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秆锈病病菌的锈子器 小麦秆锈菌锈孢子 5
小麦秆锈病病菌的锈子器 小麦秆锈菌锈孢子
2.病原生物学 表三种锈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锈病种类 条锈 叶锈 秆锈 P.striiformis Precondita P.graminis 菌丝、夏孢子 萌发适温 10-15℃ 18-22℃ 20-25℃ 孢子萌发 的适温 7-10℃ 15-20℃ 18-22℃ 孢子侵入 的适温 9-12℃ 15-20℃ 18-22℃ 光照 侵入需光 侵入需光 生长发育都需充足 光照 湿度 饱和湿度或有 95%的相对湿 水滴 度 饱和湿度或有水滴 潜育期 10-12天 6-7天 8-10天
表 三种锈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锈病种类 条锈 P.striiformis 叶锈 P.recondita 秆锈 P.graminis 菌丝、夏孢子 萌发适温 10-15℃ 18-22℃ 20-25℃ 孢子萌发 的适温 7-10℃ 15-20℃ 18-22℃ 孢子侵入 的适温 9-12℃ 15-20℃ 18-22℃ 光照 侵入需光 侵入需光 生长发育都需充足 光照 湿度 潜育期 饱和湿度或有 水滴 10-12天 95%的相对湿 度 6-7天 饱和湿度或有水滴 8-10天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的生理分化: 三种锈菌都是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条锈菌:32个小种和40多个致病类型 叶锈菌:48个小种 秆锈菌:20种左右
3.病原菌的生理分化: 三种锈菌都是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条锈菌:32个小种和40多个致病类型 叶锈菌:48个小种 秆锈菌:20种左右
三、病害循(Disease cycle) 气流 侵染麦苗 侵入期 芽管(气孔) 49N 再侵染 扩展期 初侵染来源(夏孢子) 发病,病部产生 (冷凉山区) 夏孢子 发病期 全田扩展,植 株枯黄
初侵染来源(夏孢子) (冷凉山区) 侵染麦苗 芽管(气孔) 发病,病部产生 夏孢子 全田扩展,植 株枯黄 侵入期 扩展期 发病期 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周年侵染循环(条锈) A.温度≤22-23℃; 单片病叶→传病中 B.海拔≥1400米; 心→全田普发(风 C.晚熟冬春麦/自生 速和菌量)。 麦苗。 越夏 侵染秋苗 春季流行 越冬 关键因素:感病品 休眠菌丝体在叶组织内越冬。 种、越冬菌量、春 临界温度-6℃ 季降雨量。 -7℃。我国在北纬37~38度 以南。山西介休以南
周年侵染循环(条锈) A.温度≤22-23℃; B.海拔≥1400米; C.晚熟冬春麦/自生 麦苗。 单片病叶→传病中 心→全田普发(风 速和菌量)。 休眠菌丝体在叶组织内越冬。 临界温度-6℃~ -7℃。我国在北纬37~38度 以南。山西介休以南。 关键因素:感病品 种、越冬菌量、春 季降雨量。 越 夏 春季流行 侵染秋苗 越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