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填充墙布置要求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 体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 墙,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2避免形成短柱; 3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16 2. 填充墙布置要求 ⚫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 体; ⚫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 墙,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2 避免形成短柱; –3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 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 1)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结合 2)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的拉筋,拉 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 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8、9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17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 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 ⚫ 1) 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结合; ⚫ ⚫ 2)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拉 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 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8、9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 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 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 宜有钢筋拉结;墙长大于层高的2倍时, 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4)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或 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 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8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 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 ⚫ 3)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 宜有钢筋拉结;墙长大于层高的2倍时, 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4)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或 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 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1.5设计计算要点及程序框图 ●框架结构纵横向均应设计成刚性连接框架; 框架结构宜采用正方形截面和对称配筋; 角柱或纵横框架的共用柱,应采取双向弯曲 来进行柱截面设计; 设计强柱型框架,尽量形成梁铰侧移机构 ●尽量符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弱杄、 强压弱拉”的抗震设计准则; ●框架结构体系应避免采用大底盘建筑形式, 采用时,主楼周围应设置防震缝;
20 4.1.5 设计计算要点及程序框图 ⚫ 框架结构纵横向均应设计成刚性连接框架; ⚫ 框架结构宜采用正方形截面和对称配筋; ⚫ 角柱或纵横框架的共用柱,应采取双向弯曲 来进行柱截面设计; ⚫ 设计强柱型框架,尽量形成梁铰侧移机构; ⚫ 尽量符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弱杆、 强压弱拉”的 抗震设计准则; ⚫ 框架结构体系应避免采用大底盘建筑形式, 采用时,主楼周围应设置防震缝;
框架结构设计框图 根据高宽比限值确定三维几何参数 柱网布置 梁柱选型(初估) 计算单元选取 计算简图选取及荷载计算 塑像荷载下的分层计算 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 承载力计算 构造处理
21 框架结构设计框图 根据高宽比限值确定三维几何参数 梁柱选型(初估) 柱网布置 计算单元选取 计算简图选取及荷载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 承载力计算 构造处理 塑像荷载下的分层计算 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