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个ALU(算术、逻辑部件)组成(这样可以提高运算性能),ALU有多种,如有整数ALU、实数ALU、特殊运算的ALU等。2)控制器包括指令计数器和指令寄存器。指令计数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每执行完一条指令,指令计数器的值自动加一。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即将要进行译码与执行):指令寄存器连接指令译码电路(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各种控制信号)3)寄存器组速度最快。临时存放操作数及运算的中间结果。运算的数据:先从内存传送到寄存器,然后通过运算器进行运算。若结果不再继续运算,则将结果从寄存器传回到内存中。2.2.2指令和指令系统操作码操作数地址1.指令指令就是命令,它用来规定CPU执行什么操作。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程序是由一连串指令组成的。指令采用二进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指令由两个部分组成:操作码:指出CPU应执行何种操作的一个命令词,例如加、减、乘、除、取数、存数等操作数:指出该指令所操作(处理)的数据或者数据所在位置2.指令的执行周期取指令:CPU的控制器从存储器读取一条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执行周期指令译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经过译码,决定该指令应进行何种2指令译码操作、操作数在哪里1取指令执行指令:翻译成控制信号取操作数进行运算修改指令计数器:地址加一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执行指令4修改令计数器3.指令系统CPU可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即它的机器语言。Core处理器有七大类指令:数据传送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移位操作类、位(位串)操作类、控制转移类和输入/输出类。每一类指令又根据操作数的性质(如整数还是实数;操作数长度16位、32位等等)分为许多不同的指令。指令应该简单,简单才能提高速度(RISC);操作功能要简单:指令的格式要统一:操作数的来源要有限制。ARM处理器符合上述要求,Intel处理器由于历史的原因,并不符合上述原则。指令系统的兼容性:1)同一公司同一系列CPU产品向下兼容。为解决软件兼容性问题,采用“向下兼容方式”开发新的处理器,即所有新处理器均保留老处理器的全部指令,同时还扩充功能更强的新指令。2)不同公司生产的CPU产品一般不兼容,例外:早年的AMD和INTEL相互兼容。3)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PC不兼容。扩展知识:RISC和CISC
许多个 ALU(算术、逻辑部件)组成(这样可以提高运算性能),ALU 有多种,如有整数 ALU、 实数 ALU、特殊运算的 ALU 等。 2) 控制器包括指令计数器和指令寄存器。指令计数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每执行完 一条指令,指令计数器的值自动加一。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即将要进行译码 与执行);指令寄存器连接指令译码电路(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3) 寄存器组速度最快。临时存放操作数及运算的中间结果。运算的数据:先从内存传送到寄存 器,然后通过运算器进行运算。若结果不再继续运算,则将结果从寄存器传回到内存中。 2.2.2 指令和指令系统 1. 指令 指令就是命令,它用来规定 CPU 执行什么操作。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程序是由一连串指令 组成的。指令采用二进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指令由两个部分组成: 操作码:指出 CPU 应执行何种操作的一个命令词,例如加、减、乘、除、取数、存数等 操作数:指出该指令所操作(处理)的数据或者数据所在位置 2. 指令的执行周期 取指令:CPU 的控制器从存储器读取一条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经过译码,决定该指令应进行何种 操作、操作数在哪里 执行指令:翻译成控制信号取操作数进行运算 修改指令计数器:地址加一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 指令系统 CPU 可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 CPU 的指令系统,即它的机器语言。 