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质量标准 1范围 求及餐季携提哥视推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日期备变种卖资供酸来限程新的榜以保选樂裂用文作,仅注日用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社 1是 GB/T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 3课程简介 3.1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本科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构成 及地质构造、自然地质作用、岩石工程地质 类工程地质问是 、地质脚察知识等 等餐水利木电中程设计和中的地肉愿的旋力并初步具有的助注 通过本 3.2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s an undergraduate ulture hydraulic a al fu sical henomenon and all ki 0ige9roe6emg.9eno0o96agetorge8iCal9eoe dof engineering ve th ofein ical lemw ngndson.Bystuding thiscucm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e hydraulic project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ydro-electricity project;And has initially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ground water reconnaissance. 4教学目标 (说明:由课程组或教研室研究提出,并参考20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在所属学科中的地位及发展情况,学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专业 课程的学习莫定学科基础: 一了解该课程国内外进展与发展趋势: 熟悉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关健知识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 求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13.1-2006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 3 课程简介 3.1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本科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构成 及地质构造、自然地质作用、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及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勘察知识等。通过本课 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处理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协助进行工程 地质和地下水勘察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 3.2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an undergraduate elective course,required by major of the agriculture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th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ydro-electricity engineering.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mineral& rock constitution of earth crust ,geologic structure, natural geological function, rock’s engineering geologic nature, physical geology phenomenon and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 problems, knowledge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so on. By studing this curriculum, enable college student to have the ability of treating geological problems shown in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e hydraulic project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ydro-electricity project; And has initially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ground water reconnaissance. 4 教学目标 (说明:由课程组或教研室研究提出,并参考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在所属学科中的地位及发展情况,学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专业 课程的学习奠定学科基础; ——了解该课程国内外进展与发展趋势; ——熟悉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知识点;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 5总体要求 5.1知识 地球基本内外部结构,地壳的矿物与岩石类型与特点: 地壳地质构造的描述与类型特征: 各类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岩石与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与岩体结构类型特点 大坝、地下洞室、渠道以及闸阀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中主要的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与程序。 5.2能力 对常见矿物与岩石的肉眼识别与鉴定能力: 对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与记录描述能力: 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件阅读、分析能力: 对各类水利工程地质问题的预见、分析和提出应对指施能力 阅读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辨别其规范性并提取规划设计所需信息的能力。 5.3素质 建立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地质现象与地质问题并进行空间想象与分析的思维: 坚持地质学理论与水利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 6教学要求 6.1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下列表格仅供参考,课程组或教研室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填写相应的表格。) 表1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学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理论实验习题实习讨论 绪论 概念、历史,课程任务等 0.5 一草 矿物与岩石 5.5 地质构造 6 2(课 外)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表地质作用 第四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 第五有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 第六章 库坝区工程地质间樱
