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 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 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 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四十年来,为了 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其他的银行过,就是到 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五十四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 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六十八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 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 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夫·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 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 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七百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 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展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 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査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 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六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 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 留下一部回忆录、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九个孙子、孙女。他的临终遗言是:回 忆录主要讲述,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 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 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 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你过恩惠的人。 只能陪你一程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要经历不同的相聚与分离。 国庆节第二天,好友说要走了,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然而,他拦住我:“送君 千里终有一别,反正你也只能陪我一程,就到学校门口吧。”我不再说什么,只 是感觉眼中有东西有转动,眼前也变得模糊了。 或许,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吧,这就注定了永远只能陪 别人一程。你爱你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也会走在你的 前面,你只能陪他们一程;你爱你的弟弟妹妹,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并时刻想用 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要走在他们前面,也只能 陪他们一程;你看重朋友间两肋插刀的友谊,可最后不是朋友离开你就是你离开 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要学会去关心他人。他们饥饿时,你的一个苹果就是最 好的关爱;他们失败时,你的鼓励就是最大的慰藉;他们成功时,你的笑容应该 是最灿烂的……黑夜因为灯火的加入而变得明亮;天空因为繁星点缀而变得更加 迷人;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加入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应该学会珍惜。父母只能抚养你长大,你不要期待他们 是你永远的支柱,可以支撑你整个人生,你要好好地孝顺他们,不要等走过了才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 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 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 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四十年来,为了 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其他的银行过,就是到 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五十四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 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六十八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 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 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夫•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 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 