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 确定县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 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 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 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 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 合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 确定县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 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 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 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 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 合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开县级 公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限制。县级中医医院 同时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 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 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和综合服务能力。 国通过上述措施,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开县级 公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限制。县级中医医院 同时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 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 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和综合服务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图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 国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 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 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 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 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 ≥70%;
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 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 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 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 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 ≥70%;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 、区);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 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 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 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 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 、区);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 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 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 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 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