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分组交换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令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令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 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很强的网络。其目的是对付来自前苏 联的核进攻威胁。 令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有一个缺点:正在通信的电路 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一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 要中断
安 徽 理 工 大 学 1.2.1 分组交换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 是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 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 提 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很强的网络。其目的是对付来自前苏 联的核进攻威胁。 ❖ 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有一个缺点:正在通信的电路 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一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 要中断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令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打电话。 令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 计算机。 令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络的生存 性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常可靠地 传送数据
安 徽 理 工 大 学 ➢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打电话。 ❖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 计算机。 ❖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络的生存 性。 ❖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常可靠地 传送数据
>电路交换 令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起来。 令5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10对电线 令N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NN-1)2对电线。 令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对 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安 徽 理 工 大 学 ➢电路交换 ❖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起来。 ❖ 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 ❖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对电线。 ❖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对 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 交换任务。 交换机
安 徽 理 工 大 学 ➢使用交换机 ❖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 交换任务。 交换机
“交换”的含义 “交换”( (switching)的含义是: 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 通起来。 令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 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的特点: 令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令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安 徽 理 工 大 学 ➢“交换”的含义 “交换”(switching)的含义是: ❖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 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 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