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七百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 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 年 7 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展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 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 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六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 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 年 1 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 年 12 月 4 日去世,终年 83 岁, 留下一部回忆录、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九个孙子、孙女。他的临终遗言是:回 忆录主要讲述,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 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 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 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你过恩惠的人。 只能陪你一程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要经历不同的相聚与分离。 国庆节第二天,好友说要走了,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然而,他拦住我:“送君 千里终有一别,反正你也只能陪我一程,就到学校门口吧。”我不再说什么,只 是感觉眼中有东西有转动,眼前也变得模糊了。 或许,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吧,这就注定了永远只能陪 别人一程。你爱你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也会走在你的 前面,你只能陪他们一程;你爱你的弟弟妹妹,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并时刻想用 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要走在他们前面,也只能 陪他们一程;你看重朋友间两肋插刀的友谊,可最后不是朋友离开你就是你离开 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要学会去关心他人。他们饥饿时,你的一个苹果就是最 好的关爱;他们失败时,你的鼓励就是最大的慰藉;他们成功时,你的笑容应该 是最灿烂的……黑夜因为灯火的加入而变得明亮;天空因为繁星点缀而变得更加 迷人;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加入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应该学会珍惜。父母只能抚养你长大,你不要期待他们 是你永远的支柱,可以支撑你整个人生,你要好好地孝顺他们,不要等走过了才
知道后悔;朋友可以给你温暖,但这种温暖是开放的,而不是独有的,所以你不 是让友情从你身边溜走了;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你要好好你珍惜你身边的 切,别等分离了再苦苦相思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应该学会放弃。为了分享朋友的快乐,也许你得缺席 个与情人的约会;为了分担朋友的忧愁,也许你将彻夜不能睡;为了孝顺父母 也许你将没有时间去游行;为了……虽然你放弃了一些,但你得到的远比放弃 的要多。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得学会照顾自己。人生的航标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我们不能总是依*别人,而且别人也只能陪你一程。我们在自己人人生道路上, 要学会照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好友的话让我突然间明白了很多。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只能与他们共 走一段路,这就注定了你给予别人的有限性,那你又怎能要求别人的无限付出 呢? 成功与笑脸 有一位教授对人很好,见到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他的学生总是不解的问他:“老 师,为什么你总是面带笑容?”他的回答一直是:“我舍不得自己不快乐呀! 成功的人大都有一张笑脸,即便不是形之于外,那心里的微笑和坦然也会自然而 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个人表情的基调。于是我们便会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往往 都是一副怡然自得、心平气和的样子,很少有急躁、抱怨和嫉恨的情绪,因为他 们拥有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自信,有着可以纵横四海的能力,有着维系一个人尊 严的必要的权力 事实上,正如德拉蒙德博士所说,无权引发恐惧,而权力实际上可以减少矛盾和 暴力。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恐惧就会油然而生,人会变得 不安,怕被人责备,受人冷落,怕输给别人,更怕被人轻视。所以我们便不应该 奇怪,愈是大权在握的人,为人愈是含蓄谦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 知道如何得到,并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相反的,愈是缺少权力和能力的人,愈有 可能走极端,心理承受能力愈弱,也愈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构成威胁。