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 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 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 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 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 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菱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一一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一一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一一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一一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 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 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 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 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 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 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 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 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 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 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 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一一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 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渍,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一一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 伏称为猝倒。 (四)菱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 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调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 畸形。 1.肿瘤一一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有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 2.丛枝和发根一一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一一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菱缩、皱缩。 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一一病部组织发有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 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一一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 桔青绿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 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一一真南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 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 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 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 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 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 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 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 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 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 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 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
1.白粉状物一一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 2.黑粉状物一一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一一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 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一一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 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 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一一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 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一一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 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 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 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 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 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 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 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 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 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 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实验二植物原真菌一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 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茵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粮。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 3.丝壶菌纲(l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一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 2.壶菌目(Chtridiales)一一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一一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 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I)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莓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
实验二 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 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 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 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
(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 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 什么?茵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 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 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 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 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 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 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 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