寐以求的只要在岛上待三个月就足够 了。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 警察的侵扰。对索比而言,这就是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岛②的监狱一直是索比冬天的寓所。正像福气比他好 的纽约人每年冬天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索比也要为一年一度逃奔 岛上作些必要的安排。现在又到时候了。昨天晚上,他睡在古老广场上喷水池旁 的长凳上,用三张星期日的报纸分别垫在上衣里、包着脚踝、盖住大腿,也没能 抵挡住严寒的袭击。因此,在他的脑袋里,岛子的影象又即时而鲜明地浮现出来。 他诅咒那些以慈善名义对城镇穷苦人所设的布施。在索比眼里,法律比救济更为 宽厚。他可以去的地方不少,有市政办的、救济机关办的各式各样的组织,他都 可以去混吃、混住,勉强度日,但接受施舍,对索比这样一位灵魂高傲的人来讲, 是一种不可忍受的折磨。从慈善机构的手里接受任何一点好处,钱固然不必付, 但你必须遭受精神上的屈辱来作为回报。正如恺撒对待布鲁图一样⑤,凡事有利 必有弊,要睡上慈善机构的床,先得让人押去洗个澡;要吃施舍的一片面包,得 先交待清楚个人的来历和隐私。因此,倒不如当个法律的座上宾还好得多。虽然 法律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但至少不会过分地干涉正人君子的私事。 旦决定了去岛上,索比便立即着手将它变为现实。要兑现自己的意愿,有许多 简捷的途径,其中最舒服的莫过于去某家豪华餐厅大吃一台,然后呢,承认自己
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 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 是 的过程。摇摆的弧度可大可小。“摇摆”的一种极端方式 是变线。 3.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尾利于增强小说的故事性,但是用得太多,分寸把握得不 太好,则会造成小说意蕴的单一,因为太像一个故事了,情节的走向过于明显, 反而限制了小说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三)情节运行的动力 1.突发性事件 2.危机爆发 典范例文阅读: 警察与赞美诗 ■[美]欧.亨利/著 潘明元/译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 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 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一片枯叶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卡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 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气,每年来临之先,总要打一声招呼。在十字街头,他把名片 交给“户外大厦”的信使“北风”,好让住户们有个准备。 索比意识到,该是自己下决心的时候了,马上组织单人财务委员会,以便抵御即 将临近的严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长凳上辗转反侧。 索比越冬的抱负并不算最高,他不想在地中海巡游,也不想到南方去晒令人昏睡 的太阳,更没想过到维苏威海湾漂泊。他梦寐以求的只要在岛上待三个月就足够 了。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 警察的侵扰。对索比而言,这就是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岛②的监狱一直是索比冬天的寓所。正像福气比他好 的纽约人每年冬天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索比也要为一年一度逃奔 岛上作些必要的安排。现在又到时候了。昨天晚上,他睡在古老广场上喷水池旁 的长凳上,用三张星期日的报纸分别垫在上衣里、包着脚踝、盖住大腿,也没能 抵挡住严寒的袭击。因此,在他的脑袋里,岛子的影象又即时而鲜明地浮现出来。 他诅咒那些以慈善名义对城镇穷苦人所设的布施。在索比眼里,法律比救济更为 宽厚。他可以去的地方不少,有市政办的、救济机关办的各式各样的组织,他都 可以去混吃、混住,勉强度日,但接受施舍,对索比这样一位灵魂高傲的人来讲, 是一种不可忍受的折磨。从慈善机构的手里接受任何一点好处,钱固然不必付, 但你必须遭受精神上的屈辱来作为回报。正如恺撒对待布鲁图一样⑤,凡事有利 必有弊,要睡上慈善机构的床,先得让人押去洗个澡;要吃施舍的一片面包,得 先交待清楚个人的来历和隐私。因此,倒不如当个法律的座上宾还好得多。虽然 法律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但至少不会过分地干涉正人君子的私事。 一旦决定了去岛上,索比便立即着手将它变为现实。要兑现自己的意愿,有许多 简捷的途径,其中最舒服的莫过于去某家豪华餐厅大吃一台,然后呢,承认自己
身无分文,无力支付,这样便安安静静、毫不声张地被交给警察。其余的一切就 该由通商量的治安推事来应付了。 索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跨过百老汇大街和第五大街的交汇处那片沥青铺就的 平坦路面。他转向百老汇大街,在一家灯火辉煌的咖啡馆前停下脚步,在这里, 每天晚上聚积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⑥。 索比对自己的马甲从最下一颗纽扣之上还颇有信心,他修过面,上衣也还够气派, 他那整洁的黑领结是感恩节时一位教会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到餐桌之前不被 人猜疑,成功就属于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绝不会让侍者生疑。索比想到, 只烤野鸭很对劲一一再来一瓶夏布利酒⑦,然后是卡门贝干酪⑧,一小杯清咖 啡和一只雪茄烟。