从这种意 义上说,愈是缺少权力,缺乏自信的人,嫉妒心可能愈强,也愈容易与人发生冲 突 也许正是意识到这点,那些明智的领导者会很注意分权给别人,会以各种方式激 励和肯定下属,而一个成功的社会则会努力使普通人变得有实力,变得自尊。即 便是在两代人之间,很多时候,代沟和冲突也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力斗争。 在孩子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的意识也便日渐强化起来,他们开始把自己 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主权的、有特定发展道路的人,他们要为自己负更多的责任 做出更多属于自己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有需要认真扮演的社会角色 这些都赋予了他们权力意识,无论是明确的,还是潜在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 的,都是事实存在的。而当父母不能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这种权力意识时,就会出 现一种说不出来的紧张关系,并逐渐演变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小到染发,大 到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明智的家长往往也会设身处地地为子女着想一番, 如果自己是他或她,会愿意别人干涉许多属于自己的该负责任、该做决定的事情 但“权力”却不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潜在的成功者不会等待幸运的降临,不会坐 等“权力”的施舍,他会主动迎上前去,去敲门,去搭话。一般来说,成功者并
知道后悔;朋友可以给你温暖,但这种温暖是开放的,而不是独有的,所以你不 是让友情从你身边溜走了;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你要好好你珍惜你身边的 一切,别等分离了再苦苦相思。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应该学会放弃。为了分享朋友的快乐,也许你得缺席一 个与情人的约会;为了分担朋友的忧愁,也许你将彻夜不能睡;为了孝顺父母, 也许你将没有时间去游行;为了…… 虽然你放弃了一些,但你得到的远比放弃 的要多。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得学会照顾自己。人生的航标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我们不能总是依*别人,而且别人也只能陪你一程。我们在自己人人生道路上, 要学会照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好友的话让我突然间明白了很多。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只能与他们共 走一段路,这就注定了你给予别人的有限性,那你又怎能要求别人的无限付出 呢? 成功与笑脸 有一位教授对人很好,见到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他的学生总是不解的问他:“老 师,为什么你总是面带笑容?”他的回答一直是:“我舍不得自己不快乐呀!” 成功的人大都有一张笑脸,即便不是形之于外,那心里的微笑和坦然也会自然而 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个人表情的基调。于是我们便会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往往 都是一副怡然自得、心平气和的样子,很少有急躁、抱怨和嫉恨的情绪,因为他 们拥有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自信,有着可以纵横四海的能力,有着维系一个人尊 严的必要的权力。 事实上,正如德拉蒙德博士所说,无权引发恐惧,而权力实际上可以减少矛盾和 暴力。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恐惧就会油然而生,人会变得 不安,怕被人责备,受人冷落,怕输给别人,更怕被人轻视。所以我们便不应该 奇怪,愈是大权在握的人,为人愈是含蓄谦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 知道如何得到,并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相反的,愈是缺少权力和能力的人,愈有 可能走极端,心理承受能力愈弱,也愈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构成威胁。从这种意 义上说,愈是缺少权力,缺乏自信的人,嫉妒心可能愈强,也愈容易与人发生冲 突。 也许正是意识到这点,那些明智的领导者会很注意分权给别人,会以各种方式激 励和肯定下属,而一个成功的社会则会努力使普通人变得有实力,变得自尊。即 便是在两代人之间,很多时候,代沟和冲突也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力斗争。 在孩子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的意识也便日渐强化起来,他们开始把自己 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主权的、有特定发展道路的人,他们要为自己负更多的责任, 做出更多属于自己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有需要认真扮演的社会角色。 这些都赋予了他们权力意识,无论是明确的,还是潜在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 的,都是事实存在的。而当父母不能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这种权力意识时,就会出 现一种说不出来的紧张关系,并逐渐演变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小到染发,大 到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明智的家长往往也会设身处地地为子女着想一番, 如果自己是他或她,会愿意别人干涉许多属于自己的该负责任、该做决定的事情 吗? 但“权力”却不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潜在的成功者不会等待幸运的降临,不会坐 等“权力”的施舍,他会主动迎上前去,去敲门,去搭话。一般来说,成功者并
