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病理学发展过程中,曾经把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的流行,而在定量流行学中则把植物群体的病害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增长都泛称为流行。 植物病害的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74MB页数: 68
研究和学习植物抗病性的机制有助于揭示抗病性的本质,合理利用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一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第二节 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第三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59MB页数: 50
第一节 共生、共栖和寄生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文件格式: PPT大小: 932.5KB页数: 37
第一节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23KB页数: 31
病原物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 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 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 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 过程。 ·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 潜育期、发病期。 第一节 接触期 contact phase 第二节 侵入期 第三节 潜育期 第四节 发病期 symptom appearance phase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MB页数: 48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四、其它因素 第二节 化学因素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1.36MB页数: 53
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从其它的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parasitic plants)。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大多是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 物,能够开花结籽,俗称寄生性高等植物或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重要的寄生性植物 菟丝子科:菟丝子属(Cuscuta) 列 当 科:列当属(Orobanche) 桑寄生科:桑寄生属(Loranthus) 槲寄生属(Viscum) 樟 科:无根藤属(Cassytha) 玄 参 科:独脚金属(Striga)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85MB页数: 41
线虫(nemat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 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第一节 形态与解剖特征 Morphology and Anatomy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生态学和病理学 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75MB页数: 65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五节 植物病毒检测与病毒病害 第六节 亚病毒 Subvirus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12MB页数: 115
原核生物(Procaryotes):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第一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第五节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第六节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
文件格式: PPT大小: 8.01MB页数: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