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 学的发展,着重了解各历史时期学术发展 的特点和代表性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与学时】 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学时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 学的发展,着重了解各历史时期学术发展 的特点和代表性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与学时】 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学时
l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此理论指 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 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 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应用形式。 l 中药的来源 ——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 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 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l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此理论指 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 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 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应用形式。 l 中药的来源 ——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 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 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l 中药学的概念: ——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 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自古 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本草” 。故“本草 学”又称为“中药学” 。 一、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 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 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
l 中药学的概念: ——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 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自古 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本草” 。故“本草 学”又称为“中药学” 。 一、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 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 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
历史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西周: 1.已有专业“医师” 、 “聚毒药以供医事” 的记载; 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 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 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 物240余种
历史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西周: 1.已有专业“医师” 、 “聚毒药以供医事” 的记载; 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 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 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 物240余种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 l 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 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 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 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 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 为上、 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 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 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 半夏止呕,茵陈退黄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 l 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 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 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 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 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 为上、 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 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 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 半夏止呕,茵陈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