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目标1 35 40 课程目标2 5 25 30 课程目标3 0 0 30 合计 40 60 100 (二)评价标准 1.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考核 评价标准 权重 目标 依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 考查 能清楚描述细胞 能描述细胞生理 能描述大部分细胞 只能描述一部分细胞 生理、代谢生理 基本 代谢生理、生长发 生理、代谢生理、 生理、代谢生理、生长 课程 知识 生长发育生理、信 育生理、信息生理 长发育生理、信息生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和 目标1 息生理和逆境生 和逆境生理等植 理和逆境生理等植 逆境生理等植物生理 的堂 夕 握程 理等植物生理学 物生理学基本理 物生理学基木理诊 学基本理论知识,对各 基本理论知识,叙 论知识,叙述基本 知识,叙述不够完整 知识点不能进行正确 述完整正确。 完整正确。 正确。 选择和识别。 能概括和解释细 能概括和解释细 能部分解释细胞生 跑生理、代谢生出 胞生理、代谢生 理、生长发育生 理、生长发育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 不能正确解释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发 发育生理、信息生再 考查 理、信息生理和逆 理、信息生理和训 知识 培生理的理论知 培生理的理论知 和逆境生理的理 育生理、信息生理和逆 的应 识及其应用 能完 识及其应用, 能 知识及其应用, 能部 分归纳和概括植物 ,闸述植物生 25 整归纳和概括植 完整归纳和概括 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生理学与生严实 物生理学与生产 植物生理学与生 及分析新世纪植物生 实践的关系及分 产实践的关系及 的关系及分析新世 理的发展趋势条理不 纪植物生理的发型 析新世纪植物生 分析新世纪植物 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 清,思路混乱。 生理的发展趋势 2. 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程 价 权重 目标 优(90-100分)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 考查植物生理学基本 描述80%以上 描述60%以上 课程 知识的掌握程度:描 内容正确且完 内容正确且完 描述40%以上 描述40%以下内 目标 述内容的正确性和完 整:归纳总结 整:归纳总结条 内容正确且完 容正确日完整: 归纳总结的条 整:归纳条理不 叙述条理不清 理性 语言流 性利 表述 述 表述部分 归纳总结 5 佳确性,字迹的工 准确,字迹工 较准确,字迹较 准确 字迹可 表述不完 认:按时或延迟 整:按时或提 工整:按时上交 整,字迹较难辨 作业 性:上交作业的及时 上交作业 认:补交作业。 性」 前上交作业。 作业. 老查精物生理学知识 分析和解释 分析和解释 分析和解程 的应用能力 对共 里积 80%以上内容 分析和解释40% 目标2 案例或现 象分析 正确 50%以 40%以 正确 正确 整和浅 以 内容正确 元整 释的内容是否正确 术 完整和入:家 (提 条理清 入:条理较清 入:条理不清 理不清晰,总结 问和 全面和深入:条理是 晰:语言流畅 晰:语言较流畅 晰:表述部分准 行清新:语言量清 和表术准确, 差:表术不完 课程 和表述较准确, 确,字迹可认: 作业) 畅和准确,字迹是否 字迹工整: 交 字迹较工整:按 整,字迹较难辨 按时或延迟上 工整:作业上交是否 时或提前 时上交作业。 交作业 认:补交作业。 作业 课程 考查植物生理学实验 80%以上内容 60%以上内容40%以上内容40%以下内容正 30 32
32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目标 1 5 35 40 课程目标 2 5 25 30 课程目标 3 30 0 30 合计 40 60 100 (二)评价标准 1.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 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 课程 目标 1 考查 基本 知识 的掌 握程 度 能清楚描述细胞 生理、代谢生理、 生长发育生理、信 息生理和逆境生 理等植物生理学 基本理论知识,叙 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细胞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 育生理、信息生理 和逆境生理等植 物生理学基本理 论知识,叙述基本 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细胞 生理、代谢生理、生 长发育生理、信息生 理和逆境生理等植 物生理学基本理论 知识,叙述不够完整 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细胞 生理、代谢生理、生长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和 逆境生理等植物生理 学基本理论知识,对各 知识点不能进行正确 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 目标 2 考查 知识 的应 用能 力 能概括和解释细 胞生理、代谢生 理、生长发育生 理、信息生理和逆 境生理的理论知 识及其应用,能完 整归纳和概括植 物生理学与生产 实践的关系及分 析新世纪植物生 理的发展趋势。 能概括和解释细 胞生理、代谢生 理、生长发育生 理、信息生理和逆 境生理的理论知 识及其应用,能较 完整归纳和概括 植物生理学与生 产实践的关系及 分析新世纪植物 生理的发展趋势。 能部分解释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 和逆境生理的理论 知识及其应用,能部 分归纳和概括植物 生理学与生产实践 的关系及分析新世 纪植物生理的发展 趋势。 不能正确解释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发 育生理、信息生理和逆 境生理的理论知识及 其应用,阐述植物生理 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及分析新世纪植物生 理的发展趋势条理不 清,思路混乱。 25 2.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 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分) (%) 课程 目标 1 (提 问和 课程 作业) 考查植物生理学基本 知识的掌握程度:描 述内容的正确性和完 整度;归纳总结的条 理性;语言流畅性和 准确性,字迹的工整 性;上交作业的及时 性。 描述 8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总结 条理清晰;语 言流畅和表述 准确,字迹工 整;按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描述 6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总结条 理较清晰;语言 较流畅和表述 较准确,字迹较 工整;按时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上 内容正 确且完 整;归纳条理不 清晰;表述部分 准确, 字迹可 认;按时或延迟 上交作业。 描述40%以下内 容正确且完整; 叙 述 条 理 不 清 晰 , 归 纳 总 结 差 ; 表 述 不 完 整,字迹较难辨 认;补交作业。 5 课程 目标 2 (提 问和 课程 作业) 考查植物生理学知识 的应用能力:对指定 案例或现象分析和解 释的内容是否正确、 全面和深入;条理是 否清晰;语言是否流 畅和准确,字迹是否 工整;作业上交是否 及时。 分 析 和 解 释 80%以上内容 正确、完整和 深入;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 和表述准确, 字迹工整;按 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分 析 和 解 释 60% 以 上 内 容 正确、完整和深 入;条理较清 晰;语言较流畅 和表述较准确, 字迹较工整;按 时上交作业。 分 析 和 解 释 40% 以 上 内 容 正确、完整和深 入;条 理不清 晰;表述部分准 确,字迹可认; 按时或 延迟上 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40% 以下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不清晰,总结 差 ; 表 述 不 完 整,字迹较难辨 认;补交作业。 5 课程 考查植物生理学实验 80%以上内容 60% 以 上 内 容 40% 以 上 内 容 40%以下内容正 30