没有被给予多于常人的机遇,他们只是创造了机遇,淡化了挫折,在他们眼里, 机遇是属于勤奋者的,而挫折则是伪装的机遇或者说是走向成功的必要铺垫 成功与笑脸是患难兄弟,是成功缔造了笑脸,是笑脸延续了成功,但这并不意味 着没有成功就会与笑脸绝缘。事实上,与成功之后相比,成功之前保有笑脸是件 很难的事情,而且也更加重要。 我的一个朋友就非常让我佩服。他是一个可谓受尽磨难的人,但他却永远都是一 副笑脸,即便是刚刚失恋,也会很洒脱地对女孩说,“如果你找到的比我好,那 就忘掉我;如果你找到的不如我,那就记住我”。记得当时我问他,不感觉遗憾 吗?他说,“我要是遇不到我的真命老婆才是真的遗憾。”对于这样一个能化任 何悲伤为喜悦的人,我们都认定他将来会有大作为,果然,后来他真的成了气候 而且还在30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真命老婆”,一年后有了儿子,他儿子跟他 样,一生下来就笑嘻嘻的,跌倒了也不哭,拍拍灰,继续跑。 今天,你笑了没有? 有位哲人说得好,“甚至一声大笑也比一切哲学伟大,有人对生命大笑时,他就 懂得了生命。” 心理学家指出,有90%的疾病是心理上的,是可以通过“开心”治愈的 如果问快乐在哪里?我想最好的回答是:“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拥有快乐 的心,就会有快乐的人生。快乐不需要理由 快乐是一种令人很舒服的磁场,也是一种增强生命力的正向能量。因此,快乐的 人是最美丽的…… 生命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个状况都是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响应,你选择人们 如何影响你的心情,你选择处于好心情或是坏心情,你选择如何过你的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笑一笑,十年少。这似乎有点夸张,但现在科学研究表明,笑 确实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笑和幽默所起的心理作用非常令人惊奇。美国有一个笑和幽默治疗协会,那里 的医生和护士发现,人常常会处在情绪低落和精神受压制的状态,例如害怕、恼 怒、焦虑等情感中无法自拔。笑却能使这些情绪不受伤害地发泄出来,这时笑成 了一个导泄物。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用“笑治疗法”去缓解人精神上的压力, 他们会具体教导患者对象如何去寻找笑料,如何用一笑了之和幽默方法去应付日 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笑虽然有利身心健康,但有时候笑可能对你是不利的,例如你则做完腹部的外 科手术,伤口还没有完全长好的时候,你就不能尽情地笑,因为笑会使腹内的压 力增加,使你的伤口裂开。如果你胸部的肋骨骨折的话,你就会知道哪怕是微微 的一笑都是令人痛苦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使我们发笑?科学家认为笑是由于我们发现什么东 西幽默的时候而激发出来的,目前有三种理论解释幽默是怎样引人发笑的。 第一种理论认为当一些合理的东西或事物没有按常规发展的时候,幽默就会出 现。美国研究人员托马斯认为,当我们期待着某一结果出现,却发现了另一个结 果时,笑话和幽默就产生了。因为当某一事件开始时,人们会在精神上作好准备, 期待着人们想象中的结果发生,这种期待是合乎逻辑并受到以往的经验和想法的 影响。然而,事物却并不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想法和情感必须突然改 变而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此时幽默就可能产生
没有被给予多于常人的机遇,他们只是创造了机遇,淡化了挫折,在他们眼里, 机遇是属于勤奋者的,而挫折则是伪装的机遇或者说是走向成功的必要铺垫。 成功与笑脸是患难兄弟,是成功缔造了笑脸,是笑脸延续了成功,但这并不意味 着没有成功就会与笑脸绝缘。事实上,与成功之后相比,成功之前保有笑脸是件 很难的事情,而且也更加重要。 我的一个朋友就非常让我佩服。他是一个可谓受尽磨难的人,但他却永远都是一 副笑脸,即便是刚刚失恋,也会很洒脱地对女孩说,“如果你找到的比我好,那 就忘掉我;如果你找到的不如我,那就记住我”。记得当时我问他,不感觉遗憾 吗?他说,“我要是遇不到我的真命老婆才是真的遗憾。”对于这样一个能化任 何悲伤为喜悦的人,我们都认定他将来会有大作为,果然,后来他真的成了气候, 而且还在 30 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真命老婆”,一年后有了儿子,他儿子跟他一 样,一生下来就笑嘻嘻的,跌倒了也不哭,拍拍灰,继续跑。 今天,你笑了没有? 有位哲人说得好,“甚至一声大笑也比一切哲学伟大,有人对生命大笑时,他就 懂得了生命。” 心理学家指出,有 90%的疾病是心理上的,是可以通过“开心”治愈的。 如果问快乐在哪里?我想最好的回答是:“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拥有快乐 的心,就会有快乐的人生。快乐不需要理由。 快乐是一种令人很舒服的磁场,也是一种增强生命力的正向能量。因此,快乐的 人是最美丽的…… 生命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个状况都是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响应,你选择人们 如何影响你的心情,你选择处于好心情或是坏心情,你选择如何过你的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笑一笑,十年少。这似乎有点夸张,但现在科学研究表明,笑, 确实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笑和幽默所起的心理作用非常令人惊奇。美国有一个笑和幽默治疗协会,那里 的医生和护士发现,人常常会处在情绪低落和精神受压制的状态,例如害怕、恼 怒、焦虑等情感中无法自拔。笑却能使这些情绪不受伤害地发泄出来,这时笑成 了一个导泄物。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用“笑治疗法”去缓解人精神上的压力, 他们会具体教导患者对象如何去寻找笑料,如何用一笑了之和幽默方法去应付日 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笑虽然有利身心健康,但有时候笑可能对你是不利的,例如你则做完腹部的外 科手术,伤口还没有完全长好的时候,你就不能尽情地笑,因为笑会使腹内的压 力增加,使你的伤口裂开。如果你胸部的肋骨骨折的话,你就会知道哪怕是微微 的一笑都是令人痛苦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使我们发笑?科学家认为笑是由于我们发现什么东 西幽默的时候而激发出来的,目前有三种理论解释幽默是怎样引人发笑的。 第一种理论认为当一些合理的东西或事物没有按常规发展的时候,幽默就会出 现。美国研究人员托马斯认为,当我们期待着某一结果出现,却发现了另一个结 果时,笑话和幽默就产生了。因为当某一事件开始时,人们会在精神上作好准备, 期待着人们想象中的结果发生,这种期待是合乎逻辑并受到以往的经验和想法的 影响。然而,事物却并不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想法和情感必须突然改 变而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此时幽默就可能产生
