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3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一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 2012年7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树理引起争论的唯一一篇作品是()。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套不住的手》 D.《“锻炼锻炼”》 2.地主阁恒元的形象出自赵树理的小说( )。 A.《李家庄的变迁》 B.《小二黑结婚》 C.《李有才板话》 D.《“锻炼锻炼”》 3.“文革”中的样板戏,有许多都是根据原有的现存剧目改编的,其中,根据沪剧《芦荡火 种》改编的京剧是()。 A.《杜鹃山》 B.《红灯记》 C.《龙江颂》 D.《沙家浜》 857
B. «红灯记》 D. «沙家提》 试卷代号 3 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0 11 2012 半开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试题 2012 年7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树理引起争论的唯一一篇作品是( )。 A. «李有才板话» B. «邪不压正》 c.«套不住的手» D. «"锻炼锻炼"» 2. 树理 )。 A. «李家庄的变迁» B.«小二黑结婚》 c.«李有才板话)) D. «俨"锻炼锻炼" 3." 文革 都是 根据 存剧 编 的 荡 火 种》改编的京剧是( )。 A. «杜鹊山》 c.«龙江颂》 857
4.“舌战栾平”的精彩场面出自()。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奇袭白虎团》 D.《红灯记》 5.“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 A.北岛 B.舒婷 C.顾城 D.江河 6.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1981年,《现代 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才使“现代主义创作”这一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 )。 A.王蒙 B.魏明伦 C.王千 D.高行健 7.汪曾祺80年代的小说呈现出全然的宁静与和谐,他在一篇著名的小说中写到的巧云 和十一子的悲情,虽然因为号长的介入有些波折,但正义和善良很快就驱逐走了丑恶。这篇小 说是( )。 A.《鸡鸭名家》 B.《大淖记事》 C.《詹大胖子》 D.《岁寒三友》 8.王朔是新北京的第二代移民,他的叙述空间( )。 A.多以北京胡同为主 B.多以娱乐场所为主 C.多以军队大院为主 D.多以大学校园为主 9.1990年王安忆在搁笔一年后重新开张的第一篇小说中,从“我”的叙述中复原出一个男 人的故事:右派—发配—结婚一回城—作家一 放纵。这篇小说是()。 A.《岗上的世纪》 B.《叔叔的故事》 C.《纪实与虚构》 D.《乌托邦诗篇》 10.最早将女性作家与时代精神关联在一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作家 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冰心论》的( )。 A.叶圣陶 B.鲁迅 C.郭沫若 D.茅盾 858
4. "舌战来平"的精影场面出自( )。 A. «智取威虎山» B. «抄家提》 c. «奇袭白虎团» D. «红灯记》 5. "太阳是我的纤夫 j它拉着我 j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 )。 A. 岛B. c.顾城 .江河 6. 乎在 创作 现代 主 义 ,1981 现代 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才使"现代主义创作"这一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 )。 A. 蒙B. c. 王干 D. 行健 7. 8 0 与 和 在一 写 到 巧 云 和十一子的悲情,虽然因为号长的介入有些波折,但正义和善良很快就驱逐走了丑恶。这篇小 说是( )。 A.«鸡鸭名家» B.« 记事 c. «詹大胖子» D. «岁寒三友》 8. 新北 )。 A. 北京 B. 巳多以军队大院为主 .多以大学校园为主 9. 1990 年王 在搁 后重 第一篇小 人的故事 t右派一一发配一一结婚一一回城一一作家一一放纵。这篇小说是( )。 A.«岗上的世纪» B. «叔叔的故事》 C.«纪实与虚构» D. «乌托邦诗篇》 10. 最早 联 在 有 意 运 用 来分析作 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上《冰心论》的( )。 A. 陶B. 鲁迅 c.郭沫若 茅盾 858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一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 给分。 11.赵树理研究专家黄修己曾将赵树理的小说按题材分为“两个世界”:即“大世界”和“小 世界”,其中,表现“大世界”的作品主要有( )等。 A.《李家庄的变迁》 B.《三里湾》 C.《李有才板话》 D.《传家宝》 12.在“文革”中大行其道的所谓“三突出”原则,是指( )。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D.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13.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现代主义小说的尝试之作中,主要有( ) 等。 A.张洁的《方舟》 B.王蒙的《夜的眼》 C.方方的《风景》 D.宗璞的《我是谁》 14.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的 第二次高潮中出现的女作家主要有( )等。 A.王安忆和张辛欣 B.张洁和湛容 C.刘索拉和张爱玲 D.铁凝和残雪 15.有人曾将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名字连在一起,认为他们一脉相承,代表了中国传统 文化小说极重要的一支。在这个名单后面,还可以加上( )等。 A.刘心武 B.钟阿城 C.贾平凹 D.陈忠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6.1962年召开的“ 会议”,即“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对于赵树理作品 的再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17.20世纪50年代初,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 的《一架弹花机》等 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859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0分) 要求 z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 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 给分。 1. 究专家黄修 己 曾 将赵 个世 大世界 世界",其中,表现"大世界"的作品主要有( )等。 A. «李家庄的变迁» B. «三里湾》 c.«李有才板话» D. «传家宝》 12. )。 A. 物B. 在正面 英雄人 c. 主要 雄人 13. 在20 纪70 和80 年代 现代主义 之作 ) 等。 A. B. c.方方的《风景» 是谁 14. 界普 ,20 中 国 女性 现过 在20 十 年 第二次高潮中出现的女作家主要有( )等。 A.王安忆和张辛欣 .张洁和湛容 c. 张爱玲n 15. 将废 的 名 连在 一脉 代表 了 中 国 文化小说极重要的一支。在这个名单后面,还可以加上( )等。 A. 武B.钟阿城 c. 三、填空题{每空 1分,共 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6. 1962 会议 短篇小 创作 谈会 树理 的再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17.20 纪50 年代 登记 →架 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859
