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绪论本章主要内容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2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3环境标准
Chapter 1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 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1.3环境标准
Chapter 1绪论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一监测计划设计一→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一综合评价等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一传递一解析一综合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Chapter 1绪论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 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 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 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 传递 解析 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1.1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1.1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 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 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福(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 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 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三)按专业部门分类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四)按监测区域分类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 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 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 等)监测等。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