另一种理论认为,幽默和笑话来自人的优越感。当某人见到他人的错误、愚蠢 或者不幸的事,优越感就会起作用,此时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就会表现出一种 超然和一笑置之的态度。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幽默和笑是一种宽慰,这一理论已被电影导演长期有效地应 用。在情节片或惊险故事片中,每当情节非常紧张时,导演通常会用喜剧手段和 滑稽的事或人来缓和这一紧张情节。导演先尽可能地制造出紧张和悬念,然后再 用不经意的一件事将它冲淡掉,使观众在笑声中缓和自己被禁锢的情感。 通过研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不同的笑话,大脑 的处理位置也不同,但最终笑话所带来的娱乐效果,都在大脑同一位置发生作用。 研究人员让14名志愿者聆听两种不同类型的笑话,同时监测大脑的变化。第 类是带有政治讽刺意义的笑话,另一类笑话则是双关语的俏皮话。研究人员要求 受试者听完笑话后不能笑出来、不能移动头部,但得略估一下好笑的程度如何 通过仪器检测发现,第一类有意义的笑话,是由两侧大脑颞叶进行处理;而处理 双关语的俏皮话的区域,则位于大脑左边的语言区附近。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笑话, 大脑皮质额叶的前部都会有反应,研究人员称这个地方为“笑点”。研究人员还 发现,不论是愚蠢的、老套的、令人讨厌的笑话,只要好笑,“笑点就会有反应, 并且愈好笑,反应的区域就愈大。是否真正存在“笑点”,现在科学家还有不同 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作为旁证,就是一些大脑额叶受到伤害的病人对一些可笑 的东西会无动于衷,让他们与正常人一起观看喜剧或幽默剧,正常人常常会乐不 可支,但他们却面无表情。相反,也有一些个别的病人因为大脑受到损害而会出 现无法控制的不正常的傻笑。 成年后,对人的身体构造和对周围的环境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智力也有了很大 的发展。一般来讲,随着学识的增加,幽默感也会增加。多数情况下,人在善意 嘲笑别人或自己时,其实是与他人共同分担尴尬和困窘,这时的幽默是一种宽容。 显然,人的幽默感与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某种笑话 和幽默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产生效果,如果换一个环境则可能不起作用,甚至会引 起误解。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人讲的笑话,老外并不觉得可笑,而他们觉得可笑的 东西,我们却无法笑出声来的原因之 有科学家认为,笑并不只是人类才有,其他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在玩耍时也会 笑,甚至有人认为老鼠也会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本能。但动物为什么会笑,什 么东西可以逗它们笑,是不是像人一样也遇上了愉快的事,我们不得而知。不管 怎样,对我们来说,笑是一种乐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就笑口常开吧 快乐是一种才华 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但却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 在于懂得人生的真谛,那就是,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 有人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人作为社会人, 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也不可能不拿自己的境遇和别人做比较,问题的关 键不在于比较与否,而在于如何比较。一种比较可*的比法是,不比人有己无的, 只比人无己有的,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你不要与游泳冠军比游泳,你要和他比 下棋。也许你会说这样做有点阿Q,但如果这样做能使你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 快乐而安然,阿Q一点又何妨?更何况这样做并不危害他人。 但这只是第一步。在获得安然的心情后,人应该与自己比一下,与一年前、一个 季度前哪怕是一周前相比,自己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继续, 哪些需要转舵?都要问个清楚。需知,今天问不清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成为
