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生态因子不仅处在最小量时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过量时也同样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1913)提出了耐受性定 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 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 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耐受性定律是最低因子定律的进一步发展,表现 在(1)考虑了生态因子的上限;(2)不仅估计了生 态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 (3)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替代和补偿等)
生态因子不仅处在最小量时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过量时也同样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1913)提出了耐受性定 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 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 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 耐受性定律是最低因子定律的进一步发展,表现 在(1)考虑了生态因子的上限;(2)不仅估计了生 态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 (3)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替代和补偿等)。 3.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Shelford'slaw of tolerance)
4.限制因子的意义 由于众多的生态因子的重要性(作 用)不同,限制因子作用可能最强大, 因此,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分析要集 中在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生态因素上 那些耐受范围窄、在自然界变化幅度大 的生态因子,最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4. 限制因子的意义 由于众多的生态因子的重要性(作 用)不同,限制因子作用可能最强大, 因此,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分析要集 中在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生态因素上。 那些耐受范围窄、在自然界变化幅度大 的生态因子,最可能成为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