——掌握该课程的主要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使学生具有处理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协助进行工程地质和地下水勘察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 5 总体要求 (说明:参照国内外相同或同类课程,根据我校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授课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课程 组或教研室商议并做好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程的知识衔接,避免知识点、技能要求的重复,明确学生修读完本课程后,在知识、能 力、素质养成方面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应达到的要求。) 5.1知识 —— 地球基本内外部结构,地壳的矿物与岩石类型与特点; —— 地壳地质构造的描述与类型特征; —— 各类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 岩石与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与岩体结构类型特点; —— 大坝、地下洞室、渠道以及闸阀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中主要的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 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与程序。 5.2能力 —— 对常见矿物与岩石的肉眼识别与鉴定能力; —— 对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与记录描述能力; —— 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件阅读、分析能力; —— 对各类水利工程地质问题的预见、分析和提出应对措施能力; —— 阅读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辨别其规范性并提取规划设计所需信息的能力。 5.3素质 —— 建立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地质现象与地质问题并进行空间想象与分析的思维; —— 坚持地质学理论与水利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 6 教学要求 6.1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下列表格仅供参考,课程组或教研室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填写相应的表格。) 表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绪论 概念、历史,课程任务等 0.5 第一章 矿物与岩石 5.5 4 第二章 地质构造 6 2(课 外)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表地质作用 6 第四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 第五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2 第六章 库坝区工程地质问题 3
第七有 地基与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4 第八章 抽下球销的丁程地盾分析 第九章 渠道及闸址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察 36 注1:重点内容课时充足: 一般内容课时适当。 注2:表格中“学时分配”下方的项目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与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6.2理论课 表2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设计 章、节 基本典求 重点或难点 掌握地球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矿物 概念、形态、物理和化学性质、分 1,矿物的物理识别特征 类。三大岩的基本特征、矿物成分、 2.地壳三大岩的持征与肉眼识别 第-章矿物与岩石 结构与构造。 第一节地球概述 教学日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矿物 1堂据地球内部结构制分: 课堂PTT讲授,动画演示,室内实验 第三节岩石 2。掌握矿物概念与物理特征类型 与内容: 3.地壳三大岩的概念、形成过程 和成分、结构构造、分类 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年代与地 1。地质年代体系的结构头与内容 年代的确定、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稻 2.招皱与断层的图面和野外识 皱构语、新裂构浩的基木类形与野外识 别、基本类型的判定。 别。地质图的类型、要素和阅读。 第二章地质构造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层产状 1.掌地质作用、地质构造、韬 第二节褶皱构 皱、新层等基木地质学概念: 第三节断袋构造 2.车固数据地历年代的制分体 3.能对剖面图和平而图中的裙皱 和断尽进行基本类型的恢复与识 棵堂PT讲投,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别 地震的有关概念、分类、地:效应 风化作用类型、机理及岩石风化带的 1. 地辰效应的类型: 第三章区域构造稳定性和 到分,河流地质作用类利、机理、地 2.风化壳的工程分层: 独类型,岩溶地质作用机理、地独形 地表地质作用 3.流水下蚀和侧蚀作用的机理 第一节区域稳定性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风化作用 第三节地表流水作用 1,掌掘地震、分化作用、河漫 滩、河流阶地、尝溶等其本概 第四节岩溶作用 果堂PPT讲授,动画演示,视频助学 掌握几类外动力地质作用的 作用机理与地貌结果。 第四章地下水及其对工程 自然界水循环、地下水的类型及特 L.地下水的两种分类: 的影响 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 2. 等埋深线图和等水位线图的阅读:
第七章 地基与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 4 第八章 地下建筑的工程地质分析 2 第九章 渠道及闸址的工程地质分析 3 第十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2 合 计 36 4 注1:重点内容课时充足;一般内容课时适当。 注2:表格中“学时分配”下方的项目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与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6.2 理论课 表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设计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第一章 矿物与岩石 第一节 地球概述 第二节 矿物 第三节 岩石 掌握地球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矿物的 概念、形态、物理和化学性质、分 类。三大岩的基本特征、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1. 矿物的物理识别特征 2. 地壳三大岩的特征与肉眼识别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球内部结构划分; 2. 掌握矿物概念与物理特征类型 与内容; 3. 地壳三大岩的概念、形成过程 和成分、结构构造、分类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室内实验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年代与地层产状 第二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年代与地层 年代的确定、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褶 皱构造、断裂构造的基本类型与野外识 别。地质图的类型、要素和阅读。 1. 地质年代体系的结构头与内容 2. 褶皱与断层的图面和野外识 别、基本类型的判定。