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194-2005 05m。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采样支 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采样支管与采 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 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4)引风机: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 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的末端。采样总管内样气流量应为采样亭内各 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5~10倍。采样总管进气口到出气口气流的压力降 要小,以保证气样的压力接近于环境空气大气压 5)气样吸收装置:气样吸收装置为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其结构如图 4-2所示。在规定采样流量下,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的阻力应为(6.7±0.7)kPa, 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H+中40 50毫升 --+75毫升 50毫升 25毫升 16.5±0.5 25毫升 φ16.5±0.5 331 图4-2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结构示意图 6)采样器: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控制装置(临界限流孔)和流量、压力及 温度指示仪表,采样器应具备定时、自动启动及记时的功能,采样泵的带载负压 应大于70kPa。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 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当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的流量波动应不大于 5%‰。临界限流孔加热槽内温度应恒定,且在24h连续采样条件下保持稳定,进 行SO2及NO2采样时,SO2和NO2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23℃~29 ℃及16℃~24℃,且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恒定。要求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 应小于5min。 4.1.2.3采样前准备 1)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清洗:应定期清洗,周期视当地空气湿度污染状况 确定
HJ/T194 -2005 0.5m。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采样支 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采样支管与采 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 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4)引风机: 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 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的末端。采样总管内样气流量应为采样亭内各 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 5~10 倍。采样总管进气口到出气口气流的压力降 要小,以保证气样的压力接近于环境空气大气压。 5)气样吸收装置: 气样吸收装置为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其结构如图 4-2 所示。在规定采样流量下,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的阻力应为(6.7±0.7) kPa, 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φ40 30 20 40 φ8 175 45 38 φ50 50 图 4-2 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结构示意图 33±1 185 ±3 5±1 7~8 25 毫升 50 毫升 75 毫升 φ16.5±0.5 7~8 185 ±3 5±1 50 毫升 25 毫升 φ16.5±0.5 28±0.5 6)采样器: 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控制装置(临界限流孔)和流量、压力及 温度指示仪表,采样器应具备定时、自动启动及记时的功能,采样泵的带载负压 应大于 70kPa。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0.02)L/min 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 的精度应不低于 2.5 级,当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的流量波动应不大于 5%。临界限流孔加热槽内温度应恒定,且在 24h 连续采样条件下保持稳定,进 行 SO2 及 NO2 采样时,SO2 和 NO2 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 23℃~29 ℃及 16℃~24℃,且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恒定。要求计时器在 24h 内的时间误差 应小于 5min。 4.1.2.3 采样前准备 1) 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清洗:应定期清洗,周期视当地空气湿度污染状况 确定。 3
HJ/T194-2005 2)气密性检査:按图4-1连接采样系统各装置,确认采样系统连接正确后 进行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检查。 3)采样流量检査: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 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5%,若误差超过此值,应清洗限流孔或更换新 的限流孔。限流孔清洗或更换后,应对其进行流量校准。 4)温度控制系统及时间控制系统检査:检査吸收瓶温控槽及临界限流孔 温控槽的温度指示是否符合要求;检査计时器的计时误差是否超出误差范围。 4.1.2.4采样 1)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内装50.0m1吸收液)连接到采样系统中。启 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并将吸收瓶进、出口密封,记录采样结束时间 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41.3颗粒物监测 4.1.3.1采样系统 采样系统有颗粒物切割器,滤膜、滤膜夹和颗粒物采样器组成,或者由滤膜、 滤膜夹和具有符合切割特性要求的采样器组成,如图4-3所示。 1)颗粒物粒径切割器:对TSP采样,要求切割器的切割粒径Do=100μm, 对PM10采样,要求切割器的切割粒径D50=10um 2)滤膜:一般使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和有机纤维膜两种类型,根据监测目 的选用。要求所用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 为045m/s时,单张滤膜的阻力不大于3.5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 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滤膜的失重不大于0012mg。 3)滤膜夹:用于安放和固定采样滤膜 4)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分为大流量采样器和中流量采样器两种,前者采 样流量一般为1.05m3/min:后者一般为100L/min 4.1.3.2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 1)采样器流量校准:按照GBI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 定-重量法》进行。 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总悬浮颗粒物按照GB/Tl5432-1995《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可吸入颗粒物按照GB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 方法》、氟化物按照(B/T15434-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 离子选择电极法》苯并[a]芘按照GB/T15439-1995《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 效液相色谱法》铅按照GB/Tl5264-9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进行
HJ/T194 -2005 2) 气密性检查:按图 4-1 连接采样系统各装置,确认采样系统连接正确后, 进行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检查。 3) 采样流量检查: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 月至少 1 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 5%,若误差超过此值,应清洗限流孔或更换新 的限流孔。限流孔清洗或更换后,应对其进行流量校准。 4) 温度控制系统及时间控制系统检查:检查吸收瓶温控槽及临界限流孔, 温控槽的温度指示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计时器的计时误差是否超出误差范围。 4.1.2.4 采样 1) 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内装 50.0ml 吸收液)连接到采样系统中。启 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 、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 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并将吸收瓶进、出口密封,记录采样结束时间、 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4.1.3 颗粒物监测 4.1.3.1 采样系统 采样系统有颗粒物切割器,滤膜、滤膜夹和颗粒物采样器组成,或者由滤膜、 滤膜夹和具有符合切割特性要求的采样器组成,如图 4-3 所示。 1) 颗粒物粒径切割器:对 TSP 采样,要求切割器的切割粒径 D50 = 100μm, 对 PM10 采样,要求切割器的切割粒径 D50 = 10μm。 2) 滤膜:一般使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和有机纤维膜两种类型,根据监测目 的选用。要求所用滤膜对 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在气流速度 为 0.45m/s 时,单张滤膜的阻力不大于 3.5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 滤器净化的空气 5h,每平方厘米滤膜的失重不大于 0.012mg。 3) 滤膜夹:用于安放和固定采样滤膜。 4) 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分为大流量采样器和中流量采样器两种,前者采 样流量一般为 1.05m3 /min;后者一般为 100L/min。 4.1.3.2 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 1)采样器流量校准:按照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 定-重量法》进行。 2)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总悬浮颗粒物按照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 重量法》、可吸入颗粒物按照 GB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 方法》、氟化物按照 GB/T15434-1995《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 离子选择电极法》、苯并[a]芘按照GB/T15439-1995《环境空气 苯并[a]芘测定 高 效液相色谱法》铅按照 GB/T15264-94《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进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