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与复性
本节学习重点 ·DNA变性曲线,包括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Tm及其影响因素 ·DNA复性曲线,包括影响复性的诸多因素 和Cot2
本节学习重点 • DNA变性曲线,包括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 Tm及其影响因素 • DNA复性曲线,包括影响复性的诸多因素 和 C0 t(1/2)
一、DNA分子的变性 l、变性(denaturation或融解melting): 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 变成单链,这一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条件:加热,高pH,有机溶剂(尿素、酰胺),低盐浓度等
一、DNA分子的变性 1、变性(denaturation 或 融解 melting): 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 变成单链,这一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条件:加热,高pH,有机溶剂(尿素、 酰胺 ),低盐浓度等
※熔液黏度降低 ※沉降速度加大 ※浮力密度上升 ※此外吸收值升高(A260nm),即增色效应 指在DNA变性的过程中,它在260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 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及骤然上升。 单一核苷酸的光吸收值最大,其实是单链DNA或RNA,双 链DNA最小,这是由于碱基在疏水环境中的堆积所造成的。 即双链DNA相对于单链DNA是减色的(hypochromic),反 之单链DNA相对于双链DNA是增色的(hyperchromic)
※ 熔液黏度降低 ※ 沉降速度加大 ※ 浮力密度上升 ※ 此外吸收值升高(A260nm),即增色效应 指在DNA变性的过程中,它在260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 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及骤然上升。 单一核苷酸的光吸收值最大,其实是单链DNA 或RNA,双 链DNA最小,这是由于碱基在疏水环境中的堆积所造成的。 即双链DNA相对于单链DNA是减色的(hypochromic),反 之单链DNA相对于双链DNA是增色的(hyperchromic)
熔解曲线与Tm值 OD 1.37 1.185 1.0 ℃ Tm=℃ofC=C/2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Tm是DNA的(G+C)含量的函数
1.185 1.0 1.37 OD ℃ Tm = ℃ of Ct = C0 /2 =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Tm是DNA的(G+C)含量的函数。 熔解曲线与T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