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褶 皱、断层等基本地质学概念; 2. 牢固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体 系; 3. 能对剖面图和平面图中的褶皱 和断层进行基本类型的恢复与识 别。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和 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区域稳定性 第二节 风化作用 第三节 地表流水作用 第四节 岩溶作用 地震的有关概念、分类、地震效应; 风化作用类型、机理及岩石风化带的 划分;河流地质作用类型、机理、地 貌类型。岩溶地质作用机理、地貌形 式 1. 地震效应的类型; 2. 风化壳的工程分层; 3. 流水下蚀和侧蚀作用的机理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震、分化作用、河漫 滩、河流阶地、岩溶等基本概 念; 2. 掌握几类外动力地质作用的 作用机理与地貌结果。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视频助学 第四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 的影响 自然界水循环、地下水的类型及特 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 1. 地下水的两种分类; 2. 等埋深线图和等水位线图的阅读;
式。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3.地下水地质作用的形式与危害。 地下水的动态和远动规律,地下水渗 流危害。 教学日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掌据地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 分类: 2.堂据地下水运动的规独及其 棵堂PPT讲授,动画演示,视频助学 数学描述, 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的主要力学特 1.岩石与岩体的概念区分: 性、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岩体的工 2。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以及岩体质量评 第五章岩体的工程地质特 程地质分类。 价的主要方法。 教学日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岩石的变形特征 1.掌挥岩石变形的过程划分 第二节岩体的地质与力学特征 2.掌捏描述岩石物理和变形特 征的指标 棵堂PPT讲授,动画演示 掌程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以 及岩体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坝基渗 1.水工建筑物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 漏、渗透变形的形式、透变形计 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要 算:基岩体抗稳定性分析。 坝基岩 求的具体内容 第六章库坝区工程地质问 双层坝基渗漏和坝基渗透变形的计 体的滑动破坏、滑动或稳定的边界条 题 算: 第一节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 件分析、坝基问题的处理指施。 3.坝基稳定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坝基渗漏与渗透变形 掌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 第三节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 件的主要内容: 析 之,掌握坝基满漏和坝抹海诱变 形计草的基木方法和过得: 棵堂PPT讲授,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掌据坝基失稳的类型及坝基 稳定计算的方法。 第七章地基与边坡稳定的 岩质地基的压缩与沉降计算,岩质边 岩质地基的洞穴稳定与沉降量计算 工程地质分析 坡破坏的类型与特征、稳定计算及边 2. 直线型岩质边坡的稳定计算。 第一节岩质地基稳定分析 坡破坏的防治措。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掌握岩质地基的洞穴稳定与 沉隆量计算方法与程序: 第二节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滑坡分类、直线型岩质边坡的衫 裸堂PT讲投,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定计算方法和岩质边坡失稳的处 理播施 第八章地下建筑的工程地 天然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洞室开挖后 质分析 的应力重分布规律、地下洞室的变形 洞室开挖前后的应力分布规律 破坏类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计筑 2 普氏平衡拱法计算设计润室拱高的呀 和围岩稳定性措施。 理、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数学方法与技巧 掌地下洞室的概念与洞室 堂PpT讲投, 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特征: 2.掌握地下润室的变形破坏类 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计算方
式。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规律,地下水渗 流危害。 3. 地下水地质作用的形式与危害。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 分类; 2. 掌握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及其 数学描述。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视频助学 第五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 性 第一节 岩石的变形特征 第二节 岩体的地质与力学特征 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的主要力学特 性、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岩体的工 程地质分类。 1. 岩石与岩体的概念区分; 2. 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以及岩体质量评 价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岩石变形的过程划分 2. 掌握描述岩石物理和变形特 征的指标 3. 掌握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以 及岩体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 第六章 库坝区工程地质问 题 第一节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 件 第二节 坝基渗漏与渗透变形 第三节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 析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坝基渗 漏、渗透变形的形式、渗透变形计 算;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析,坝基岩 体的滑动破坏、滑动或稳定的边界条 件分析、坝基问题的处理措施。 1. 水工建筑物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 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要 求的具体内容; 2. 双层坝基渗漏和坝基渗透变形的计 算; 3. 坝基稳定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 件的主要内容; 2. 掌握坝基渗漏和坝基渗透变 形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 掌握坝基失稳的类型及坝基 稳定计算的方法。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第七章 地基与边坡稳定的 工程地质分析 第一节 岩质地基稳定分析 岩质地基的压缩与沉降计算,岩质边 坡破坏的类型与特征、稳定计算及边 坡破坏的防治措施。 