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编号:120007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For college students)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 业学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学 时:72 学 分:4 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核心课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科学素养和计算机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问题求救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课程 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 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幕课版)甘勇尚展垒贺蕾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式教程》(微课版)吴银芳等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 2、《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开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程)》刘开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0 ffice高级应用(2017年版)》教育考试中 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平时考核占20%,考勤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18年7月 1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编号: 120007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For college students) 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 业学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学 时:72 学 分:4 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核心课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科学素养和计算机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问题求救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课程 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 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幕课版)甘勇 尚展垒 贺蕾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式教程》(微课版)吴银芳等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2、《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开成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程)》刘开南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2 级教程:MS Office 高级应用(2017 年版)》教育考试中 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 30%(平时考核占 20%,考勤成绩占 10%),期末考试占 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18 年 7 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 机基础课程教学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应 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及具备办公软 件0 ffice:2010的基本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科学基本素养 和计算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问题求救能力,为后续的课程 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意识和兴趣。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及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掌握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培养文档 编辑、表格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能力: (4)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解决学习、 工作、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 能,掌握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的基本要领以及 网络的相关应用,了解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及为保证信息安全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掌握 Word2010设计、编辑、处理文档的思路与操作、掌握Exce12010录入、编辑、处理表格 的思路与操作、掌握PowerPoint20l0设计、制用演示文稿、课件的思路与操作,掌握 计算机及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 机基础课程教学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应 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及具备办公软 件 Office2010 的基本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科学基本素养 和计算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问题求救能力,为后续的课程 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意识和兴趣。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及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掌握 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 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培养文档 编辑、表格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能力。 (4)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解决学习、 工作、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 能,掌握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的基本要领以及 网络的相关应用,了解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及为保证信息安全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掌握 Word2010 设计、编辑、处理文档的思路与操作、掌握 Excel2010 录入、编辑、处理表格 的思路与操作、掌握 PowerPoint2010 设计、制用演示文稿、课件的思路与操作,掌握 计算机及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时 章次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实践 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0 第2章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0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2.0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0 第5章 文档编辑软件Word2010 4 第6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12010 4 第7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 4 第8章 常用工具软件 0 第9章 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 1 第10章 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 0 合计 18 36 (注:第8章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第10章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教师以自学为主,教师其 它相应章节中也可结合讲授)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和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 中的实现。 3、了解科学思维和计算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各种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2、计算思维的内涵 (三)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的发展 1.1.1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1.1.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一探索奠基期 3
3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第 1 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0 第 2 章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0 第 3 章 操作系统基础 2.0 第 4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0 第 5 章 文档编辑软件 Word2010 4 第 6 章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2010 4 第 7 章 演示文稿软件 PowerPoint2010 4 第 8 章 常用工具软件 0 第 9 章 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 1 第 10 章 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 0 合 计 18 36 (注:第 8 章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第 10 章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教师以自学为主,教师其 它相应章节中也可结合讲授)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内容 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和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 中的实现。 3、了解科学思维和计算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各种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2、计算思维的内涵 (三)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奠基期
1.1.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一蓬勃发展期 1.1.5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1.2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1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模式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1.3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1.3.2 逻辑思维 1.3.3 计算思维 1.4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1.4.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4.2 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1.4.3进位计数制 1.4.4 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4.5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主要的内容通过教材的二维码及教材进行自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补充 讲解及对1.4的内容进行讲解。 (五)主要考核内容 计算机中信息怎么表示,各进制的转换。 第2章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分类。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 3、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操作系统的定义、基本功能。 2、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工作过程、硬件系统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4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发展期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模式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1.3 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1.3.2 逻辑思维 1.3.3 计算思维 1.4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1.4.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4.2 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1.4.3 进位计数制 1.4.4 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4.5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主要的内容通过教材的二维码及教材进行自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补充 讲解及对 1.4 的内容进行讲解。 (五)主要考核内容 计算机中信息怎么表示,各进制的转换。 第 2 章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分类。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 3、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操作系统的定义、基本功能。 2、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工作过程、硬件系统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三)教学内容 2.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1.1微处理器 2.1.2内存储器 2.1.3主板 2.1.4硬盘 2.1.5光驱 2.1.6键盘和鼠标 2.1.7显示卡与显示器 2.1.8打印机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 2.2.1操作系统的含义 2.2.2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2.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2.4微机操作系统的演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课件、视频、实物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主要考核内容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CPU的性能指标,内存、外存的定义、区别。 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Windows7操作系统安装和配 置。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及复制、删除、移动、重命名、快捷方式的建立 等操作。 3、Windows7网络配置。 4、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与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与移 5
5 (三)教学内容 2.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1.1 微处理器 2.1.2 内存储器 2.1.3 主板 2.1.4 硬盘 2.1.5 光驱 2.1.6 键盘和鼠标 2.1.7 显示卡与显示器 2.1.8 打印机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 2.2.1 操作系统的含义 2.2.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2.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2.4 微机操作系统的演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 PPT 课件、视频、实物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主要考核内容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CPU 的性能指标,内存、外存的定义、区别。 第 3 章 操作系统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 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 Windows 7 操作系统安装和配 置。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及复制、删除、移动、重命名、快捷方式的建立 等操作。 3、Windows 7 网络配置。 4、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与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