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执教者:徐时笔 出处http://blog.sinacomcn/u/2295589430 导入 第一次来到碧莲中学,觉得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而在这里 学习的你们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正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回溯百年 前,也有这么一群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毅然挺身而出,发动了 轰轰烈烈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战役悲壮感人,意义重大。但是从民 国建立,变乱接二连三地出现,黄花岗上的坟墓,也被湮没在荒烟蔓 草中。直到1921年才开始编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略,这本书名 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伟大的孙文先生为书写了序,在文章的一开 始就提到了这次战争。 二、文本研习 1、全班同学齐读文章第一句话“满清末造……其损失可谓大矣”, 思考一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1:战役悲惨壮烈,规模之大。 生2:损失惨重。 师:怎么读出来的?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执教者:徐时笔 出处: http://blog.sina.com.cn/u/2295589430 一、 导入 第一次来到碧莲中学,觉得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而在这里 学习的你们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正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回溯百年 前,也有这么一群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毅然挺身而出,发动了 轰轰烈烈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战役悲壮感人,意义重大。但是从民 国建立,变乱接二连三地出现,黄花岗上的坟墓,也被湮没在荒烟蔓 草中。直到 1921 年才开始编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略,这本书名 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伟大的孙文先生为书写了序,在文章的一开 始就提到了这次战争。 二、 文本研习 1、 全班同学齐读文章第一句话“满清末造……其损失可谓大矣”, 思考一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 1:战役悲惨壮烈,规模之大。 生 2:损失惨重。 师:怎么读出来的?
生1: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师:哪些词最能体现损失惨重? 生2:“菁华”“为最”“大矣”等。 师:那我们在读这些关键词时,语气要怎样? 生齐答:加重拖长等。 师:比如“菁华”,语气就要加重。“大矣”语气要加重,语速 要拖长。等等……那我们带着这样的语气齐读“与民贼相搏… 其损失可谓大矣” 生齐读“与民贼相搏……其损失可谓大矣”。 烈士死矣,本是悲痛之事。但孙文评价时却用了“然是役也”, 一个“然”字就有了不同于悲痛之外的情感。齐读该部分,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生齐读“然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生1:悲痛。 师:你们能否读出与第一句不同的感受? 生2:悲壮。从文中的“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看出来
生 1: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师:哪些词最能体现损失惨重? 生 2:“菁华”“为最”“大矣”等。 师:那我们在读这些关键词时,语气要怎样? 生齐答:加重拖长等。 师:比如“菁华”,语气就要加重。“大矣”语气要加重,语速 要拖长。等等……那我们带着这样的语气齐读“与民贼相搏…… 其损失可谓大矣”。 生齐读“与民贼相搏……其损失可谓大矣”。 2、 烈士死矣,本是悲痛之事。但孙文评价时却用了 “然是役也”, 一个“然”字就有了不同于悲痛之外的情感。齐读该部分,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生齐读“然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生 1:悲痛。 师:你们能否读出与第一句不同的感受? 生 2:悲壮。从文中的“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看出来
师点拨字词:“惊”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惊”。“泣” 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泣” 师点评该生的回答模式,给予肯定和赞扬:这位同学回答问题时 先说感觉,再结合文本说出理由,这样的回答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感觉到悲。从文中“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中 可以感受出来。 师:女孩子有时相信感觉会犯错的。(老师风趣地说) 生4:牺牲的壮烈 生5:“然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读起来像某种力量长 期积压后,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突然喷发出来一样。 师:说得非常好。“久蛰”指积压已久的愤怒,“怒涛”可见人 们已经怒不可遏了。那我们请班里某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女生朗读:“全国久蛰之人心………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老师朗读指导: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停顿需注意。“大革命”三 个字要重音 该女生再次朗读,朗读效果非常好。 3、师:可见这场战争鼓舞人心,振奋士气。意义重大,从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来?
师点拨字词:“惊”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惊”。“泣” 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泣”。 师点评该生的回答模式,给予肯定和赞扬:这位同学回答问题时, 先说感觉,再结合文本说出理由,这样的回答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生 3:我感觉到悲。从文中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中 可以感受出来。 师:女孩子有时相信感觉会犯错的。(老师风趣地说) 生 4:牺牲的壮烈。 生 5:“然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读起来像某种力量长 期积压后,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突然喷发出来一样。 师:说得非常好。“久蛰”指积压已久的愤怒,“怒涛”可见人 们已经怒不可遏了。那我们请班里某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女生朗读:“全国久蛰之人心……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老师朗读指导: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停顿需注意。“大革命”三 个字要重音。 该女生再次朗读,朗读效果非常好。 3、师:可见这场战争鼓舞人心,振奋士气。意义重大,从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来?
生1: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老师补充武昌革命意义) 生2:惊天地,泣鬼神。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直接表现的一些词语,能否再细致些,关注 一些虚词的表现力? 生:不半载以成直并 4、师:可以说勇士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后人的景仰和缅怀,他们可谓 死得其所。如果孙中山想用一个词概括此事,会用—豪壮。然而他 却用了一个词“顾”,“顾”是“但是”的意思。“顾”一词又有何 感情在里面? 生1:惋惜,悲凉 生2:痛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齐读一下第二段开头部分。 生齐读“顾自民国肇造……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师:烈士埋于荒草,如此之久,我们读出这种悲凉了吗?哪些词 应加强感情色彩? 生1:顾湮没 生2:延一抔土
生 1: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老师补充武昌革命意义) 生 2:惊天地,泣鬼神。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直接表现的一些词语,能否再细致些,关注 一些虚词的表现力? 生:不半载 以成 直 并 4、师:可以说勇士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后人的景仰和缅怀,他们可谓 死得其所。如果孙中山想用一个词概括此事,会用——豪壮。然而他 却用了一个词“顾”,“顾”是“但是”的意思。“顾”一词又有何 感情在里面? 生 1:惋惜,悲凉 生 2:痛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齐读一下第二段开头部分。 生齐读“顾自民国肇造……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师:烈士埋于荒草,如此之久,我们读出这种悲凉了吗?哪些词 应加强感情色彩? 生 1:顾 湮没 生 2:延 一抷土
师:似乎前面的同学说过,我觉得有些表示时间的词也能体现这 种情感 生:犹始七年十年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齐读一下,注意刚才点到的词语应加强语气 学生再次齐读——老师朗读指导(整体语气应该低而沉)—学 生又一次齐读(效果很不错) 5、师:还有哪些词语特别能体现这种“痛”感的? 生齐读“而七十二烈士……滋可痛已” 生1:七十二语焉不详仅存 生2:甚至不可考滋可痛已 师: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有些激动) 老师评价并指导朗读:注意递进,语气要连续加强,语速要加快 全班再次齐读“而七十二烈士……滋可痛已” 师:我们将这些情感叠加在一个“痛”上,读出来。齐读最后四 个字
师:似乎前面的同学说过,我觉得有些表示时间的词也能体现这 种情感。 生:犹 始 七年 十年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齐读一下,注意刚才点到的词语应加强语气。 学生再次齐读——老师朗读指导(整体语气应该低而沉)——学 生又一次齐读(效果很不错) 5、师:还有哪些词语特别能体现这种“痛”感的? 生齐读“而七十二烈士……滋可痛已”! 生 1:七十二 语焉不详仅存 生 2:甚至 不可考 滋可痛已 师: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有些激动) 老师评价并指导朗读:注意递进,语气要连续加强,语速要加快。 全班再次齐读“而七十二烈士……滋可痛已”。 师:我们将这些情感叠加在一个“痛”上,读出来。齐读最后四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