Core 处理器有七大类指令:数据传送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移位操作类、位(位串)操作 类、控制转移类和输入/输出类。每一类指令又根据操作数的性质(如整数还是实数;操作数长度 16 位、32 位等等)分为许多不同的指令。 指令应该简单,简单才能提高速度(RISC);操作功能要简单;指令的格式要统一;操作数的来源 要有限制。ARM 处理器符合上述要求,Intel 处理器由于历史的原因,并不符合上述原则。 指令系统的兼容性: 1) 同一公司同一系列 CPU 产品向下兼容。为解决软件兼容性问题,采用“向下兼容方式”开发新 的处理器,即所有新处理器均保留老处理器的全部指令,同时还扩充功能更强的新指令。 2) 不同公司生产的 CPU 产品一般不兼容,例外:早年的 AMD 和 INTEL 相互兼容。 3)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 PC 不兼容。 扩展知识:RISC 和 CISC
1)RISC,精简指令计算机:特点是所有指令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所有指令的指令周期也是相同的,并且采用流水线技术。技术代表:ARM处理器2)CISC复杂指令计算机:是指采用一整套计算机指令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为了提高运行速度,人们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复杂指令加入到指令系统中,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这就逐步形成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体系。技术代表:INTELX86处理器2.2.3CPU的性能指标先入为主:CPU性能指标有很多,单一指标的高低不能代表一个CPU的整体性能高低。同理于计算机,单一性能指标更不能代表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计算机的性能主要表现为程序执行速度的快慢。计算机性能由许多因素决定,例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但通常CPU是主要因素。CPU的性能高低主要表现为CPU的速度,计算每秒钟可执行的指令数目(单位:MIPS、MFLOPS)主要用于衡量巨型计算机的性能,个人电脑一般不适用上述指标,而是应用下述综合指标。影响CPU性能指标的因素:1)字长(位数):指通用寄存器和定点运算器的宽度(即二进制整数运算的位数)2)注释:字长代表通用寄存器和定点运算器的宽度:大体上决定了地址码的位数;进而决定地址线的宽度;进而决定CPU可访问的存储器大小。(还可以部分影响虚拟存储器大小)。目前个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所使用的CPU都是64位字长。3)指令系统:指令的类型、数目和功能等都会影响程序的执行速度。4)逻辑结构:CPU包含的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的数目、采用的流水线结构和级数、指令分支预测的机制、执行部件的数目等。5)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与结构,通常高速缓存的命中率都很高,CACHE容量越大、级数越多,其效用就越显著。6)主频(CPU内部时钟频率):指CPU芯片中电子线路(门、触发器)的工作频率,它决定着CPU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与操作速度的快慢。7)CPU总线速率:CPU总线(前端总线)传输速率:决定着CPU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快慢。8)内核数目,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多个CPU内核并行工作,内核越多整体性能越好,但是2个内核的CPU性能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单核CPU的双倍。2.3主机、内存和I/02.3.1主板、芯片组与BIOS1:主板又称母板,是PC机或者移动终端的核心部件。以PC机为例,所有部件和设备都以主板为基础进行安装和互相连接,主板的稳定性影响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主板是逻辑概念总线的物理载体。主板通插座、扩充卡插槽及接口连接各种部件和设备。主板上的相关部件和概念
