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工程实践讲稿(初级) 第一讲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基本组成 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 PU 外部 设备 地址总线 1.中央处理器CPU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完 成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LU, Aithmctieal Logic Unit),主要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和 逻辑运算 控制器( Controller)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负责从内部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指令 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指令发出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有关部件及设备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保证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运行 寄存器( Register):其作用是存放运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地址或其它信息。寄存器种类很多,主 要有 通用寄存器:向ALU提供运算数据,或保留运算中间或最终的结果 累加器A:这是 一个使用相对频繁的特殊的通用寄存器,有重复累加数据的功能 程序计数器PC: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指令存储器IR:存放根据PC的内容从存储器中取出的指令。 在微型计算机中,CPU一般集成在一块被称为微处理器(MPU, Micro Process ing Unit)的芯 2.存储器M 存储器( Memory)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存储器根据其位置不 同可分为两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CPU直接相连,存放当前要运 行的程序和数据,故也称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它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基本上可与CPU处 理速度相匹配,但价格较贵,能存储的信息量较小。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又称辅助存储器,主 要用于保存暂时不用但又需长期保留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外存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进 行。外存的存取速度相对较慢,但价格较便宜,可保存的信息量大 (1)ROM和RAM (2)读出和写入 (3)位、字节、地址、字长 (4)外存储器
单片机工程实践讲稿(初级) 第一讲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一、基本组成 1. 中央处理器 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完 成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LU, Aithmctieal Logic Unit), 主要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和 逻辑运算。 控制器(Controller)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它负责从内部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指令 进行分析、判断, 并根据指令发出控制信号, 使计算机的有关部件及设备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保证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运行。 寄存器(Register):其作用是存放运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地址或其它信息。寄存器种类很多, 主 要有: 通用寄存器: 向 ALU 提供运算数据, 或保留运算中间或最终的结果。 累加器 A: 这是 一个使用相对频繁的特殊的通用寄存器, 有重复累加数据的功能。 程序计数器 PC: 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指令存储器 IR: 存放根据 PC 的内容从存储器中取出的指令。 在微型计算机中, CPU 一般集成在一块被称为微处理器(MPU, Micro Processing Unit)的芯 片上。 2. 存储器 M 存储器(Memory)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 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存储器根据其位置不 同可分为两类: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 CPU 直接相连, 存放当前要运 行的程序和数据, 故也称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它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 基本上可与 CPU 处 理速度相匹配, 但价格较贵, 能存储的信息量较小。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又称辅助存储器, 主 要用于保存暂时不用但又需长期保留的程序和数据。 存放在外存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进 行。外存的存取速度相对较慢, 但价格较便宜, 可保存的信息量大。 (1)ROM 和 RAM (2)读出和写入 (3)位、字节、地址、字长 (4)外存储器
