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建筑给水工程 2.1室内给水系统的任务 就是将城市自来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的水输送到装置在室内的各种配水龙 头、生产机组和消防设备等用水点,并满足各用水点水量、水压的要求。 2.2给水系统的分类 (1)生活给水系统饮用水水质要求 (2)生产给水系统 (3)消防给水系统-水量水压要求 2.3给水系统的组成 引入管(进户管) 水表节点 管道系统(水平干管、立管、横支管) 给水附件(控制附件和配水附件) 升压和贮水设备(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设备、水池) 室内消防设备(消火栓或自动喷洒消防设备 2.4系统供水压力及供水方式 2.4.1给水系统的供水压力H 基本概念:额定流量、流岀水头、最不利点、供水压力H、服务水头Ho H=H+ H2+H3+H H≥H,满足供水压力要求 Ho<H,增加管径,或设升压装置 估计:一层10m水柱.二层12m水柱,三层及三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 加4m 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压力为2~3公斤/平方厘米,即0.2~0.3Mpa,一般情 况下可供六层楼生活用水,但夏季高峰季节有的只能供三层。 2.4.2供水方式 直接供水方式 设置水箱的供水方式 设置水泵的供水方式
第二讲 建筑给水工程 2.1 室内给水系统的任务 就是将城市自来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的水输送到装置在室内的各种配水龙 头、生产机组和消防设备等用水点,并满足各用水点水量、水压的要求。 2.2 给水系统的分类 (1) 生活给水系统-饮用水水质要求 (2) 生产给水系统 (3) 消防给水系统-水量水压要求 2.3 给水系统的组成 ⚫ 引入管(进户管) ⚫ 水表节点 ⚫ 管道系统(水平干管、立管、横支管) ⚫ 给水附件(控制附件和配水附件) ⚫ 升压和贮水设备(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设备、水池) ⚫ 室内消防设备(消火栓或自动喷洒消防设备) 2.4 系统供水压力及供水方式 2.4.1 给水系统的供水压力 H 基本概念:额定流量、流出水头、最不利点、供水压力 H、服务水头 H0 H=H1+ H2 +H3+H4 ⚫ H0≥H,满足供水压力要求 H0<H,增加管径,或设升压装置 ⚫ 估计:一层 10m 水柱,二层 12m 水柱,三层及三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 加 4m 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压力为 2~3 公斤/平方厘米,即 0.2~0.3Mpa,一般情 况下可供六层楼生活用水,但夏季高峰季节有的只能供三层。 2.4.2 供水方式 ⚫ 直接供水方式 ⚫ 设置水箱的供水方式 ⚫ 设置水泵的供水方式
●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的供水方式 设气压供水装置的供水方式 分区供水方式 2.4.3管网布置方式 下行上给式 上行下给式 环状式 2.5室内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2.5.1布置 (1)引入管:设一条或两条(10个以上消火栓或不允许断水),由城市 管网的不同管段引入 (2)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2.5.2管道敷设 (明装、暗装、固定、防腐、防冻防露) 般明装,有特殊要求时可暗装。 (1)给水管暗装时 横管:敷设在地下室、设备层、管沟及顶棚内。 立管:敷设在公用的管道井内;竖向管槽内,支管在墙槽内 在管道上的阀门处应留有检修井,并保证维修方便。管沟应设置更换管 道的出入口装置。 (2)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时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热水管下面 给水管不得与易燃、可燃、有害液、气体管道同沟。 (3)给水管埋地敷设时 覆土深一般不小于0.3m,地下室的地面下不得埋设给水管道,应设专 门的管沟。 管道不得穿越设备基础,应避开可能重物压坏处 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或交叉埋设时,管外壁的最小净距分别为0.5m和 0.1
⚫ 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的供水方式 ⚫ 设气压供水装置的供水方式 ⚫ 分区供水方式 2.4.3 管网布置方式 下行上给式 上行下给式 环状式 2. 5 室内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2.5.1 布置 (1)引入管:设一条或两条(10 个以上消火栓或不允许断水),由城市 管网的不同管段引入 (2)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2.5.2 管道敷设 (明装、暗装、固定、防腐、防冻防露) 一般明装,有特殊要求时可暗装。 (1) 给水管暗装时 横管:敷设在地下室、设备层、管沟及顶棚内。 立管:敷设在公用的管道井内;竖向管槽内,支管在墙槽内。 在管道上的阀门处应留有检修井,并保证维修方便。管沟应设置更换管 道的出入口装置。 (2)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时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热水管下面。 给水管不得与易燃、可燃、有害液、气体管道同沟。 (3) 给水管埋地敷设时 覆土深一般不小于 0.3m,地下室的地面下不得埋设给水管道,应设专 门的管沟。 管道不得穿越设备基础,应避开可能重物压坏处。 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或交叉埋设时,管外壁的最小净距分别为 0.5m 和 0.15m
