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泄槽的平面布置及纵、横剖面 1.平面布置 1)为了使水流平顺,减少冲击波的发生,沿水 流平面宜尽量釆用直线、等宽、对称布置 2)泄槽长度大,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不能 完全做成直线,需要转弯转弯半径大于等于 10b (b:陡槽直线段的平均宽度)。 3)为了减小泄槽末端的单宽流量,以利于消能 防冲,有时在泄槽末端设扩散段
(一)、泄槽的平面布置及纵、横剖面 1. 平面布置 1)为了使水流平顺,减少冲击波的发生,沿水 流平面宜尽量采用直线、等宽、对称布置。 2)泄槽长度大,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不能 完全做成直线,需要转弯,转弯半径大于等于 10b (b:陡槽直线段的平均宽度)。 3)为了减小泄槽末端的单宽流量,以利于消能 防冲,有时在泄槽末端设扩散段
2、纵断面 1)泄槽水流流速高,一般设在挖方上 2)最好使用单一的陡坡(大于临界坡) 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堿少开挖量,可以 采用变坡。使坡度变化不宜太多,实践表明:在 变坡处(特别是由陡变缓处)容易遭到动水压力 的破坏,变坡处应做水流衔接设计。 3、横剖面 泄槽糟的横剖面形状与地质条件紧密相关岩基 上多做成矩形或接近矩形的断面,但在节理发育 和破碎带的岩基或土基上,有时也作成梯形
2、 纵断面 1)泄槽水流流速高,一般设在挖方上 2)最好使用单一的陡坡(大于临界坡) 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开挖量,可以 采用变坡,使坡度变化不宜太多,实践表明:在 变坡处(特别是由陡变缓处)容易遭到动水压力 的破坏,变坡处应做水流衔接设计。 3、横剖面 泄槽的横剖面形状与地质条件紧密相关岩基 上多做成矩形或接近矩形的断面,但在节理发育 和破碎带的岩基或土基上,有时也作成梯形
(二)收缩段、扩散段和弯曲段设计 在急流中,由于边墙改变方向,水流受到 扰动,就会引起冲击波。 危軎:冲击波的波动范围可能延伸很远,使水 流沿横剖面分布不均勻,从而增加边墙高 度,并给泄槽工作及出口消能带來不利的 影响
(二)收缩段、扩散段和弯曲段设计 在急流中,由于边墙改变方向,水流受到 扰动,就会引起冲击波。 危害:冲击波的波动范围可能延伸很远,使水 流沿横剖面分布不均匀,从而增加边墙高 度,并给泄槽工作及出口消能带来不利的 影响
收缩段设计 合理的收缩段应当使引起的冲击波的高度最 小,对收缩段以下泄槽中的水流扰动最小。 收缩区的设计主要是确定: (1)收缩区的长度 (2)侧压的偏角0 在直线收缩区的起点,由于侧压向内转折, 产生正扰动(壅高),在收缩区终点。由于侧奢 向外转折,产生负干扰(跌落)两岸侧压起点A 和A发生的扰动线在中心线上B点相遇(又被反 射到侧压的C和C)后传播到C和C再发生反射。 若使C点与D点,C与D重合,正负扰动同在一点 发生。两者互相抵消,使下游扰动减至最小
1、收缩段设计 合理的收缩段应当使引起的冲击波的高度最 小,对收缩段以下泄槽中的水流扰动最小。 收缩区的设计主要是确定: (1)收缩区的长度 (2)侧压的偏角θ 在直线收缩区的起点,由于侧压向内转折, 产生正扰动(壅高),在收缩区终点。由于侧奢 向外转折,产生负干扰(跌落)两岸侧压起点A 和A‘发生的扰动线在中心线上B点相遇(又被反 射到侧压的C和C ‘ )后传播到C和C ‘ 再发生反射。 若使C点与D点,C ‘ 与D ’ 重合,正负扰动同在一点 发生。两者互相抵消,使下游扰动减至最小
(1)收缩区的长度:L=-h 2 tan 6 (2)侧压偏角:h2如anB h tan(B-0) tan B,(1+8FL Sin B1)-3 tan 6 2anB1+√1+F1sin2月1
2 tan 1 3 b b L − = tan( ) tan 1 2 1 − = h h 2 tan 1 sin 1 tan ( 1 8 sin ) 3 tan 1 2 1 1 1 2 1 1 + + − + − = r r F F (1)收缩区的长度: (2)侧压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