1. 岩质地基的洞穴稳定与沉降量计算; 2. 直线型岩质边坡的稳定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 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1. 掌握岩质地基的洞穴稳定与 沉降量计算方法与程序; 2. 掌握岩质边坡失稳的类型, 滑坡分类、直线型岩质边坡的稳 定计算方法和岩质边坡失稳的处 理措施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第八章 地下建筑的工程地 质分析 天然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洞室开挖后 的应力重分布规律、地下洞室的变形 破坏类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计算 和围岩稳定性措施 。 1. 洞室开挖前后的应力分布规律; 2. 普氏平衡拱法计算设计洞室拱高的原 理、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下洞室的概念与洞室 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特征; 2. 掌握地下洞室的变形破坏类 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计算方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作业巩固
法与过程。 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研究、果道渗 温、渠道装漏的地质条件、特征:证 逍边坡闸址的稳定性破坏类型、稳定 道选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性措施, 第九章渠道及闸址的工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地质分析 1.掌握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条 件 棵堂PPT讲,动画演示 2. 掌握渠道渗漏的地质条件与 海洞类型。 勘黎的目的、任务及程序、勘察手段 和方法。 地质测绘、地质勘探、水文 地质与工程地质试验:勘察资料整 地质勘察的三类方法及其具体类型 2.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与要点构成, 第十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 理、地质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及地质 质勘察 勘察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概迷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地质测绘 掌捏地质期察的基本方法内 第三节地质勘探与试路 福与实施条件: 第四节地质勘察报告 2。掌操三类地质册察方法的具 体分米与工且、手段. 课堂PT讲授,动画演示 了解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枸与 要点构成。 注1:在不同章节(知识点)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注2:重点内容必须安排作业 注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议适时安排不少于1次课堂专题讨论,学生准备时间至少应在1周以上: 注4: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每门课程建议安排不少于1次的学生动手动脑(写作)参与的教学活动。 6.3实验课 6.3.1实验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 (说明:注明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教学仪器设备等相关要求。) 实验室应水电齐全,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偏光显微镜、稀盐酸、小刀、素瓷板、放大镜、实验用常见矿物与岩石标本各8-10套,常见矿物岩石薄片各8 10片,所有仪器设备按照5-6人一组配备。 6.3.2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表3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项 实验内容 已具备技能 学时 实验要求实哈类型 技能目标 分组要求 目 要求 矿物岩石 常见 回顾与掌握课 必做 综合 班大 识别 物、岩浆 堂所学的相关 常见矿物 组,每大红 岩识别 理论知识 岩石肉限 分5个小组 识别方法 矿物岩石 常见沉积 回顾与堂操课 综合 熟练堂提 识别 岩、变质 堂所学的相关 常见岩石 组,每大组 岩识别 理论知识 肉眼识别 分个小组 方法 合
法与过程。 第九章 渠道及闸址的工程 地质分析 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研究、渠道渗 漏、渠道渗漏的地质条件、特征;渠 道边坡闸址的稳定性破坏类型、稳定 性措施。 1. 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条 件 2. 掌握渠道渗漏的地质条件与 渗漏类型。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 第十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 质勘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质测绘 第三节 地质勘探与试验 第四节 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的目的、任务及程序、勘察手段 和方法;地质测绘、地质勘探、水文 地质与工程地质试验;勘察资料整 理、地质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及地质 勘察资料的整理。 1. 地质勘察的三类方法及其具体类型; 2. 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与要点构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 掌握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内 涵与实施条件; 2. 掌握三类地质勘察方法的具 体分类与工具、手段; 3. 了解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与 要点构成。 课堂PPT讲授,动画演示 注1:在不同章节(知识点)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注2:重点内容必须安排作业; 注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议适时安排不少于1次课堂专题讨论,学生准备时间至少应在1周以上; 注4: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每门课程建议安排不少于1次的学生动手动脑(写作)参与的教学活动。 6.3 实验课 6.3.1实验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 (说明:注明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教学仪器设备等相关要求。) 实验室应水电齐全,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偏光显微镜、稀盐酸、小刀、素瓷板、放大镜、实验用常见矿物与岩石标本各8-10套,常见矿物岩石薄片各8- 10片,所有仪器设备按照5-6人一组配备。 6.3.2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表3 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项 目 实验内容 已具备技能 要求 学时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技能目标 分组要求 矿物岩石 识别 常见矿 物、岩浆 岩识别 回顾与掌握课 堂所学的相关 理论知识 2 必做 综合 熟练掌握 常见矿物 岩石肉眼 识别方法 一班一大 组,每大组 分5个小组 矿物岩石 识别 常见沉积 岩、变质 岩识别 回顾与掌握课 堂所学的相关 理论知识 2 必做 综合 熟练掌握 常见岩石 肉眼识别 方法 一班一大 组,每大组 分5个小组 合 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