18.芭蕾舞《 》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洪常青和琼花的爱情故事。 19.《沙家浜》中“奔袭”一场,让 率领战士在舞台上以“圆场”为基础,穿梭跑 动,以表现急行军,使新四军战士的矫健得以呈现。 20.京剧“样板戏”除《海港》和《 》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 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21.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曾以“ ”的笔名创作过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 公的“手抄本”小说《波动》。 22.“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潮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 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诗派”。 23.“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 历史剧 〉》。 24.1981年甘肃的《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 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25.在“文化热”的影响下,“文化化”倾向成为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的共同特点,主要作品 除了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外,还有 的《蒲柳人家》等。 26.汪曾祺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 》问世,解放后 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27.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 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28.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 》,这是个类似言情模 式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29.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小说《 》中的长安、《倾城之 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30.“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 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娃的《 》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 较大影响。 31.丁玲早期创作的《 》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 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860
18. »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洪常青和琼花的爱情故事。 19.« 战 士 在舞 梭跑 动,以表现急行军,使新四军战士的矫健得以呈现。 20. »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 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1. 文革 "的笔名创作过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 公的"手抄本q、说《波动》。 22. "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 0世纪 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 子等为主要成员的"诗派"。 23. "文革"的"导火索"是 9 6 5年 11 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 历史剧< »)。 24.1981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 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25. 化热 化化 为市 除了汪曾祺的《受戒》、《大掉记事》外,还有的《蒲柳人家》等。 26. 在40 大 师 »问世,解放后 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27. 在20 纪90 年 代 后 学 读 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28. 获得社会 是1984 »,这是个类似言情模 式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29. 恨歌 琦 瑶 »中的长安、《倾城之 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30. "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 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娃的« »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 较大影响。 1. 玲早 创作 »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 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860
32. 的《人到中年》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但作品更多的是关注知识分子的生 存处境,女医生陆文婷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 33. 是1987年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开始 引起人们注意的。 34.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 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余华的小说《 》。 35.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 》和199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 雨》,被人们看作是余华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36.汪曾祺曾说:“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 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37.为什么说“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8分) 38.《顽主》在王朔创作中有什么特殊意义?王朔“顽主”系列的作品主要有哪些?这些作 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人,举例具体恰当, 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39.“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文革”灾难岁月的一种精神 象征,因此,有人看见或听见就毛骨悚然;同时,“样板戏”和它的前身又都是当时广大艺术工作 者长期艺术探索的结果,因此,现在仍有人愿意欣赏。您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结合《智取威 虎山》(或《红灯记》、《沙家浜》)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40.余华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他本人对这个变化是十分清醒的 理智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这种选择? 861
32. 但作 识分子 存处境,女医生陆文婷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 33. 是1987 年在 北京文 篇小 远行 后 开 引起人们注意的。 34. 山 岗 子皮 了 山 了 山 妻子 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余华的小说« »。 35. 创作 »和 9 9 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 雨»,被人们看作是余华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四、简答题{共 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36. 是抒情诗 不是史 . . . ... "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 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6分) 37. 史上 奇特现象"?(8 38. «顽主》在王朔创作中有什么特殊意义?王朔"顽主"系列的作品主要有哪些?这些作 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五、分析题 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 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 0 0 0字。 39. "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文革"灾难岁月的一种精神 象征,因此,有人看见或听见就毛骨悚然;同时,"样板戏"和它的前身又都是当时广大艺术工作 者长期艺术探索的结果,因此,现在仍有人愿意欣赏。您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结合《智取威 虎山»(或《红灯记》、《沙家泯»)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40. 大致 从先锋 世俗 他本 对这 个 化是 理智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这种选择? 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