目标?持能的练:实验报正确全面:报正确全面:报告正确全面:条理确全面:条理不 结枸合理:条 理是否清晰:作图是 较工整作图 真和规范:按时 和不规范:补交 或延迟上交报报告。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4版) 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2 2.王小菁.植物生理学(第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武维华植物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4.陈晓亚.薛红卫.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2 六、附表 验项目名弥 实验性盾 开出要求 学时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根系活力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级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植物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细胞膜的透性、游离酣氨 综合性实验 必做 9 酸、丙二登含量的测定) 大纲修订人签字:崔辉梅张淑英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齐军仓 审定日期:2022年8月
33 目标 3 (实 验报 告) 技能的训练:实验报 告结构是否合理;内 容是否正确全面;条 理是否清晰;作图是 否认真、规范和准确; 报告上交是否及时。 正确全面;报 告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字 迹工整;作图 认真、规范和 准确;按时上 交报告。 正确全面;报告 结构较合理;条 理较清晰;字迹 较工整;作图认 真、规范和准 确;按时上交报 告。 正确全面;条理 不清晰;字迹可 认;作图不够认 真和规范;按时 或延迟 上交报 告。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较难 辨认;作图很差 和不规范;补交 报告。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李合生.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第 7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小菁. 植物生理学(第 8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武维华. 植物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4.陈晓亚. 薛红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六、附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2 根系活力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3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4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5 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6 植物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细胞膜的透性、游离脯氨 酸、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必做 9 大纲修订人签字:崔辉梅 张淑英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齐军仓 审定日期:2022 年 8 月
《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物学 课程名称 Seed Biology 课程代码 21213301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 学分/学时 2.0学分/32学时 理论学时 24/8学时 /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李诚 审定日期 2022年09月 一、课程简介 种子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及加工贮藏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是种子科学与 工程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特点 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种子休眠、萌发、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与生态环境关 系、种子加工贮藏的生物学基础、种质资源保等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生产、检验及加工 贮藏的技术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作物种子生物学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生产、检验及加工贮藏的技术原理,为后续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了解种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理解基本理论、相关原理和概念 目标2、掌握种子生物学中各种实验操作相关方法: 目标3、具备用种子生物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种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技术问题的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4.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作物学与现代种 指标点4,1:了解作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现状、沿动态 业知识,熟悉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状况和走 和发服趋势。 课程目标1 势,掌提现代生物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等方 指标点42:掌操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 面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技能。 5.专业素养:具有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课程目标2 作物生物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具 省标点5.1 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是 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有解决种业领域较为复杂问圈的综合能力 5.