3.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 输入输出(IO)接口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IAO器件构成,用来连接主机和相应的IO 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使得这些设备和主机之间传送的数据、信息 在形式上和速度上都能匹配。不同的LO设备必须配置与其相适应的IO接口。 4.总线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微机中有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 类。内部总线是CPU内部之间的连线。外部总线是指CPU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线。外部总 线有三种数据总线DB( Data bus),地址总线AB( 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 CBControl Bus)。 基本工作过程 根据冯·诺依曼原理构成的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 程序是指人们必须事先把计算机的执行步骤序列(即程序)及运行中所需的数据,通过一定的 方式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是指计算机能自动地逐一取出程序中的一条条 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规定的操作 Z=X+Y的执行过程。 假定我们有一个虚拟机SAM,主存储器由4K16位的字组成,CPU中有一个可被程序员使 用的16位累加器A 指令名称机器语言格式 汇编语言格式 功能 加法 0001a ADD A+(A)+(a) 取数 1000a LOAd a 存数 1001a StORe a 假设X和Y均已存放在存储单元中。注意,X是个变量名,可以是某个存储单元的地址 该单元中存放的是X的值。 (1)从地址为X的单元中取出X的值送到累加器中 (2)把累加器中的X与地址为Y的单元的内容相加,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 (3)把累加器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Z的单元中。 相应的SAM指令是 LOAD X ADD Y STORE Z 指令被取出后送入指令寄存器IR( Instrction Register),由控制器中的译码器对指令 进行分析,识别不同的指令类别及各种获得操作数的方法。以加法指令ADDY为例,译码器分 析后得到如下结果 (1)这是一个加法指令 (2)一个操作数存放在Y(地址为AOIH)中,另一操作数隐含在累加器A中。接着 操作进入指令执行阶段。仍以ADDY为例,将Y与A中内容送入ALU,进行加法运算 结果送入A。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3. 输入/输出接口(I/O 接口) 输入/输出(I/O)接口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 I/O 器件构成, 用来连接主机和相应的 I/O 设备(如: 键盘、 鼠标、显示器、 打印机等), 使得这些设备和主机之间传送的数据、信息 在形式上和速度上都能匹配。不同的 I/O 设备必须配置与其相适应的 I/O 接口。 4. 总线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微机中有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 类。内部总线是 CPU 内部之间的连线。外部总线是指 CPU 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线。 外部总 线有三种: 数据总线 DB(Data Bus), 地址总线 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 CBControl Bus)。 二、 基本工作过程 根据冯·诺依曼原理构成的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 程序是指人们必须事先把计算机的执行步骤序列(即程序)及运行中所需的数据, 通过一定的 方式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是指计算机能自动地逐一取出程序中的一条条 指令, 加以分析并执行规定的操作。 Z=X+Y 的执行过程。 假定我们有一个虚拟机 SAM, 主存储器由 4K16 位的字组成, CPU 中有一个可被程序员使 用的 16 位累加器 A。 假设 X 和 Y 均已存放在存储单元中。注意, X 是个变量名, 可以是某个存储单元的地址, 该单元中存放的是 X 的值。 (1) 从地址为 X 的单元中取出 X 的值送到累加器中。 (2) 把累加器中的 X 与地址为 Y 的单元的内容相加, 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 (3) 把累加器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 Z 的单元中。 相应的 SAM 指令是: LOAD X ADD Y STORE Z 指令被取出后送入指令寄存器 IR(Instrction Register), 由控制器中的译码器对指令 进行分析, 识别不同的指令类别及各种获得操作数的方法。以加法指令 ADD Y 为例, 译码器分 析后得到如下结果: (1) 这是一个加法指令; (2) 一个操作数存放在 Y(地址为 A01H)中, 另一操作数隐含在累加器 A 中。 接着, 操作进入指令执行阶段。仍以 ADD Y 为例, 将 Y 与 A 中内容送入 ALU, 进行加法运算, 结果送入 A。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单片机的发展 1、什么单片机 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从而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 算机,即单片机 单片机的发展简史 (1)4位单片机(1971~1974) (2)低档8位单片机(1974~1978) (3)高档8位单片机(1978~1982) (4)16位单片机(1982~1990 (5)新一代单片机(90年代以来) 四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单片机的特点 (1)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高 (2)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 (3)功能扩展性强,可以扩展ROM、RAM、IO口等,与许多微 机通用接口芯片兼容 在现代的各种电子器件中,单片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单片机得 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2、单片机的应用 单机应用 (1)测控系统 (2)智能仪表 (3)机电一体化产品 (4)智能接口 (5)智能民用产品 多机应用 (1)功能集散系统:为了满足工程系统多种外围及局部网络系统 (2)并行多控制系统:主要解决工程应用系统的快速问题,以便构成大型实时工程应用系统 (3)局部网络系统:用于分布式测控系统 单片机应用案例