给水横管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泻水装置。 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阀门井 4)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板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时,应加设防水套管 管道穿墙或楼板时,应预留孔洞; 给水管不得穿过配电间。 避免穿过沉降缝,如必须穿过伸缩缝、沉降缝时宜采用橡胶管、波纹管、 补偿器等。 穿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孔洞,管顶净空一般不小于0.1m。 地下建筑物下面的管道宜加套管。 管道要做防腐、保温、防结露技术措施 2.5.3管材及管件 ●生活给水管:镀锌钢管或给水塑料管(<=150mm),给水铸铁管(>150mm, 或埋地敷设>=75m) 生产和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生活给水管可采用铜管、聚烯管、铝塑复合管、涂塑钢管、钢塑复 合管等 2.6冷水的储存与加压 2.6.1储水池 (1)条件 室外为枝状供水管网,或只有一条供水引入管 室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室内用水的压力要求,又不能从室外管网直接 抽水向室内供水的 ●建筑物内设有消防给水,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 管道进水管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当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 达到最大时,城市管网压力不能保证10米水柱 (2)容积 有效容积大于或等于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储备水量之 和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城市管网的补水量
给水横管宜有 0.002~0.005 的坡度坡向泻水装置。 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 0.003 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阀门井。 (4) 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板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时,应加设防水套管。 管道穿墙或楼板时,应预留孔洞; 给水管不得穿过配电间。 避免穿过沉降缝,如必须穿过伸缩缝、沉降缝时宜采用橡胶管、波纹管、 补偿器等。 穿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孔洞,管顶净空一般不小于 0.1m。 地下建筑物下面的管道宜加套管。 管道要做防腐、保温、防结露技术措施。 2.5.3 管材及管件 ⚫ 生活给水管:镀锌钢管或给水塑料管(<=150mm),给水铸铁管(>150mm, 或埋地敷设>=75mm) ⚫ 生产和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 生活给水管可采用铜管、聚丁烯管、铝塑复合管、涂塑钢管、钢塑复 合管等 2.6 冷水的储存与加压 2.6. 1 储水池 (1)条件 ⚫ 室外为枝状供水管网,或只有一条供水引入管; ⚫ 室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室内用水的压力要求,又不能从室外管网直接 抽水向室内供水的; ⚫ 建筑物内设有消防给水,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 管道进水管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当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 达到最大时,城市管网压力不能保证 10 米水柱。 (2)容积 ⚫ 有效容积大于或等于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储备水量之 和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城市管网的补水量;
调节水量一般按日用水量的8%~12%,消防储备水量按防火规范规定 执行,生产事故备用水量按工艺要求 (3)设置要点 生活储水池应远离卫生不良的房间,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 消防水池容积超过500m3时,应分为两个;包括室外消防水量时应设 有供消防车取水的吸水口; 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储水池应设有消防用水被它用的措施; 穿水池的各种管道均应设置带防水翼环的刚性或柔性防水套管; 水池进出水管应布置在相对位置,使池内水经常流动;应设通气管 管径不小于DN200;溢流管管底应高出地面100mm,管径比进水管大 号;泄水管按2小时泄完池水,管径不小于DN100 ●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钢板等,防水内衬、防水涂料需无 毒无害,外墙不能作为池壁。 2.6。2水箱 (1)条件 需要增压、稳压、减压或需要储存一定水量的情况。 (2)容积 有效容积为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储备水量之和 调节水量一般按日用水量的8%-12%,消防储备水量按室内消火栓流 量10分钟用水量计算,生产事故备用水量按工艺要求。 (3)设置要点 高度、位置(便于维修、光线通风良好、不宜结冻的地方)、材料(经防 疫站认可)、构造(溢流管和泄水管必须经过断流水箱及水封才能接入排 水系统) (4)水箱间的布置要点 水箱与水箱之间、水箱与墙面之间净距不宜小于0.7m,有浮球阀的一侧 水箱壁与墙面净距不宜小于1.0m,水箱顶与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不得小于 06m。水箱周围应有不小于07m的维修通道。水箱间要留有设置饮用水消 毒设备、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加压稳压泵及楼门表的位置