1) RISC,精简指令计算机:特点是所有指令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所有指令的指令周期也是相同的, 并且采用流水线技术。技术代表:ARM 处理器 2) CISC 复杂指令计算机:是指采用一整套计算机指令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为了提高运行速度,人 们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复杂指令加入到指令系统中,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这就逐步形成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体系。技术代表:INTEL X86 处理器 2.2.3 CPU 的性能指标 先入为主:CPU 性能指标有很多,单一指标的高低不能代表一个 CPU 的整体性能高低。同理于计算 机,单一性能指标更不能代表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计算机的性能主要表现为程序执行速度的快慢。计算机性能由许多因素决定,例如 CPU、内存、硬 盘、显卡等,但通常 CPU 是主要因素。 CPU 的性能高低主要表现为 CPU 的速度,计算每秒钟可执行的指令数目(单位:MIPS、MFLOPS)主 要用于衡量巨型计算机的性能,个人电脑一般不适用上述指标,而是应用下述综合指标。 影响 CPU 性能指标的因素: 1) 字长(位数):指通用寄存器和定点运算器的宽度(即二进制整数运算的位数) 2) 注释:字长代表通用寄存器和定点运算器的宽度;大体上决定了地址码的位数;进而决定地址 线的宽度;进而决定 CPU 可访问的存储器大小。(还可以部分影响虚拟存储器大小)。目前个 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所使用的 CPU 都是 64 位字长。 3) 指令系统:指令的类型、数目和功能等都会影响程序的执行速度。 4) 逻辑结构:CPU 包含的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的数目、采用的流水线结构和级数、指令分支预 测的机制、执行部件的数目等。 5) 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与结构,通常高速缓存的命中率都很高,CACHE 容量越大、级数越 多,其效用就越显著。 6) 主频(CPU 内部时钟频率):指 CPU 芯片中电子线路(门、触发器)的工作频率,它决定着 CPU 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与操作速度的快慢。 7) CPU 总线速率:CPU 总线(前端总线)传输速率:决定着 CPU 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快慢。 8) 内核数目,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多个 CPU 内核并行工作,内核越多整体性能越好,但是 2 个内 核的 CPU 性能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单核 CPU 的双倍。 2.3 主机、内存和 I/O 2.3.1 主板、芯片组与 BIOS 1. 主板又称母板,是 PC 机或者移动终端的核心部件。 以 PC 机为例,所有部件和设备都以主板为基础进行安装和互相连接,主板的稳定性影响着整个计算 机系统的稳定性。主板是逻辑概念总线的物理载体。主板通插座、扩充卡插槽及接口连接各种部件和设 备。 主板上的相关部件和概念:
1)主板上安装有:CPU插座(CPU)、芯片组、第2、3级高速缓存(现在已经都做在CPU中)、存储器(SIMM或DIMM)插座、总线插槽(如PCI-E、PCI、AGP、IDE)、显卡插槽、BIOS、CMOS、I/O接口、电池、超级1/O芯片等。外围设备通常通过1/O接口或扩充卡连接到主板上。扩充卡:插在PC机主板总线插槽中的电路2)板。扩充卡就是相应设备的1/O控制器。做成卡的形状,插入在主板的1/O总线插槽中。常见的卡有:显卡、声卡、网卡、视频卡等。许多扩充卡的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例如,软盘、硬盘、串行口、并行口、声音、图形显示、网络连接等控制电路都可以集成在主板上),因此不再需要插接相应的适配卡。3)主板的物理尺寸已经标准化;ATX规格、BTX规格等。注意:分清逻辑概念和物理部件。比如1/O总线控制器和芯片组,主存储器和内存条。2.芯片组芯片组安装在主板上,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主板上的所有存储控制和1/O控制功能大都集成在芯片组内(既实现了PC机系统总线的功能,又提供了各种1/O接口及相关的控制)。组成:以前:南北桥芯片组(南桥(ICH,增强的I/O控制)(低速)、北桥(MCH,存储控制)(高速))现在:单一芯片组系统性质:1)芯片组与CPU配套使用,相应型号的CPU只能使用相应型号的芯片组,CPU的系统时钟及各种与其同步的时钟均由芯片组提供2)芯片组(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上所能安装的内存最大容量、速度、可使用的内存条类型。CPU芯片个cPU前端总线DDR2存北桥图形卡接口<储双通道MCHDDR2器1音频Codec电话Modem硬盘接口(2)<南桥启PCI插槽(56个)以太网接口ICHSUSB2.0接口(18)一电源管理、时钟生成键盘,鼠标.软驱,uper10ROMBIOS并口,串口等南北桥芯片组(已经被淘汰)北桥芯片组(MCH)1)北桥芯片组是存储控制中心。即:MCH(memorycontrollerHub)2)以北桥芯片组为核心、CPU、内存、显卡各自单独与北桥芯片组相连接,通过北桥芯片组,各自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用于高速传输。3)芯片组与CPU必须要配套。芯片组与内存要配套。芯片组决定了物理内存容量的最大的安装大小、内存类型、速度