三、 单片机的发展 1、 什么单片机 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I/O 接口电路,从而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 算机,即单片机 单片机的发展简史 (1)4 位单片机(1971~1974) (2)低档 8 位单片机(1974~1978) (3)高档 8 位单片机(1978~1982) (4)16 位单片机(1982~1990) (5)新一代单片机(90 年代以来) 四 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1、单片机的特点 (1)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高 (2)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 (3)功能扩展性强,可以扩展 ROM、RAM、I/O 口等,与许多微 机通用接口芯片兼容。 在现代的各种电子器件中,单片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单片机得 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2、单片机的应用 单机应用 (1) 测控系统。 (2) 智能仪表。 (3) 机电一体化产品。 (4) 智能接口。 (5) 智能民用产品。 多机应用 (1) 功能集散系统:为了满足工程系统多种外围及局部网络系统。 (2) 并行多控制系统:主要解决工程应用系统的快速问题,以便构成大型实时工程应用系统。 (3) 局部网络系统:用于分布式测控系统。 单片机应用案例
PD 案例 调制冷控制系统 220V 课堂小结 1)数制、编码、带符号数的表示。 2)单片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 3)单片机应用案例
案例二:空 调制冷控制系统 课堂小结 1) 数制、编码、带符号数的表示。 2) 单片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 3) 单片机应用案例
引入新课 5min 简要回顾上次关于单片机概述的有关内容,特别指出其特点,引入本次将学 习MCS-51单片机的结构、CPU的内部组成、存储器的组成及配置 新课教些 80min 第二讲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分类 (1)51子系列 (2)52子系列 2.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8051的组成: (1)8位CPU (2)128BRAM (3) 4KB ROM 30min (4)4个8位并行口 10min (5)1个串行口 (6)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 (7)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嵌套的中断系统 (8)21个SFG (9)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1中央处理器(CPU) 1.运算器 (1)算术逻辑单元ALU:算术运算逻辑单位,完成各种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 (2)累加器ACC( Accumulator):即可参加运算,又保存结果 (3)寄存器B:专用的乘除法寄存器 (4)程序状态字PSW( Programe State Word)用来反映当前程序的状态 信息 CY一进位标志 ①用来反映8位算术运算产生的进位 ②在移位等逻辑运算时C受影响 ③兼作位累加器 AC一辅助进位 FO一用户自定义的状态标志位 RS1、RS2——工作寄存器区选择控制位 00—一工作寄存器组0 01——工作寄存器组1 10——工作寄存器组2 11——工作寄存器组3 0V——溢出标志位 P—一奇偶标志位 2.控制器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次关于单片机概述的有关内容,特别指出其特点,引入本次将学 习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CPU 的内部组成、存储器的组成及配置。 新课教学 第二讲 MCS-51 单片机硬件结构 1.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分类 (1)51 子系列 (2)52 子系列 2.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8051 的组成: (1) 8 位 CPU; (2) 128B RAM (3) 4KB ROM; (4) 4 个 8 位并行口; (5) 1 个串行口; (6) 2 个 16 位的定时/计数器; (7) 5 个中断源、2 个优先级嵌套的中断系统; (8) 21 个 SFG; (9)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1 中央处理器(CPU) 1.运算器 (1)算术逻辑单元 ALU:算术运算逻辑单位,完成各种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 (2) 累加器 ACC(Accumulator):即可参加运算,又保存结果 (3) 寄存器 B :专用的乘除法寄存器 (4) 程序状态字 PSW(Programe State Word):用来反映当前程序的状态 信息 CY—进位标志 ①用来反映 8 位算术运算产生的进位 ②在移位等逻辑运算时 C 受影响 ③兼作位累加器 AC—辅助进位 F0—用户自定义的状态标志位 RS1、RS2——工作寄存器区选择控制位 00——工作寄存器组 0 01——工作寄存器组 1 10——工作寄存器组 2 11——工作寄存器组 3 OV——溢出标志位 P——奇偶标志位 2.控制器 5min 80min 15’ 30min 10min 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