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法用量: 附子 煎服,3~15g, 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可引起中毒 五、使用注意:
四、用法用量: 附子 煎服,3~15g, 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可引起中毒 五、使用注意:
三药都取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 附子 川乌 草乌 川乌、草乌为乌头的主根,制后用, 附子为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痛(寒痹证为主) 附子又可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用于亡阳证及诸脏阳虚之证; 川乌、草乌则仅具有散寒行痹之力,多用于寒凝冷痛之证 但是, 附子
三药都取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 附子 川乌 草乌 川乌、草乌为乌头的主根,制后用, 附子为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痛(寒痹证为主) 附子又可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用于亡阳证及诸脏阳虚之证; 川乌、草乌则仅具有散寒行痹之力,多用于寒凝冷痛之证 但是, 附子
干姜 一、药用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 干燥根茎 (掌握)
干姜 一、药用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 干燥根茎 (掌握)
二、性味归经、功效: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干姜温中,腹痛泄利,肺胃寒饮,干呕痰稀。 干姜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亡阳证 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二、性味归经、功效: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干姜温中,腹痛泄利,肺胃寒饮,干呕痰稀。 干姜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亡阳证 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三、临床应用: ⒈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干姜 ⒉亡阳证 温中散寒 配高良姜 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回阳通脉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 与附子相须为用 亡阳厥逆,脉微欲绝
三、临床应用: ⒈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干姜 ⒉亡阳证 温中散寒 配高良姜 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回阳通脉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 与附子相须为用 亡阳厥逆,脉微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