1) 主板上安装有:CPU 插座(CPU)、芯片组、第 2、3 级高速缓存(现在已经都做在 CPU 中)、 存储器(SIMM 或 DIMM)插座、总线插槽(如 PCI-E、PCI、AGP、IDE)、显卡插槽、BIOS、 CMOS、I/O 接口、电池、超级 I/O 芯片等。 2) 外围设备通常通过 I/O 接口或扩充卡连接到主板上。扩充卡:插在 PC 机主板总线插槽中的电路 板。扩充卡就是相应设备的 I/O 控制器。做成卡的形状,插入在主板的 I/O 总线插槽中。常见的 卡有:显卡、声卡、网卡、视频卡等。许多扩充卡的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例如, 软盘、硬盘、串行口、并行口、声音、图形显示、网络连接等控制电路都可以集成在主板 上),因此不再需要插接相应的适配卡。 3) 主板的物理尺寸已经标准化;ATX 规格、BTX 规格等。 注意:分清逻辑概念和物理部件。比如 I/O 总线控制器和芯片组,主存储器和内存条。 2. 芯片组 芯片组安装在主板上,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主板上的所有存储控制和 I/O 控制功能大都集成在芯 片组内(既实现了 PC 机系统总线的功能,又提供了各种 I/O 接口及相关的控制)。 组成: 以前:南北桥芯片组(南桥(ICH,增强的 I/O 控制)(低速)、北桥(MCH,存储控制)(高 速)) 现在:单一芯片组系统 性质: 1) 芯片组与 CPU 配套使用,相应型号的 CPU 只能使用相应型号的芯片组,CPU 的系统时钟及各种 与其同步的时钟均由芯片组提供。 2) 芯片组(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上所能安装的内存最大容量、速度、可使用的内存条类型。 南北桥芯片组(已经被淘汰) 北桥芯片组(MCH) 1) 北桥芯片组是存储控制中心。即:MCH(memory controller Hub) 2) 以北桥芯片组为核心、CPU、内存、显卡各自单独与北桥芯片组相连接,通过北桥芯片组,各自 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用于高速传输。 3) 芯片组与 CPU 必须要配套。芯片组与内存要配套。芯片组决定了物理内存容量的最大的安装大 小、内存类型、速度
4)北桥芯片决定了:CPU类型、CPU前端总线速率、内存类型(DDR、DDR2、DDR3)、存储器最大容量(2G、8G等)、是否集成显卡功能、外接显卡接口的类型(AGP、PCI-E)南桥芯片组(ICH)1)南桥芯片组是/O控制中心,即ICH(1/OControllerHub)2)与PCI总线插槽(连接各种外围设备的扩充卡如网卡,即:设备的控制器)、USB接口、硬盘接口、BIOS、CMOS等相连接。3)南桥芯片组决定了:PCI扩展槽类型与数目(PCI、PCIE-x1)、硬盘接口类型与数目(PATA、SATA)、I/O接口类型与数目(USB、IEEE1394)、集成网卡和集成声卡等。(独立显卡接口)17GB/sDDR42133内存条2x16通道PC1E3.040GB/sGB/1x8通道PCI-E3.0DDR42133内存条Intel Core 1717GB/s5960xDDR42133内存条支持3个显示器DSDDR42133内存条DMI 2.0Intel高清晰音频81USB2.04GB/6xUSB3.08x1通道PC1E2.0X99芯片组late集成以大同610 x SATA 3.00/100/1000MLACLEIMbesIntel硬盘阵列技术千亮以太网连接IstelME图件与BIOS支持单一芯片组(PCH)(目前使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PU、图形加速卡、内存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北桥芯片作为高速总线的枢纽越来越不堪重负,功能强大的CPU(如Corei3/i5/i7)收回了内存控制器以提高访问内存的速率,并集成了图形控制器功能以提高图形处理的能力,这样CPU直接连接内存和图形加速卡,南北桥芯片的架构被单一芯片组架构所取代。Intel开发了新的PCH(PlatformControllerHub)芯片取代传统南北桥需要注意的是南北桥芯片组发展到单一芯片组后,原有的芯片组的性质不变(仅限考试当中)。注意: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并没有芯片组,相关控制电路都集成在SoC芯片中了。最新版本的移动终端又出现向PC机类同的发展方向。扩展知识点:键盘、鼠标、串口、并口的控制功能是由Superl/O芯片控制的,不在芯片组内。(这里要注意Superl/O是扩展知识,一般记忆北桥芯片连接高速总线,南桥芯片连接低速总线即可)。扩展知识点:PC机通常的数据流向(南北桥芯片架构):输入设备>/O接口(或者扩展卡槽)→南桥芯片组(集成有1/O设备的控制器)→北桥芯片组→内存。