一美元一只的雪茄就足够了。全部加起来的价钱不宜太高,以 免遭到咖啡馆太过厉害的报复;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行程 中心满意足、无忧无虑了 可是,索比的脚刚踏进门,领班侍者的眼睛便落在了他那旧裤子和破皮鞋上。强 壮迅急的手掌推了他个转身,悄无声息地被押了出来,推上了人行道,拯救了那 只险遭毒手的野鸭的可怜命运。 索比离开了百老汇大街。看起来,靠大吃一通走向垂涎三尺的岛上,这办法是行 不通了。要进监狱,还得另打主意。 在第六大街的拐角处,灯火通明、陈设精巧的大玻璃橱窗内的商品尤其诱人注目。 索比捡起一块鹅卵石,向玻璃窗砸去。人们从转弯处奔来,领头的就是一位巡警 索比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两手插在裤袋里,对着黄铜纽扣微笑⑨ “肇事的家伙跑哪儿去了?”警官气急败坏地问道。 你不以为这事与我有关吗?”索比说,多少带点嘲讽语气,但很友好,如同他 正交着桃花运呢。 警察根本没把索比看成作案对象。毁坏窗子的人绝对不会留在现场与法律的宠臣 攀谈,早就溜之大吉啦。警察看到半条街外有个人正跑去赶一辆车,便挥舞着警 棍追了上去。索比心里十分憎恶,只得拖着脚步,重新开始游荡。他再一次失算 了 对面街上,有一家不太招眼的餐厅,它可以填饱肚子,又花不了多少钱。它的碗 具粗糙,空气混浊,汤菜淡如水,餐巾薄如绢。索比穿着那令人诅咒的鞋子和暴 露身分的裤子跨进餐厅,上帝保佑、还没遭到白眼。他走到桌前坐下,吃了牛排, 煎饼、炸面饼圈和馅饼。然后,他向侍者坦露真象:他和钱老爷从无交往。 “现在,快去叫警察,”索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用不着找警察,”侍者说,声音滑腻得如同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好似曼哈顿开 胃酒中的樱桃。“喂,阿康!” 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他推倒在又冷又硬的人行道上,左耳着地。索比艰难地 点一点地从地上爬起来,好似木匠打开折尺一样,接着拍掉衣服上的尘土。被捕 的愿望仅仅是美梦一个,那个岛子是太遥远了。相隔两个门面的药店前,站着一 名警察,他笑了笑,便沿街走去。 索比走过五个街口之后,设法被捕的气又回来了。这一次出现的机会极为难得 他满以为十拿九稳哩。一位衣着简朴但讨人喜欢的年轻女人站在橱窗前,兴趣十 足地瞪着陈列的修面杯和墨水瓶架入了迷。而两码之外,一位彪形大汉警察正靠 在水龙头上,神情严肃
身无分文,无力支付,这样便安安静静、毫不声张地被交给警察。其余的一切就 该由通商量的治安推事来应付了。 索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跨过百老汇大街和第五大街的交汇处那片沥青铺就的 平坦路面。他转向百老汇大街,在一家灯火辉煌的咖啡馆前停下脚步,在这里, 每天晚上聚积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⑥。 索比对自己的马甲从最下一颗纽扣之上还颇有信心,他修过面,上衣也还够气派, 他那整洁的黑领结是感恩节时一位教会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到餐桌之前不被 人猜疑,成功就属于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绝不会让侍者生疑。索比想到, 一只烤野鸭很对劲——再来一瓶夏布利酒⑦,然后是卡门贝干酪⑧,一小杯清咖 啡和一只雪茄烟。一美元一只的雪茄就足够了。全部加起来的价钱不宜太高,以 免遭到咖啡馆太过厉害的报复;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行程 中心满意足、无忧无虑了。 可是,索比的脚刚踏进门,领班侍者的眼睛便落在了他那旧裤子和破皮鞋上。强 壮迅急的手掌推了他个转身,悄无声息地被押了出来,推上了人行道,拯救了那 只险遭毒手的野鸭的可怜命运。 索比离开了百老汇大街。看起来,靠大吃一通走向垂涎三尺的岛上,这办法是行 不通了。要进监狱,还得另打主意。 在第六大街的拐角处,灯火通明、陈设精巧的大玻璃橱窗内的商品尤其诱人注目。 索比捡起一块鹅卵石,向玻璃窗砸去。人们从转弯处奔来,领头的就是一位巡警。 索比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两手插在裤袋里,对着黄铜纽扣微笑⑨。 “肇事的家伙跑哪儿去了?”警官气急败坏地问道。 “你不以为这事与我有关吗?”索比说,多少带点嘲讽语气,但很友好,如同他 正交着桃花运呢。 警察根本没把索比看成作案对象。毁坏窗子的人绝对不会留在现场与法律的宠臣 攀谈,早就溜之大吉啦。警察看到半条街外有个人正跑去赶一辆车,便挥舞着警 棍追了上去。索比心里十分憎恶,只得拖着脚步,重新开始游荡。他再一次失算 了。 对面街上,有一家不太招眼的餐厅,它可以填饱肚子,又花不了多少钱。它的碗 具粗糙,空气混浊,汤菜淡如水,餐巾薄如绢。索比穿着那令人诅咒的鞋子和暴 露身分的裤子跨进餐厅,上帝保佑、还没遭到白眼。他走到桌前坐下,吃了牛排, 煎饼、炸面饼圈和馅饼。然后,他向侍者坦露真象:他和钱老爷从无交往。 “现在,快去叫警察,”索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用不着找警察,”侍者说,声音滑腻得如同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好似曼哈顿开 胃酒中的樱桃。“喂,阿康!” 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他推倒在又冷又硬的人行道上,左耳着地。索比艰难地一 点一点地从地上爬起来,好似木匠打开折尺一样,接着拍掉衣服上的尘土。被捕 的愿望仅仅是美梦一个,那个岛子是太遥远了。相隔两个门面的药店前,站着一 名警察,他笑了笑,便沿街走去。 索比走过五个街口之后,设法被捕的气又回来了。这一次出现的机会极为难得, 他满以为十拿九稳哩。一位衣着简朴但讨人喜欢的年轻女人站在橱窗前,兴趣十 足地瞪着陈列的修面杯和墨水瓶架入了迷。而两码之外,一位彪形大汉警察正靠 在水龙头上,神情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