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连续梁桥10-2-4-2截面形式 板式截面适用于小跨径连续梁(连续板,少用) 肋梁式(T、I形截面)适合于吊装,中等跨径 箱形截面适合于节段施工〖现阶段为最常用的截面型式〗 其它(组合截面等,少用)
板式截面——适用于小跨径连续梁(连续板,少用) 肋梁式(T、I 形截面)——适合于吊装,中等跨径 箱形截面——适合于节段施工〖现阶段为最常用的截面型式〗 其它(组合截面等,少用) 10-2连续梁桥 10-2-4-2 截面形式
102¥续梁桥10-243梁高与跨径的比例 等高度梁: 适用于中、小跨径连续梁,一般跨径在50-60米以下 变高度梁 适用于大跨径连续梁,100米以上90%为变高度连续梁 桥型 支点梁高(m) 跨中梁高(m 等高度连续梁 H 15 )1常 20 )l 变高度(折线形)连续梁H= h=分 变度(曲线粉连梁H=h=5
等高度梁: • 适用于中、小跨径连续梁,一般跨径在50~60米以下 变高度梁 • 适用于大跨径连续梁,100米以上90%为变高度连续梁 桥 型 支 点 梁 高 (m) 跨 中 梁 高 (m) 等高度连续梁 H = (1 15 1 30 )l 常用( 1 18 1 20 )l 变高度(折线形)连续梁 H = (1 16 1 20 )l h = (1 22 1 28 )l 变高度(曲线形)连续梁 H = (1 16 1 20 )l h = (1 30 1 50 )l 10-2连续梁桥 10-2-4-3 梁高——与跨径的比例
102连续梁桥10-2-4-4腹板、顶板、底板 顶板: ○满足横向抗弯及纵向抗压要求 O一般采用等厚度,主要由横向抗弯控制 腹板: Q主要承担剪应力和主拉应力 O一般采用变厚度腹板, ○靠近跨中处受构造要求控制,靠近支点处受主拉应力控制,均 需加厚 有关比例: ◎等高度梁支点腹板总厚度与行车道板宽度之比约为:1/16~ 1/21;支点处腹板厚度与梁高之比约为:112~1/16。 ◎变高度连续梁支点腹板总厚度约1/16~1/25B,支点处腹 板厚度与梁高之比约1/15~1/30
顶板: ○ 满足横向抗弯及纵向抗压要求 ○ 一般采用等厚度,主要由横向抗弯控制 腹板: ○ 主要承担剪应力和主拉应力 ○ 一般采用变厚度腹板, ○ 靠近跨中处受构造要求控制,靠近支点处受主拉应力控制,均 需加厚。 有关比例: ◎ 等高度梁支点腹板总厚度与行车道板宽度之比约为:1/16~ 1/21;支点处腹板厚度与梁高之比约为:1/12~1/16。 ◎ 变高度连续梁支点腹板总厚度 约 1/16~1/25 B,支点处腹 板厚度与梁高之比约1/15~1/30 。 10-2连续梁桥 10-2-4-4 腹板、顶板、底板
10-2连续梁桥10-2-4-4腹板、板、愿板 (续) 底板 O满足纵向抗压要求 O一般采用变厚度 ○跨中主要受构造要求控制,支点主要受纵向压应力控制,需加 厚 横隔板 一般在支点截面设置横隔板
底板 ○满足纵向抗压要求 ○一般采用变厚度 ○跨中主要受构造要求控制,支点主要受纵向压应力控制,需加 厚。 横隔板 一般在支点截面设置横隔板 10-2连续梁桥 10-2-4-4 腹板、顶板、底板 (续)
1021连续果桥102-45配筋特点 纵向钢筋 悬臂施工阶段配筋 主筋没有下弯时布置在腹板加腋中 需下弯时平弯至腹板位置 般在锚固前竖弯,以抵抗剪力 连续梁后期配筋 各跨跨中底板配置连续束 顶板 配制横向钢筋或横向预应力钢筋 腹板 下弯的纵向钢筋:需要时布置竖向预应力钢筋
10-2-4-5 配筋特点 纵向钢筋 悬臂施工阶段配筋 • 主筋没有下弯时布置在腹板加腋中 • 需下弯时平弯至腹板位置 • 一般在锚固前竖弯,以抵抗剪力 连续梁后期配筋 • 各跨跨中底板配置连续束 顶板 配制横向钢筋或横向预应力钢筋 腹板 下弯的纵向钢筋:需要时布置竖向预应力钢筋。 10-2连续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