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前抑制的作用 ①当机体同时受到不 同刺激时,通过它抑制掉 Ⅱ 那些次要的神经元的活动, 以突出对机体最有意义的 突触后抑制 神经元的活动。 突触前抑制 ②大脑皮质、脑干 运动神经元 小脑等发出的后行纤维通 过脑干和脊髓,也可分出 侧支对感觉传入冲动发生 突触前抑制,这可能是高 级中枢控制感觉信息的传 入,产生清晰感觉和“注 图9-10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结构对比 意力”集中的原理之一
突触前抑制的作用 ①当机体同时受到不 同刺激时,通过它抑制掉 那些次要的神经元的活动, 以突出对机体最有意义的 神经元的活动。 ②大脑皮质、脑干、 小脑等发出的后行纤维通 过脑干和脊髓,也可分出 侧支对感觉传入冲动发生 突触前抑制,这可能是高 级中枢控制感觉信息的传 入,产生清晰感觉和“注 意力”集中的原理之一
思考题 1.试迷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简迷神经递质应具备的条件。 4.简述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 5.试迷中枢抑制及其产生的机理
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简述神经递质应具备的条件。 4.简述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 5.试述中枢抑制及其产生的机理。 思考题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感受器 ()感受器的分类 温度感受器 皮肤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觉触觉) 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 外感受器 声感受器(听觉) 感受器 光感受器(视觉) 本体感受器(如肌梭、肌腱、关节、迷路) 内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力、牵 内脏感受器 拉、渗透压) 痛觉感受器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一、感 受 器 (一)感受器的分类 感 受 器 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皮肤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 声感受器(听觉) 光感受器(视觉) 本体感受器(如肌梭、肌腱、关节、迷路) 内脏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力、牵 拉、渗透压) 痛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觉触觉)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及其换能作用 3.刺激强度与神经冲动的关系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及其换能作用 3.刺激强度与神经冲动的关系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
刺激 图9-11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a、 b d随刺激强度增加而产生的感受器电位; e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