⚫ 调节水量一般按日用水量的 8%~12%,消防储备水量按防火规范规定 执行,生产事故备用水量按工艺要求。 (3)设置要点 ⚫ 生活储水池应远离卫生不良的房间,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 ⚫ 消防水池容积超过 500m3 时,应分为两个;包括室外消防水量时应设 有供消防车取水的吸水口; ⚫ 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储水池应设有消防用水被它用的措施; ⚫ 穿水池的各种管道均应设置带防水翼环的刚性或柔性防水套管; ⚫ 水池进出水管应布置在相对位置,使池内水经常流动;应设通气管, 管径不小于 DN200;溢流管管底应高出地面 100mm,管径比进水管大 一号;泄水管按 2 小时泄完池水,管径不小于 DN100; ⚫ 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钢板等,防水内衬、防水涂料需无 毒无害,外墙不能作为池壁。 2.6。2 水箱 (1)条件 需要增压、稳压、减压或需要储存一定水量的情况。 (2)容积 ⚫ 有效容积为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储备水量之和; ⚫ 调节水量一般按日用水量的 8%~12%,消防储备水量按室内消火栓流 量 10 分钟用水量计算,生产事故备用水量按工艺要求。 (3)设置要点 高度、位置(便于维修、光线通风良好、不宜结冻的地方)、材料(经防 疫站认可)、构造(溢流管和泄水管必须经过断流水箱及水封才能接入排 水系统) (4)水箱间的布置要点 水箱与水箱之间、水箱与墙面之间净距不宜小于 0.7m,有浮球阀的一侧 水箱壁与墙面净距不宜小于 1.0m,水箱顶与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不得小于 0.6m。水箱周围应有不小于 0.7m 的维修通道。水箱间要留有设置饮用水消 毒设备、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加压稳压泵及楼门表的位置
2.6。3加压设备 (1)水泵的选择 水量:有水箱时按最大小时计算,无水箱时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扬程:有高位水箱:≥Hy+Hs+/2g 单独供水:b≥Hy+H+Hc 选低噪音水泵,自灌式充水 (2)泵房布置 ●泵房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 泵房净高: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支架时,不小于3.0m; 采用固定吊车时,应保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的越过物体顶部之间有 0.5m以上的净距 ●泵房采暖温度一般为16℃,无人值班时采用5℃,每小时换气次3~4 地面应有排水措施,地面坡向排水沟,排水沟坡向集水坑: 泵房大门应比最大的水泵机件宽05m ●泵房不得设在有防震和安静要求的房间上下和相邻;水泵基础应设隔 振装置,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隔振减噪音装置,管道支架、管道穿 墙及穿楼板处应采取防固体传声措施,必要时可在泵房建筑上采取隔 声吸音措施 ●出水管上设阀门、止回阀和压力表,每台水泵宜设单独的吸水管,吸 水管上宜设过滤器及阀门 水泵机组布置:电机容量>55kW,水泵基础间净距≥12m; ≥20kW,≤55kW, ≥0.8m <20kW,吸水管直径<DN100mm,泵组 侧与墙可不留通道,两台相同机组可共用基础,≥0.7m, 泵房的人行通道≥12m, 配电盘前应有1.5~20m的通道。 (3)气压给水及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2.7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2.6。3 加压设备 (1)水泵的选择 水量:有水箱时按最大小时计算,无水箱时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扬程:有高位水箱:Hb≥Hy+Hs+V 2 /2g 单独供水: Hb≥Hy+Hs+ Hc 选低噪音水泵,自灌式充水 (2)泵房布置 ⚫ 泵房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 ⚫ 泵房净高: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支架时,不小于 3.0m; ⚫ 采用固定吊车时,应保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的越过物体顶部之间有 0.5m 以上的净距; ⚫ 泵房采暖温度一般为 16℃,无人值班时采用 5℃,每小时换气次 3~4 次; ⚫ 地面应有排水措施,地面坡向排水沟,排水沟坡向集水坑; ⚫ 泵房大门应比最大的水泵机件宽 0.5m; ⚫ 泵房不得设在有防震和安静要求的房间上下和相邻;水泵基础应设隔 振装置,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隔振减噪音装置,管道支架、管道穿 墙及穿楼板处应采取防固体传声措施,必要时可在泵房建筑上采取隔 声吸音措施; ⚫ 出水管上设阀门、止回阀和压力表,每台水泵宜设单独的吸水管,吸 水管上宜设过滤器及阀门; ⚫ 水泵机组布置:电机容量>55kW,水泵基础间净距≥1.2m; ≥20 kW,≤55kW, ≥0.8m; <20kW,吸水管直径<DN100mm, 泵组 一侧与墙可不留通道,两台相同机组可共用基础,≥0.7m, 泵房的人行通道≥1.2m, 配电盘前应有 1.5~2.0m 的通道。 (3)气压给水及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2.7 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