另一种理论认为,幽默和笑话来自人的优越感。当某人见到他人的错误、愚蠢 或者不幸的事,优越感就会起作用,此时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就会表现出一种 超然和一笑置之的态度。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幽默和笑是一种宽慰,这一理论已被电影导演长期有效地应 用。在情节片或惊险故事片中,每当情节非常紧张时,导演通常会用喜剧手段和 滑稽的事或人来缓和这一紧张情节。导演先尽可能地制造出紧张和悬念,然后再 用不经意的一件事将它冲淡掉,使观众在笑声中缓和自己被禁锢的情感。 通过研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不同的笑话,大脑 的处理位置也不同,但最终笑话所带来的娱乐效果,都在大脑同一位置发生作用。 研究人员让 14 名志愿者聆听两种不同类型的笑话,同时监测大脑的变化。第一 类是带有政治讽刺意义的笑话,另一类笑话则是双关语的俏皮话。研究人员要求 受试者听完笑话后不能笑出来、不能移动头部,但得略估一下好笑的程度如何。 通过仪器检测发现,第一类有意义的笑话,是由两侧大脑颞叶进行处理;而处理 双关语的俏皮话的区域,则位于大脑左边的语言区附近。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笑话, 大脑皮质额叶的前部都会有反应,研究人员称这个地方为“笑点”。研究人员还 发现,不论是愚蠢的、老套的、令人讨厌的笑话,只要好笑,“笑点就会有反应, 并且愈好笑,反应的区域就愈大。是否真正存在“笑点”,现在科学家还有不同 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作为旁证,就是一些大脑额叶受到伤害的病人对一些可笑 的东西会无动于衷,让他们与正常人一起观看喜剧或幽默剧,正常人常常会乐不 可支,但他们却面无表情。相反,也有一些个别的病人因为大脑受到损害而会出 现无法控制的不正常的傻笑。 成年后,对人的身体构造和对周围的环境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智力也有了很大 的发展。一般来讲,随着学识的增加,幽默感也会增加。多数情况下,人在善意 嘲笑别人或自己时,其实是与他人共同分担尴尬和困窘,这时的幽默是一种宽容。 显然,人的幽默感与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某种笑话 和幽默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产生效果,如果换一个环境则可能不起作用,甚至会引 起误解。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人讲的笑话,老外并不觉得可笑,而他们觉得可笑的 东西,我们却无法笑出声来的原因之一。 有科学家认为,笑并不只是人类才有,其他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在玩耍时也会 笑,甚至有人认为老鼠也会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本能。但动物为什么会笑,什 么东西可以逗它们笑,是不是像人一样也遇上了愉快的事,我们不得而知。不管 怎样,对我们来说,笑是一种乐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就笑口常开吧。 快乐是一种才华 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但却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 在于懂得人生的真谛,那就是,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 有人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人作为社会人, 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也不可能不拿自己的境遇和别人做比较,问题的关 键不在于比较与否,而在于如何比较。一种比较可*的比法是,不比人有己无的, 只比人无己有的,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你不要与游泳冠军比游泳,你要和他比 下棋。也许你会说这样做有点阿 Q,但如果这样做能使你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 快乐而安然,阿 Q 一点又何妨?更何况这样做并不危害他人。 但这只是第一步。在获得安然的心情后,人应该与自己比一下,与一年前、一个 季度前哪怕是一周前相比,自己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继续, 哪些需要转舵?都要问个清楚。需知,今天问不清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成为
问题。只有经常与自己比,尽可能地不断进步,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快乐的资 本,快乐也才会成为人的一种“习惯”。 快乐还是热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从来都不相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人会真的能 够持久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往往是,一个懂得自爱与自尊的人,才会真的可 以始终如一、义无反顾地热爱与自己相关的一切,家人、朋友、儿童、花草乃至 狗熊。这种热爱表现在生理上,便是年轻和动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期 保持笑容,对人的外貌和性格不可能不发生内在的影响,一般地说,在面貌上流 露出的情感是最真切不过的,它们流露惯了,就会在脸上留下持久的痕迹,一个 总皱着眉头人是很难有一张舒展的脸的。而一个快乐的人也将是富有魅力,这种 魅力也将通过他人反作用于自身,使得自己更加从容而自信 从心理上来说,快乐是对自己的热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一个与自己过不 去的人,是很难放过别人的,一个人心理上的伤疤是很容易映射到人际关系中的。 柏杨先生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便提出了“男人一过三十就要为自己的 相貌负责”的观点,在他看来,不论生活怎样艰难,一个人都不应该一脸春秋战 国地影响天气,影响环境,影响他人的心情,从这个角度看,微笑不仅是对自己 负责任,也是对别人负责任。因为,微笑像一切其他情绪一样,都是颇具传染性 的 也许更重要的是,快乐会造就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改变 命运、获得幸福的力量。往往是,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 到这种幸福,这就是心态产生的力量。心态可以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 经作用的结果,也即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而快乐就是使这“几百万条神经”兴 奋起来的火种,一种不息的火种,廉价而又无价。 