反之则是输出。3.BIOS与CMOSBIOS(Basicl/O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是存储在主板上闪速存储器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每次机器加电时CPU总是首先执行BIOS。主要负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组成(四个部分):1)POST(PowerOnSelfTest),加电自检:测试PC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程序2)系统盘主引导记录的装入程序(简称装入程序)CMOs设置程序3)基本外设的驱动程序4)
4) 北桥芯片决定了:CPU 类型、CPU 前端总线速率、内存类型(DDR、DDR2、DDR3)、存储器最 大容量(2G、8G 等)、是否集成显卡功能、外接显卡接口的类型(AGP、PCI-E) 南桥芯片组(ICH) 1) 南桥芯片组是 I/O 控制中心,即 ICH(I/O Controller Hub) 2) 与 PCI 总线插槽(连接各种外围设备的扩充卡如网卡,即:设备的控制器)、USB 接口、硬盘接 口、BIOS、CMOS 等相连接。 3) 南桥芯片组决定了:PCI 扩展槽类型与数目(PCI、PCIE-x1)、硬盘接口类型与数目(PATA、 SATA)、I/O 接口类型与数目(USB、IEEE1394)、集成网卡和集成声卡等。 单一芯片组(PCH)(目前使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PU、图形加速卡、内存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北桥芯片作为高速总线的枢纽越 来越不堪重负,功能强大的 CPU(如 Core i3/i5/i7)收回了内存控制器以提高访问内存的速率,并集成了 图形控制器功能以提高图形处理的能力,这样 CPU 直接连接内存和图形加速卡,南北桥芯片的架构被单 一芯片组架构所取代。Intel 开发了新的 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芯片取代传统南北桥 需要注意的是南北桥芯片组发展到单一芯片组后,原有的芯片组的性质不变(仅限考试当中)。 注意: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并没有芯片组,相关控制电路都集成在 SoC 芯片中了。最新版 本的移动终端又出现向 PC 机类同的发展方向。 扩展知识点:键盘、鼠标、串口、并口的控制功能是由 SuperI/O 芯片控制的,不在芯片组内。(这 里要注意 Super I/O 是扩展知识,一般记忆北桥芯片连接高速总线,南桥芯片连接低速总线即可)。 扩展知识点:PC 机通常的数据流向(南北桥芯片架构):输入设备→I/O 接口(或者扩展卡槽)→南 桥芯片组(集成有 I/O 设备的控制器)→北桥芯片组→内存。反之则是输出。 3. BIOS 与 CMOS BIOS(BasicI/O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 是存储在主板上闪速存储器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每次机器加电时 CPU 总是首先执行 BIOS。 主要负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组成(四个部分): 1) POST(PowerOnSelfTest),加电自检:测试 PC 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程序 2) 系统盘主引导记录的装入程序(简称装入程序) 3) CMOS 设置程序 4) 基本外设的驱动程序
扩展知识点:基本外设(仅包括键盘、显示器、软驱和硬盘等)的控制程序(即“驱动程序”)必须预先存放在BIOSROM中,从BIOS中加载:其他外设在OS初步运行成功后再从硬盘加载;有的外设驱动程序在适配卡的缓存(Rom)中,BIOS可以扫描端口。CMOS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因为可读写的特性,所以在电脑主板上用来保存BIOS设置完电脑硬件参数后的数据,这个芯片仅仅是用来存放数据的。在CMOSRAM中存储了用户对计算机硬件所设置的参数配置信息,如启动系统时访问辅助存储器的顺序、当前日期时间、硬盘数目与容量、开机密码等。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一旦丢失就会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CMOS芯片是易失性存储器,需主板电池供电。