专业素养:具有从申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课程目标3 作物生物有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具 指标点5.2:能够运用种业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科 学研究和指导种业生产。 有解决种业领域较为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种子生物学 Seed Biology 课程代码 21213301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 学分/学时 2.0 学分 / 32 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24/8 学时 适用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李诚 审定日期 2022 年 09 月 一、课程简介 种子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及加工贮藏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是种子科学与 工程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特点 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种子休眠、萌发、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与生态环境关 系、种子加工贮藏的生物学基础、种质资源保等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生产、检验及加工 贮藏的技术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作物种子生物学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生产、检验及加工贮藏的技术原理,为后续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了解种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理解基本理论、相关原理和概念; 目标 2、掌握种子生物学中各种实验操作相关方法; 目标 3、具备用种子生物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种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技术问题的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4. 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作物学与现代种 业知识,熟悉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状况和趋 势,掌握现代生物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等方 面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指标点 4.1:了解作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现状、前沿动态 和发展趋势。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 技能。 课程目标 2 5. 专业素养:具有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作物生物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具 有解决种业领域较为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指标点 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3 5. 专业素养:具有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作物生物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具 有解决种业领域较为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指标点 5.2:能够运用种业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科 学研究和指导种业生产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湿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覆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理解种子的概念,农业种子含义 及分类: 1.种子的含义,农业种子类别 了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性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0绪论 裸程目标1 作物种子生物学研究内容和性质 种子学发展和我国种子工作发 我国种子科学与种子工作发展概况 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展概况: 4. 种子产业化 3.掌握种子产业化的含义与内容 1.理解识别种子形态结构的重要意 义: 作物种子外部形态持点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理论 1种子的形态 2.掌握种子的外部形态特点,种皮 教学:实验教学: 2学时 构造和分类 课程目标1、2、3 2.种皮上的构造及其来源 上的构造及其来源,种子内部构造 种子内部构造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括 及其特点,种子的分类及其主要农 种子的分类及其主要农作物种子类别归网 告。 作物中子美归属 1.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若 异性,种子水分存在状态: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及其分布特点 2种子的化学 2.掌握挥种子化学成分分布,种子临 种子水分 3.种子中的主要贮煮物质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课程目标1、2、3 界水分、安全水分和平衡水分,种 教学: 理论 成分 4.种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4学时 种子中的其它物质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1.理解种子发自过程中的变化,及 其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理解环 种子形成、发育一般过程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理论 3种子的形成 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热的影响,环境 4学时 课程日标1、2、3 发育和成热 条件对几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育成熟 2.种子发有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实验教学: 3种子成孰 的显由。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2.掌握种子形成、发有的一般过程 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有 告。 鵝 种子成然的概念和指标, 休眠的含义与意义 种子休眠的原因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理论 控机理: 4种子的休眠 课程目标1、2、3 2.了解引起种子休眠抑制物的种类 3.抑制物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实验教学: 4学时 4.休根围控机理 及特点,种子休眠分子水平研究进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抵 实验 子休眠分子水平研究 告 展,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特性及其 调控途径 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特性及其调控途径 2学时
