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 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岛 D巩固远东霸权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印度公司代表的是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在1833年取消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正是为了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倾销 商品、掠夺原材料,A项正确: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B项错误:C、D两项与材 料无关,排除。 2.16世纪中期,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始,英国许多领主买下自由持有农的土地,同时驱逐老的佃 户,推倒其房屋。圈地以后的大土地所有者或者把整个农场、牧场出租以收取地租,或者雇用 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在当时(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B.促进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 C.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D.提升了封建领主阶层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雇用劳动力进行生产”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特点,这有利于新型生 产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根据题干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A项错 误;圈地运动易激化社会矛盾,但C项不是题干材料主旨;题千材料中的现象提升了资产阶级 化的新贵族的实力,而不是提升了封建领主的实力,D项说法错误。 3.据统计,1780一1790年英国人口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18世纪 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居住环境的改善 C.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D.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加,故A项正确。题千材料未体现居住环境的改善,排除B 项。题干材料与殖民掠夺无关,排除C项。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排除D项。 4.下面是“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4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19 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 年,英国取消了东 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岛 D.巩固远东霸权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印度公司代表的是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在 1833 年取消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正是为了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倾销 商品、掠夺原材料,A 项正确;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B 项错误;C、D 两项与材 料无关,排除。 2.16 世纪中期,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始,英国许多领主买下自由持有农的土地,同时驱逐老的佃 户,推倒其房屋。圈地以后的大土地所有者或者把整个农场、牧场出租以收取地租,或者雇用 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在当时(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B.促进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 C.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D.提升了封建领主阶层的实力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雇用劳动力进行生产”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特点,这有利于新型生 产关系的发展,B 项正确;根据题干时间“16 世纪中期”,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 A 项错 误;圈地运动易激化社会矛盾,但 C 项不是题干材料主旨;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提升了资产阶级 化的新贵族的实力,而不是提升了封建领主的实力,D 项说法错误。 3.据统计,1780—1790 年英国人口增长率为 11%,19 世纪 20 年代增长率达到 16%。18 世纪 末 19 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居住环境的改善 C.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D.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加,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居住环境的改善,排除 B 项。题干材料与殖民掠夺无关,排除 C 项。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排除 D 项。 4.下面是“19 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 年 374 91.8 45 42 34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C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870年较1850年世界贸易总额迅速上升。这一时期在工业革命的 推动下,英、法、德、美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促使了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额迅速上升, 这些国家的贸易颜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据了大多数,故选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 比重最大,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趋于平衡,C项与材料不符: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增 速低于法国,故D项错误。 5.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不在于人有没 有创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 用。按照这个观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主要得益于() A.圈地运动 B.海外扩张 C.奴隶贸易 D.“光荣革命” 答案D 解析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用”体现了社会制度方面的要 求。“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形成,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条件, 故选D项。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海外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奴隶贸易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A、B、C三项。 6.下表是1750一1850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 1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6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 客案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750一1850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 社会阶层”近半数是中等阶级,其次是底层中等阶级,上等阶级所占比重较少。这反映出工业 家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出身中等阶级、底层中等阶级的人士通过工业革命,兴 办工厂,跻身上层人士,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C项。题千材料与 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与D项无关,排除。 7.“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 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 述反映了()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 答案 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 1870 年较 1850 年世界贸易总额迅速上升。这一时期在工业革命的 推动下,英、法、德、美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促使了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额迅速上升, 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据了大多数,故选 B 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故 A 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870 年英国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 比重最大,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趋于平衡,C 项与材料不符;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增 速低于法国,故 D 项错误。 5.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不在于人有没 有创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 用。按照这个观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主要得益于( ) A.圈地运动 B.海外扩张 C.奴隶贸易 D.“光荣革命” 答案 D 解析“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用”体现了社会制度方面的要 求。“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形成,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条件, 故选 D 项。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海外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奴隶贸易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A、B、C 三项。 6.下表是 1750—1850 年英国 266 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6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 答案 C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750—1850 年英国 266 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 社会阶层”近半数是中等阶级,其次是底层中等阶级,上等阶级所占比重较少。这反映出工业 家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出身中等阶级、底层中等阶级的人士通过工业革命,兴 办工厂,跻身上层人士,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 C 项。题干材料与 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排除 A、B 两项;题干材料与 D 项无关,排除。 7.“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 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 述反映了( )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日本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答案A 解析材料“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说明由于 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A项正确。B项“相 互促进”说法错误,排除。把世界进步的原动力归结于欧洲的推动,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属于 错误的历史观,排除C项。日本并没有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8.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 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 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上述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 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企业兼并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答案 解析材料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兼并现象和财富资源的猎取,但这不是材料中现象反映的“实质”, 排除A、D两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可知这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兼并现 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 9.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过程来看,不是“行 动在先”,而是依靠对电磁现象理论的研究,才有了电力的应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据 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A未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突破 B.科学理论对技术进步影响较大 C.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否定了传统经验对技术的作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根据题干 材料“依靠对电磁现象理论的研究,才有了电力的应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可知B项 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变革,排除A项:C、D两项与题千材料无关,均 排除。故选B项。 10.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开始反省 其自由贸易政策,并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了该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B.美德等后起国家实力赶超英国 C.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D.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 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和美国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方 面冲击了英国,所以英国改变了自由贸易政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反 映了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日本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答案 A 解析材料“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说明由于 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A 项正确。B 项“相 互促进”说法错误,排除。把世界进步的原动力归结于欧洲的推动,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属于 错误的历史观,排除 C 项。日本并没有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 8.