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启CMOS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1)PC机组装好之后第一次加电2)系统增加、减少或更换硬件或1/0设备3)CMOS芯片因更换电池、病毒侵害、放电等原因造成其内容丢失或被错误修改4)用户希望更改或设置开机密码5)系统因某种需要而调整某些参数(改变启动系统时访问辅助存储器的顺序)BIOS与CMOS的关联和区别:通过BIOS内的CM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BIOS是主板上一块ROM芯片,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靠后备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后信息也不会丢失。BIOS中存放的是系统设置程序,CMOS中存放的是这个程序所设置的数据参数。4.计算机启动的顺序如图所示:RAM装入引导程序在开机启动BIO硬盘工程销:技下D装入操作系统建(成能)可进入BIOS?的CMOS设置程序CMOS盒示初始界面满味CPU执行首举装入程序ROMBIOS①执行加电自检程序启动的详细步骤:1)加电启动,CPU首先执行BIOS中的加电自检程序测试计算机中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2)若无异常,CPU执行BIOS中的引导装入程序,按照CMOS中预先设定的启动顺序,依次搜寻所有的辅助存储器,若找到需要启动的OS所在的辅助存储器,则将其第一个扇区的内容(主引导记录)读入内存:CPU执行主引导记录中的操作系统引导加载程序(简称:引导程序),引导加载程序将对应辅3)(助存储器中的操作系统内核装入内存;4)操作系统内核常驻内存,系统启动成功。启动触发程序的顺序:加电自检、引导装入程序、引导程序、操作系统。扩展知识点:主引导记录是一段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大小不超过512字节。不同的操作系统有自已的引导记录,将本操作系统本身的大量程序从外存调入内存中运行。PC机WINDOWS系统下,主引导程序一般情况下在硬盘的引导分区中
扩展知识点:基本外设(仅包括键盘、显示器、软驱和硬盘等)的控制程序(即“驱动程序”)必 须预先存放在 BIOSROM 中,从 BIOS 中加载;其他外设在 OS 初步运行成功后再从硬盘加载;有的外设驱 动程序在适配卡的缓存(Rom)中,BIOS 可以扫描端口。 CMOS 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 RAM 芯片。因为可读写的特性,所以在电脑主板上用来保存 BIOS 设置完电脑硬件参数后的数据,这个芯片仅仅是用来存放数据的。在 CMOS RAM 中存储了用户对计 算机硬件所设置的参数配置信息,如启动系统时访问辅助存储器的顺序、当前日期时间、硬盘数目与容 量、开机密码等。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一旦丢失就会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CMOS 芯片是易失性存储 器,需主板电池供电。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启 CMOS 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 1) PC 机组装好之后第一次加电 2) 系统增加、减少或更换硬件或 I/O 设备 3) CMOS 芯片因更换电池、病毒侵害、放电等原因造成其内容丢失或被错误修改 4) 用户希望更改或设置开机密码 5) 系统因某种需要而调整某些参数(改变启动系统时访问辅助存储器的顺序) BIOS 与 CMOS 的关联和区别:通过 BIOS 内的 CMOS 设置程序对 CMOS 参数进行设置。BIOS 是主板上 一块 ROM 芯片,CMOS 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 RAM 芯片,靠后备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后信息也不 会丢失。BIOS 中存放的是系统设置程序,CMOS 中存放的是这个程序所设置的数据参数。 4. 计算机启动的顺序如图所示: 启动的详细步骤: 1) 加电启动,CPU 首先执行 BIOS 中的加电自检程序测试计算机中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 若无异常,CPU 执行 BIOS 中的引导装入程序,按照 CMOS 中预先设定的启动顺序,依次搜寻所 有的辅助存储器,若找到需要启动的 OS 所在的辅助存储器,则将其第一个扇区的内容(主引导 记录)读入内存; 3) CPU 执行主引导记录中的操作系统引导加载程序(简称:引导程序),引导加载程序将对应辅 助存储器中的操作系统内核装入内存; 4) 操作系统内核常驻内存,系统启动成功。 启动触发程序的顺序:加电自检、引导装入程序、引导程序、操作系统。 扩展知识点:主引导记录是一段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大小不超过 512 字节。不同的操作系统有自 己的引导记录,将本操作系统本身的大量程序从外存调入内存中运行。PC 机 WINDOWS 系统下,主引导 程序一般情况下在硬盘的引导分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