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 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有铬、钼、硅、钨等,使A1和A3温度升 高,使S点、E点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奥氏体区域缩小。由于A1 和A3温度升高了,这类钢的淬火温度也相应地提高了。图7-2表 示铬对奥氏体区域位置的影响。当加入的元素超过一定含量后, 则奥氏体可能完全消失,此时,钢在包括室温在内的广大温度范 围内获得单相铁素体,通常称之为铁素体钢。如含17%~28%Cr 的Cr17、Cr25、Cr28不锈钢就是铁素体不锈钢
(2)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 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有铬、钼、硅、钨等,使A1和A3温度升 高,使S点、E点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奥氏体区域缩小。由于A1 和A3温度升高了,这类钢的淬火温度也相应地提高了。图7-2表 示铬对奥氏体区域位置的影响。当加入的元素超过一定含量后, 则奥氏体可能完全消失,此时,钢在包括室温在内的广大温度范 围内获得单相铁素体,通常称之为铁素体钢。如含17%~28%Cr 的Cr17、Cr25、Cr28不锈钢就是铁素体不锈钢
◆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合金元素主要是通过改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来显 示其作用的。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加热、 冷却和回火过程中的相变等方面 (1)对加热的影响 增加奥氏体化的时间,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 (2)对冷却转变的影响 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钢的淬透性。 3)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提高回火稳定性,形成特殊碳化物
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合金元素主要是通过改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来显 示其作用的。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加热、 冷却和回火过程中的相变等方面。 (1)对加热的影响 增加奥氏体化的时间,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 (2)对冷却转变的影响 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钢的淬透性。 (3)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提高回火稳定性,形成特殊碳化物
◆合金元素对钢的机械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1)对强度的影响 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 (2)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 一般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3)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对铸造、锻造、焊接、切削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机械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1)对强度的影响 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 (2)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 一般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3)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对铸造、锻造、焊接、切削性能的影响
形根据钢中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合力的大小,合金元素可分为碳化物 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有:N、S、CO、C以、A、N、B等,它们 几乎都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碳化物形成元素与钢中的碳原子相互作用可形成各种碳化物,碳 化物的种类、数量、尺寸大小以及分布等对钢的性能均起到重要的影 响 碳化物形成元素均是过渡族金属,它们与碳原子间的结合力大小, 将影响到形成碳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碳化物的稳定性。结合力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原子d层的电子数。d层的电子数越少,它与碳的亲合力就 越大,形成的碳化物在钢中也越稳定。 按照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可将合金元素分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如T、Zr、№b、V;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W、M、C和弱碳化 物形成元素,如Mn。如果是多种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存在于钢中, 般情况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根据钢中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合力的大小,合金元素可分为碳化物 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有:Ni、Si、Co、Cu、Al、N、B等,它们 几乎都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碳化物形成元素与钢中的碳原子相互作用可形成各种碳化物,碳 化物的种类、数量、尺寸大小以及分布等对钢的性能均起到重要的影 响。 碳化物形成元素均是过渡族金属,它们与碳原子间的结合力大小, 将影响到形成碳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碳化物的稳定性。结合力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原子d层的电子数。d层的电子数越少,它与碳的亲合力就 越大,形成的碳化物在钢中也越稳定。 按照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可将合金元素分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如Ti、Zr、Nb、V;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W、Mo、Cr和弱碳化 物形成元素,如Mn。如果是多种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存在于钢中,一 般情况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第三节我国的钢材编号 Steel grade 为了管理和使用的方便,每一种合金钢都应该有一个简明的 编号。世界各国钢的编号方法不一样。钢编号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1)根据编号可以大致看出该钢的成分。 (2)根据编号可大致看出该钢的用途。 我国的钢材编号是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汉语拼音字母并 用的原则。即钢号中的化学元素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为了管理和使用的方便,每一种合金钢都应该有一个简明的 编号。世界各国钢的编号方法不一样。钢编号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1)根据编号可以大致看出该钢的成分。 (2)根据编号可大致看出该钢的用途。 我国的钢材编号是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汉语拼音字母并 用的原则。即钢号中的化学元素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第三节 我国的钢材编号 Steel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