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讲道:“从 1872 年 2 月 17 日到 3 月 28 日,短短 39 天,洛克菲勒一 口气吞并了 22 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 6 家炼油厂。……1898 年时,它(洛 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上述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出现的 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 A.企业兼并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兼并现象和财富资源的猎取,但这不是材料中现象反映的“实质”, 排除 A、D 两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 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 6 家炼油厂”,可知这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兼并现 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 C 项正确。 9.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过程来看,不是“行 动在先”,而是依靠对电磁现象理论的研究,才有了电力的应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据 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未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突破 B.科学理论对技术进步影响较大 C.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否定了传统经验对技术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根据题干 材料“依靠对电磁现象理论的研究,才有了电力的应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可知 B 项 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变革,排除 A 项;C、D 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均 排除。故选 B 项。 10.19 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然而,大约从 19 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开始反省 其自由贸易政策,并于 20 世纪 30 年代正式放弃了该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B.美德等后起国家实力赶超英国 C.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D.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和美国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方 面冲击了英国,所以英国改变了自由贸易政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 B 项正确。材料反 映了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关,故排除A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无关,故排除C项;D项是英 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造成的影响,故排除。 11.下表反映的是1870一1900年的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对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表 述正确的是(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0 1880年 36 68.81 1890年 49 94.20 1900年 68 118.20 A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资本主义各国代议制得到巩固 C.英国占据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欧美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时段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均不断增加,说明工业革命后世界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资本 主义各国代议制巩固的结论,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突显英国的贸易地位,故C项错误;国 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推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 12.为了写这本书,马克思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笔记,还深入研究了 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研究工作之繁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仅仅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写出的手稿就有六七十万字。这本书()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D.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可知这本 书是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根据时间信息“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马克思在186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 出了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 符,排除。 13.右图反映的是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1813 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英 国() A.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工业革命完成激化阶级矛盾
有关,故排除 A 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无关,故排除 C 项;D 项是英 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造成的影响,故排除。 11.下表反映的是 1870—1900 年的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对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表 述正确的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 1913 年为 100) 贸易总额(单位:10 亿法郎) 1870 年 24 45.50 1880 年 36 68.81 1890 年 49 94.20 1900 年 68 118.20 A.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资本主义各国代议制得到巩固 C.英国占据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欧美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 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时段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均不断增加,说明工业革命后世界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资本 主义各国代议制巩固的结论,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突显英国的贸易地位,故 C 项错误;国 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推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 D 项错误。 12.为了写这本书,马克思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笔记,还深入研究了 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研究工作之繁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仅仅在 1857 年 10 月至 1858 年 5 月写出的手稿就有六七十万字。这本书( )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D.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可知这本 书是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根据时间信息“在 1857 年 10 月至 1858 年 5 月”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马克思在 1867 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 出了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 符,排除。 13.右图反映的是 19 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1813 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英 国( ) A.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工业革命完成激化阶级矛盾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提高待遇 D.政府依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人斗争的目标是捣 毁机器、袭击厂主,工人还没有将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 导,A项正确;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 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业化使工人失业、收入减少,工人的诉求不是要求提高 待遇问题,C项错误;题千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专制,D项错误。 1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 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第三次提交的《全国请愿书》中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 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上述材料表 明,英法工人阶级()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解析根据材科“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全国请愿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 选C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国际还未建立,工人阶级还未走向国际联合,排除A项:材料 反映出英法工人阶级要求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没有反映出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排除B 项,当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未出现,材料没有体现英法工人阶级追求科学社会主义,排除D 项。 15.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 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 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客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义者同盟”的名称、口号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名称、口号、目的都受马 克思革命理论的影响,这说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 于1848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资 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 16.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公社”。在这里财产公有,按劳动分配产品,共 同参加劳动.人人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接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 必需品,免费供给药品。欧文的这一实验() A.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 D.表明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腐朽没落 答案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提高待遇 D.政府依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人斗争的目标是捣 毁机器、袭击厂主,工人还没有将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 导,A 项正确;1840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 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业化使工人失业、收入减少,工人的诉求不是要求提高 待遇问题,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专制,D 项错误。 14.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 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第三次提交的《全国请愿书》中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 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上述材料表 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全国请愿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 选 C 项;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国际还未建立,工人阶级还未走向国际联合,排除 A 项;材料 反映出英法工人阶级要求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没有反映出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排除 B 项;当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未出现,材料没有体现英法工人阶级追求科学社会主义,排除 D 项。 15.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 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 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义者同盟”的名称、口号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名称、口号、目的都受马 克思革命理论的影响,这说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B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 于 1848 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 A 项错误;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故 C 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资 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故 D 项错误。 16.1824 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公社”。在这里财产公有,按劳动分配产品,共 同参加劳动,人人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接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 必需品,免费供给药品。欧文的这一实验( ) A.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 D.表明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腐朽没落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