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新格局,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精心写作,又推出了“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这 套系列教材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 教程》、《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教程》、《经济学 说史》、《(资本论)解读》、《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世界经济史》、《中华人民 共和国经济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国 际贸易结算与融资》等20多种。这套教材也是“国家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专用 教材。这套系列教材作为经济学院的标志性教材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 的重要研究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 究成果,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前瞻性等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推 出,进一步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不断 探紫经济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新路子,为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由于受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所限,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传统知识包括传统的经济学知识,也要不断更新,所以这套教材还会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出版,与经济学同仁一起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 高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水平,提高经济学教学和科研质量,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00年11月
轻学系列材 第五版序言 本书是国家教有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 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投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 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 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 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 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政和增翻.”即以第四版而言, 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五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 经险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 第五版的主要修改和增测之处可以被分为徽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可以罗列为如下几点: (1)充实了第七章第三节塞头部分的内容。 (2)将第四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衡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的供给方面”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3)扩充了对博弈论的介绍,即将第四版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扩充为一章,即本版第 十章。 第二,宏观部分的变动主要有: (1)对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内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 (2)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时别去了一些与宏观经济理论不大相关 的内容。 3
(3)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可以从国 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吸取到。 (④)放弃了第四版第二十章关于IS一LM一BP模型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蒙代尔-弗 莱明模型 (5)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6)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 第三,在总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其次,对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 部分内容作了一些别改、更新,以增强时代感。 本书编写者感谢下列同志①(排名不分先后) 杨志坚(教育部) 刘占昌(中宣部) 舒元(中山大学) 史晋川(浙江大学) 石士钩(宁波大学) 彭迪云(南昌大学) 徐光远(云南大学) 罗节礼(四川联合大学) 邢艳霞(黑龙江大学》 宛士春(青海大学) 韩学瑜(新暖大学) 刘长庚(湘潭大学) 林元辉(广西大学) 刘俊民(南开大学) 何璋(北京师范大学)》 蒋长流(安徽大学) 胡希宁(中共中央党校) 孙新雷(郑州大学) 黎诣远(清华大学) 吴字辉(吉林大学) 丁冰(首都经济窗易大学)》 李景霞(山西财经学院) 刘东(南京大学) 田秋生(兰州大学) 郭其友(厦门大学) 杜月生(深圳大学) 秦岭(辽宁大学) 汪洪涛(同济大学) 张东辉(山东大学) 邵旦萍(浙江省委党校) 杨玉生(辽宁大学) 方胜春(上海师范大学) 刘摇川(江西农业大学】 陈劳琨(上海纺织大学) 龙志和(西南交通大学) 张若华(云南大学) 张旭坤(杭州大学) 张建华(华中理工大学) 徐长生(华中理工大学) 陈新(郑州大学) 林勇(华南师范大学) 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 赵红梅(山西财经大学) 徐光远(云南大学) 石奇(南京财经大学) 董长瑞(山东经济学院) 刘文(山东财政学院) 左峰(山东大学咸海大学分校) 徐则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①本书所列人员的工作单位是指该同志向本书提交意见时的工作单位,特此设明
牛勇平(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刘国竞(山东大学) 李莉(西安对经学院) 徐丹丹(北京工商大学) 江世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上面列出的所有同志在本书前几版中都以会上发言和书信往来的方式对本书的编写提 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已为本书所采纳。以此而论,本身也可以说是全国众 多高等院校协作的结果。对上述全体同志,本书编写组致以谢意。此外,许多教学人员和 读者都向本书的揆写者提出了反馈的意见,对此,我们也在此致谢。 本书的编写分工大致和过去相同,即:高鸿业撰写第一、第十七、第二十三章和各章 的结束语的评议部分并对全书修纂定稿;刘文忻费写第二到第七章:冯金华舞写第八到第 十一章:尹伯成耀写第十二到第十六章:吴汉洪耀写第十八到第二十二章,并作了大量的 联系和校对工作。虽然高鸿业教授在2007年逝世了,但是最新版本的主旨仍然和最初的 版本保持一致: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 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本书被评为“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2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皙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年,本书 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7年,本书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等奖。对所有这一切,本书的编写人员深感荣幸 限于编写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本书的缺点和疏稀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希望 使用本书的同志继续向编写人员提出意见。 编写组 2010年夏 5
21 8 目录 第十二章国民收人核算. .363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363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70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人 第五节国民收人的基本公式. 374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376 第七节结束语.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381 第一节 均衡产出 ,381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389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人的决定及变动. 393 第五节 乘数论. 395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人决定· 397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399 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402 第九节结束语, 404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一般均衡. 409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409 第二节 IS曲线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