35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0 绪论 课程目标 1 1.理解种子的概念,农业种子含义 及分类; 2.了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性 质,种子学发展和我国种子工作发 展概况; 3. 掌握种子产业化的含义与内容 1.种子的含义,农业种子类别 2.作物种子生物学研究内容和性质 3.我国种子科学与种子工作发展概况 4.种子产业化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1 种子的形态 构造和分类 课程目标 1、2、3 1.理解识别种子形态结构的重要意 义; 2.掌握种子的外部形态特点,种皮 上的构造及其来源,种子内部构造 及其特点,种子的分类及其主要农 作物种子类别归属 1. 作物种子外部形态特点 2. 种皮上的构造及其来源 3. 种子内部构造 4. 种子的分类及其主要农作物种子类别归属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实验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告。 理论 2 学时 + 实验 2 学时 2 种子的化学 成分 课程目标 1、2、3 1.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差 异性,种子水分存在状态; 2.掌握种子化学成分分布,种子临 界水分、安全水分和平衡水分,种 子中生理活性物质、矿物质种类、 分布和种子毒物产生方式,影响种 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1.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及其分布特点 2. 种子水分 3. 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 4. 种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5. 种子中的其它物质 6.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理论 4 学时 3 种子的形成 发育和成熟 课程目标 1、2、3 1.理解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 其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理解环境 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熟的影响,环境 条件对几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育成熟 的影响; 2.掌握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 1. 种子形成、发育一般过程 2.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3. 种子成熟 4. 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实验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告。 理论 4 学时 + 实验 2 学时 4 种子的休眠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与种子休眠 的意义,种子休眠的原因,休眠调 控机理; 2.了解引起种子休眠抑制物的种类 及特点,种子休眠分子水平研究进 展,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特性及其 调控途径 1. 休眠的含义与意义 2. 种子休眠的原因 3. 抑制物的种类及特点 4. 休眠调控机理 5. 种子休眠分子水平研究 6. 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特性及其调控途径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实验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告。 理论 4 学时 + 实验 2 学时
1.拿据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种子萌发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 5种子萌发 课程日标1、2、3 1.种子萌发过程 教学:实验教学: 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经典模式: 2.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实验 告 2学时 1.掌种子活力、种子劣变的概念, 以及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芽力、种子 1.种子活力 生活力的区别与联系:掌据种子寿 2.种子劣变的发生及其机理 6种子活力 课程目标1、2、3 命的概念和影响种子活力与寿命的 种子寿命及其差异性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理论 劣变和寿命 因素,种子寿命的差异性和划分, 影响种子活力与寿命的因素 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4学时 种子寿命预测方法: 5.陈种子利用与种子寿命预测方法 2. 理解种子劣变的机理 顽型种子 了解顽物型种子类型 7种子新技术 了解目前种子引发、种子超干与 种子引我研疗网状进据 1.教学活动:课堂讲投、多媒体 聚共研究进 课程目标1、3 超低温贮藏研究的现状和植物人工 种子贮藏(超干储藏与超低温储藏)研究现状和进展 教学:课堂讨论 理论 种子技术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3. 人工种子研究现状和进展 2.学习任务:专避汇报 2学时
36 5 种子萌发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种子萌发 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经典模式; 2.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1. 种子萌发过程 2.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实验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实验报 告。 理论 2 学时 + 实验 2 学时 6 种子活力、 劣变和寿命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种子活力、种子劣变的概念, 以及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芽力、种子 生活力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种子寿 命的概念和影响种子活力与寿命的 因素,种子寿命的差异性和划分, 种子寿命预测方法; 2.理解种子劣变的机理; 3. 了解顽拗型种子类型 1. 种子活力 2. 种子劣变的发生及其机理 3. 种子寿命及其差异性 4. 影响种子活力与寿命的因素 5. 陈种子利用与种子寿命预测方法 6. 顽拗型种子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理论 4 学时 7 种子新技术 及其研究进 展 课程目标 1、3 1.了解目前种子引发、种子超干与 超低温贮藏研究的现状和植物人工 种子技术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1. 种子引发研究现状和进展 2. 种子贮藏(超干储藏与超低温储藏)研究现状和进展 3. 人工种子研究现状和进展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专题汇报 理论 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