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豌豆杂交试验 ①种皮颜色/花的颜色 ②子叶颜色 ④豆英颜色 ⑤豆英形状 灰/红 ③种子形状 圆形 皱形 绿色 黄色 饱满 丝缩 ⑥茎的高度 ⑦花的着生位置 腋生 顶生 七对相对性状
3、豌豆杂交试验 七对相对性状
豌豆花色的遗传 正交 反交 P红花(♀)×白花() P白花(♀)×红花(6) ↓ ↓ F1 红花 F1 红花 ↓⑧ ↓8 F2 红花 白花 F2 红花 白花 株数 705 224 株数 690 234 比例 3.15:1 比例 2.95:1
反交 P 白花(♀) × 红花(♂) ↓ F1 红花 ↓ F2 红花 白花 株数 690 234 比例 2.95 : 1 正交 P 红花(♀) × 白花(♂) ↓ F1 红花 ↓ F2 红花 白花 株数 705 224 比例 3.15 : 1 豌豆花色的遗传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F2表现 性状 杂交组合 F1表现 显性 隐性 比例 花色 红花×白花 红花 705红花 224白花 3.15:1 种子形状 圆粒×皱粒 圆粒 5474圆粒 1850皱粒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绿色 黄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豆荚形状 饱满×不饱满 饱满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未熟豆荚色 绿色×黄色 绿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花着生位置 腋生X顶生 腋生 651腋生 207顶生 3.14:1 植株高度 高×矮 高 787高 277矮 2.84: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杂交组合 F1表现 F2表现 显性 隐性 比例 花色 红花×白花 红花 705红花 224白花 3.15:1 种子形状 圆粒×皱粒 圆粒 5474圆粒 1850皱粒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绿色 黄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豆荚形状 饱满×不饱满 饱满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未熟豆荚色 绿色×黄色 绿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花着生位置 腋生×顶生 腋生 651腋生 207顶生 3.14:1 植株高度 高×矮 高 787高 277矮 2.84:1
杂交试验结果的共同特点 > F,所有植株的性状表现都是一致的,都只表现一个亲 本的性状; F,植株在性状表现上是不同的,一部分植株表现一个 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即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了,这种现象叫 性状分离现象。,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约为3:1。 显性性状:在F,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在F,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杂交试验结果的共同特点 F1所有植株的性状表现都是一致的,都只表现一个亲 本的性状; F2植株在性状表现上是不同的,一部分植株表现一个 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即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了,这种现象叫 性状分离现象。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约为3:1。 显性性状:在F1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 >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每个植株内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花色,另一对控制种 子形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 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 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 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每个植株内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花色,另一对控制种 子形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 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