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论的学习方法 *DNA分子鉴定新方法 二、根与根茎类药材的质量控制 原植物形态 Plant Morphology 性状特征 Description *DNA特征 DNA molecular characters 显微特征 Microscopical characters 定性分析 Qualitatively analysis 优劣 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ly analysis 有害物质限量(重金属、农残、毒性成分)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6.25MB页数: 59
《天然药物学》是一门专业课。是应用现代科学技 术对生药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天然药物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明确生药鉴定的 标准和步骤,掌握生药质量研究和品质评价、中药新 药研究和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 握常用重点生药的名称、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结构、 化学成分、理化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药 理作用、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为今后中药及天然药 物的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21.5KB页数: 29
◼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 2. 损伤细菌细胞膜 ◼ 3.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 5. 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Macrolide Antibiotics) 第六节 其他抗生素(Miscellaneous Antibiotics)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51MB页数: 133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抗结核病药 ◼ 磺胺类抗菌药 ◼ 抗真菌药物 ◼ 抗病毒药 ◼ 抗寄生虫病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 ①萘啶酸类(Naphthyridinic acids) ◼ ②噌啉羧酸类(Cinnolinic acids) ◼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Pyridopyrimidinic acid) ◼ ④喹啉羧酸类(Quinolinic acids)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三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 抗结核药物分类 ◼ 合成抗结核药 ◼ 抗结核抗生素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Antifugal Drugs) ◼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 ◼ ①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 ②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 ◼ 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烯丙基胺和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 ④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 抗病毒药物分类: ◼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 ◼ 核苷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 其它类(膦甲酸钠) 第六节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 抗肠虫药 ◼ 抗血吸药 ◼ 抗疟原虫药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95MB页数: 163
1 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 Cardiac Glycosides, Antianginal, and Antiarrhythmic Drugs 1 强心药物(Cardiac agents) 2 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 3 抗心绞痛药物(Antianginal Drugs) 2 抗高血压药物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3. 抗高脂蛋白血药物和胆固醇生合成抑制药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4MB页数: 67
一、药物相互作用定义 二、联合用药与相互作用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分类和发生机制 四、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78KB页数: 5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活性稳定性、疗效稳定性、毒性稳定性五种稳定性。本章只限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尤其对易水解、易氧化、易互变、易聚合的药物进行重点讨论。包括化学降解途径、化学动力学基础、影响降解的因素与稳定化措施、预测稳定性的方法,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药物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只作衔接性的复习,详细参看物理化学教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第五节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第六节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第七节 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
文件格式: PPS大小: 931KB页数: 137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分类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性质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粒分散系的种类 第二节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性质 第三节 微粒分散系的稳定性
文件格式: PPS大小: 1.83MB页数: 162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药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因此,本章对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增溶方法、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药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澄明度等是液体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结合药典的要求对其测定方法及原理作简要说明,而有些内容在其它相关章节里进行介绍。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 第二节 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文件格式: PPS大小: 1.24MB页数: 8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 Powders 第三节 胶囊剂 Capsules 第四节 片剂 第五节 颗粒剂 第六节 滴丸剂
文件格式: PPS大小: 815KB页数: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