习惯快乐 有一个试验很说明问题。鉴于新从业的人寿保险业务员有75%在最初几年都会辞 职(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的拒绝),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很想雇用一些表现更好、 更稳定的业务员,于是便找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出谋划策。心理学家对保险公司老 板说,面对别人反复的拒绝仍能保持乐观,这种能力在成功的推销中是最重要的 因素,他断定,在他的“乐观尺度”上得分高的新业务员,最初两年的业绩将高 于其他同事40%以上。这位老板接受了他的建议,以“乐观尺度”上的得分为基 准,雇用了一批新业务员,这个特殊的“乐观小组”在正常的筛选过程中都不及 格,但其第一年的业绩却比通过“正常筛选”而乐观程度稍逊的同事高出20% 多,在第二年里更是高出几乎60%。 基于这种认识,心理学家甚至建议人们有时不妨假装快乐、假装幸福、假装英俊, 而事实多半也支持了他们的“馊主意”,那些这样去做的人大都改变了心境,改 善了业绩,也随之改变了命运。在这方面,埃莉诺·罗斯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年轻时代的埃莉诺相貌平平,自己一度也很自卑,很忧郁,但富兰克林·罗斯福 却不这样看。在他看来,埃莉诺是个非常有内秀的女孩子,也有着独特的气质, 具有魔法般语言能力的富兰克林的话深深打动了埃莉诺,从此她便试着把自己看 作一个与众不同、身心开朗的女子,渐渐地,她身上快乐的一面盖住了忧郁的一 面,自信的光芒了遮住了自卑的窗口,经过“心理整形”的她很快便释放出惊人 的能量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气质、最有才华、对社会生活也最有影响的第 夫人之 就像有白昼必然有黑夜一样,一种公平的生活必然不会永远给你阳光,许多时候, 问题不是出在命运上,而是出在心态上,出在你看问题的方式与对待问题的态度
问题。只有经常与自己比,尽可能地不断进步,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快乐的资 本,快乐也才会成为人的一种“习惯”。 快乐还是热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从来都不相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人会真的能 够持久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往往是,一个懂得自爱与自尊的人,才会真的可 以始终如一、义无反顾地热爱与自己相关的一切,家人、朋友、儿童、花草乃至 狗熊。这种热爱表现在生理上,便是年轻和动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期 保持笑容,对人的外貌和性格不可能不发生内在的影响,一般地说,在面貌上流 露出的情感是最真切不过的,它们流露惯了,就会在脸上留下持久的痕迹,一个 总皱着眉头人是很难有一张舒展的脸的。而一个快乐的人也将是富有魅力,这种 魅力也将通过他人反作用于自身,使得自己更加从容而自信。 从心理上来说,快乐是对自己的热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一个与自己过不 去的人,是很难放过别人的,一个人心理上的伤疤是很容易映射到人际关系中的。 柏杨先生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便提出了“男人一过三十就要为自己的 相貌负责”的观点,在他看来,不论生活怎样艰难,一个人都不应该一脸春秋战 国地影响天气,影响环境,影响他人的心情,从这个角度看,微笑不仅是对自己 负责任,也是对别人负责任。因为,微笑像一切其他情绪一样,都是颇具传染性 的。 也许更重要的是,快乐会造就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改变 命运、获得幸福的力量。往往是,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 到这种幸福,这就是心态产生的力量。心态可以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 经作用的结果,也即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而快乐就是使这“几百万条神经”兴 奋起来的火种,一种不息的火种,廉价而又无价。 习惯快乐 有一个试验很说明问题。鉴于新从业的人寿保险业务员有 75%在最初几年都会辞 职(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的拒绝),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很想雇用一些表现更好、 更稳定的业务员,于是便找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出谋划策。心理学家对保险公司老 板说,面对别人反复的拒绝仍能保持乐观,这种能力在成功的推销中是最重要的 因素,他断定,在他的“乐观尺度”上得分高的新业务员,最初两年的业绩将高 于其他同事 40%以上。这位老板接受了他的建议,以“乐观尺度”上的得分为基 准,雇用了一批新业务员,这个特殊的“乐观小组”在正常的筛选过程中都不及 格,但其第一年的业绩却比通过“正常筛选”而乐观程度稍逊的同事高出 20% 多,在第二年里更是高出几乎 60%。 基于这种认识,心理学家甚至建议人们有时不妨假装快乐、假装幸福、假装英俊, 而事实多半也支持了他们的“馊主意”,那些这样去做的人大都改变了心境,改 善了业绩,也随之改变了命运。在这方面,埃莉诺·罗斯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年轻时代的埃莉诺相貌平平,自己一度也很自卑,很忧郁,但富兰克林·罗斯福 却不这样看。在他看来,埃莉诺是个非常有内秀的女孩子,也有着独特的气质, 具有魔法般语言能力的富兰克林的话深深打动了埃莉诺,从此她便试着把自己看 作一个与众不同、身心开朗的女子,渐渐地,她身上快乐的一面盖住了忧郁的一 面,自信的光芒了遮住了自卑的窗口,经过“心理整形”的她很快便释放出惊人 的能量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气质、最有才华、对社会生活也最有影响的第 一夫人之一。 就像有白昼必然有黑夜一样,一种公平的生活必然不会永远给你阳光,许多时候, 问题不是出在命运上,而是出在心态上,出在你看问题的方式与对待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