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有逐年加重趋势。国外报道的能够侵染小 麦的病毒达数十种之多,我国已发现的小麦病毒病也有10多种,发生普遍的是黄矮病、从 矮病、土传花叶病、黄花叶病、梭条花叶病和条纹花叶病等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71.01KB页数: 6
麦类作物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我国以小麦为主,播种面积和 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由于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华北、西北、东北和长 江流域均有种植,各地病害种类有所不同。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 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0.01KB页数: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 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1953年中国 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稻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杂交晚稻上亦有大面 积发生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6.01KB页数: 2
病毒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遍布于世界各稻区。全世界已知有十多种水稻病毒病及类似 病原(包括植原体)。各种病毒病各有其一定的地区分布,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各 类病毒病分布也往往不尽相同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56.01KB页数: 4
烂秧是水稻苗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 秧、“黑根”等。烂种是播种后不发芽而腐烂,或幼芽陷λ秧板泥层中腐烂而死。漂秧是出 芽后长久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倾倒,最后腐烂而死。以上两种是由于种子质量差,催芽过程 中稻种受热或受寒或秧田整地播种质量欠佳,蓄水过深,缺氧窒息等原因所致,严格说不属 病害范围之内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5.01KB页数: 3
水稻胡麻斑病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我国各稻区发生普遍。一般因缺肥、缺水等原 因,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主要引起苗枯、叶片早衰、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 米质。近年来随着水稻施肥及种植水平的提高,该病危害已逐年减轻,但在贫困山区及施 肥水平较低的地区,发生仍较严重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45.01KB页数: 3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首先于915年在日本九州发现,目前广泛分布 于世界各水稻产区。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河南、河北、江西、山东、广东、广 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 的达30%以上。一般病穗比健穗平均短5%,秕谷率增加15%,千粒重减少7%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8.01KB页数: 4
水稻纹枯病又称“花秆”、“烂脚病”、“富贵病”等。主要分布于亚洲稻区, 非洲和美洲等也有发生。我国发生普遍,以长江流域一带和南方稻区危害较重。 发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0%~30%, 严重时达50%以上。此病在南方稻区所引致的总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白叶枯 病,成为水稻的第一大病害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84.51KB页数: 5
稻瘟病在我国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7年)一书中便有记载。目前是世界性 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流 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10%~30%左右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 症状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 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文件格式: DOC大小: 849.01KB页数: 6
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谷花病、“丰收病”等。我国早在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便有指稻曲病菌子实体为“粳谷奴”的记载。该病在亚洲、美洲和非 洲的30多个国家及我国各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57.01KB页数: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