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8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内蒙古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教研室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8章 污水的化学处理 内蒙古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教研室
目录 第一节化学混凝法 第二节中和法 第三节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氧化还原法
目录 第一节 化学混凝法 第二节 中和法 第三节 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 氧化还原法
第一节化学混凝法 混凝过程具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使水中原有的离散微粒首先具有粘附在固体颗粒 上的性质 凝聚( coagulation) ●第二个作用:使这些具有粘附性的离散微粒能够粘结成絮 体 絮凝( flocculation) 混凝(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
第一节 化学混凝法 混凝过程具有两个作用: ● 第一个作用:使水中原有的离散微粒首先具有粘附在固体颗粒 上的性质 ——凝聚(coagulation) ● 第二个作用:使这些具有粘附性的离散微粒能够粘结成絮 体 ——絮凝(flocculation) 混凝(coagulation-flocculation)
、混凝原理 1.、胶体的稳定性 ①水处理中常见胶体:粘土颗粒(对于d<4μm),大部分细菌 (02~80nm),病毒(10~300nm),蛋白质 ②稳定性:胶体颗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的性质。 ③胶体可分为憎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或介于两者之间。 ④对憎水性胶体,其稳定性可用双电层结构来说明。对于亲水性 胶体,其稳定性主要由于它所吸附的大量水分子所构成的水壳来说 明
一、混凝原理 1.、胶体的稳定性 ① 水处理中常见胶体:粘土颗粒(对于d<4μm),大部分细菌 (0.2~80nm),病毒(10~300nm),蛋白质。 ② 稳定性:胶体颗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的性质。 ③ 胶体可分为憎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或介于两者之间。 ④ 对憎水性胶体,其稳定性可用双电层结构来说明。对于亲水性 胶体,其稳定性主要由于它所吸附的大量水分子所构成的水壳来说 明
2.(憎水性)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 2.1.颗粒表面电荷的产生 水中胶体表面都带有电荷,在一般水质中,粘土、细菌、病毒 等都是带负电的胶体。而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等微晶体都是带 正电的胶体,其表面电荷的产生有如下四个机理: ①固相表面对水中某种离子的特异吸附 ②极难溶的离子型晶体与它溶解下来的离子产物之间有一平衡关 符号的电荷。铁、铝、氢、氧化物颗粒表面电荷叮以是依此机理产 生的。由于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解沉淀反应与溶液pH值有 关,因此,这类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势受pH控制;
2.(憎水性)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 2.1.颗粒表面电荷的产生 水中胶体表面都带有电荷,在一般水质中,粘土、细菌、病毒 等都是带负电的胶体。而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等微晶体都是带 正电的胶体,其表面电荷的产生有如下四个机理: ② 极难溶的离子型晶体与它溶解下来的离子产物之间有一平衡关 系,(这一平衡关系由溶度积来确定),这使得晶体表面有了一定 符号的电荷。铁、铝、氢、氧化物颗粒表面电荷可以是依此机理产 生的。由于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解沉淀反应与溶液pH值有 关,因此,这类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势受pH控制; ① 固相表面对水中某种离子的特异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