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制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会主要茶类制造,了解国内外制茶科学技术动向,能从事茶叶加工研究,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7KB页数: 8
鲜叶是茶树顶端新梢的总称,包括芽、叶、梗。鲜叶又称生叶、荼草、青叶等。采摘 下来的茶叶嫩梢,经过不同的加工之后,便形成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成品茶。 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的高低,制 茶技术是否合理。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根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 在条件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5.5KB页数: 14
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首。各省所产的眉茶,品质各有不同。数量较多,品质较好 的,有安徽的“芜绿”、“屯绿”、“舒绿”;江西的“婺绿”、“饶绿”:浙江的“温绿”“杭绿 “遂绿”以及湖南的“湘绿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5KB页数: 9
掌握鲜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组成、含量、 性质和鲜叶的形态特征与制茶品质的关系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94KB页数: 85
《制茶工艺》是茶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制茶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会主要茶类制造,了 解国内外制茶科学技术动向,能从事茶叶加工研究, 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制茶工艺》与《茶树栽 培技术》、《茶机机械》、《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生物化学》以及《茶业经营管理》等科目都有 密切联系。第一节 《制茶工艺》的内容与任务 第二节 发展制茶工业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23.5KB页数: 46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 物病原线虫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第四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63MB页数: 368
第一节 小麦赤霉病 第二节 小麦锈病 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48MB页数: 83
第一节 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 第二节 油菜霜霉病与白锈病 第三节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s 第四节 芝麻茎点枯病 Sessame stem wilt 第五节 大豆病毒病 Soybean virus diseases 第六节 大豆菟丝子 Soybean dodder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1MB页数: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