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完全垄断市场产量与价格决定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的条件 1、定义: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叫垄断市场。 、主要条件有三点: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该厂商的产品没有任何相似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难的或不可能 二、垄断的成因 1、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 2、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需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上才能有效益,以至于只需 家这样的厂商生产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 3、政府特许 4、发明和创新(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项商品的专利权或专有技术) 当存在垄断势力的时候,市场机制受到破坏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整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价格。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不同的销量下其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因此其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 表7—1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产量与价格决定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1、定义: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叫垄断市场。 2、主要条件有三点: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 售商品。 (2)该厂商的产品没有任何相似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 难的或不可能。 二、垄断的成因 1、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 2、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需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上才能有效益,以至于只需一 家这样的厂商生产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 3、政府特许。 4、发明和创新(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项商品的专利权或专有技术); 当存在垄断势力的时候,市场机制受到破坏。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整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价格。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不同的销量下其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因此其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 表 7—1 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
销售|1 品价格11° 均收益1 CAR) 32|3536 从表中可见,商品的市场价格P随着垄断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设为直线方程,P=a-bQ 收益曲线:TR=PQ=aQ-bQ2; AR= TR/Q= PQ/Q=P 2bQ 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斜率为负;MR与AR不重合;M的斜率 大于AR,MR曲线较低,下降速度更快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的适用范围 以上我们对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作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只要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相应的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以上所分析的基本特征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MR=MC 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即代表生产规模的成本曲线的位置无法改变。只能 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来改变产量与价格,并最终达到MR=SMC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嬴利) MIR dcAR) 2、垄断厂商在短期的赢利状况 (1)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非总能获得利润。 垄断厂商在MR=sSMC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亏损
从表中可见,商品的市场价格 P 随着垄断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设为直线方程,P = a - bQ 收益曲线:TR=P Q = aQ – bQ2; AR = TR/Q = PQ/Q = P ; MR = dTR/ dQ = a – 2bQ ; 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斜率为负;MR 与 AR 不重合;MR 的斜率 大于 AR,MR 曲线较低,下降速度更快。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的适用范围 以上我们对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作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只要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相应的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以上所分析的基本特征。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MR = MC 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即代表生产规模的成本曲线的位置无法改变。只能 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来改变产量与价格,并最终达到 MR = SMC。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赢利) 2、垄断厂商在短期的赢利状况 (1)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非总能获得利润。 垄断厂商在 MR=SMC 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亏损
(2)造成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位置过高): 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位置过低)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 SMC SAC MR 、dAR) (4)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 MC MR MR 有额和润:1高于A AC木 MC MC AC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垄断厂商排除了其他厂商 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行业内的厂商数目调整 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存在利润,则可以在长期内保持 这一利润
(2)造成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位置过高); 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位置过低)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 (4)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垄断厂商排除了其他厂商 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行业内的厂商数目调整。 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存在利润,则可以在长期内保持 这一利润
MR dCAR) 1、垄断厂商在长期内的三种可能结果 1)厂商在短期内亏损,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盈利的状态。 2)厂商在短期内,已经有盈利,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3)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在长期内也无法获得盈利,从而最终退出这一行业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相应 的SMC曲线、LMC曲线和MR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利润。(原因:规模调整、进入壁垒) 、垄断带来的社会净福利损失 需等 天的消费者余 福利是 Qe 产量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与寻租 1、差别定价(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歧视),即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 质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种产品 在成本不同时索要相同的价格。 2、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1)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信息、分割等) 厂商成功实行区别定价格必须具备特定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
1、垄断厂商在长期内的三种可能结果 1)厂商在短期内亏损,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盈利的状态。 2)厂商在短期内,已经有盈利,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3)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在长期内也无法获得盈利,从而最终退出这一行业。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 SAC 曲线与 LAC 曲线相切,相应 的 SMC 曲线、LMC 曲线和 MR 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利润。(原因:规模调整、进入壁垒) 3、垄断带来的社会净福利损失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与寻租 1、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歧视),即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 质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种产品 在成本不同时索要相同的价格。 2、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1)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信息、分割等) 厂商成功实行区别定价格必须具备特定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
并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就使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才有可能 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相互 隔离。这一假定是要排除中间商在低价买进商品转手高价出售商品从中获利的情况。 3、差别价格的类型 级差别价格一一当垄断企业对每一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愿意支付 的最高价格收费,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二级差别价格一一企业对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商品按不同的价格收费。(购买 数量) 级差别价格一一垄断厂商能以某种方式把消费者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需求 的团体,并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地理位置) 1)一级区别定价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这就是一级区别 定价,又称为完全区别定价 上图所示,销售第一个单位产品Q1时,按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1定价:销 售第二单位产品按出价次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2出售。依此类推,厂商依据市场需求线 给出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直至销售量为QM为止。这时,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增加;消费者 福利几乎消失:并且如下图表示,均衡产量由于MR线改变而增加 2)二级区别定价 级区别定价假定卖方掌握所有市场信息,而买方则对自身偏好以外的信息完全不了 解。这样绝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距离。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区别程度较低的 二级和三级区别定价。 二级区别定价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1--4张公 园门票时,单价为15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13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 30元1件,3件以上单价降为25元,等等。 福利和配置影响与一级区别定价类似: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福利减
并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就使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才有可能 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相互 隔离。这一假定是要排除中间商在低价买进商品转手高价出售商品从中获利的情况。 3、差别价格的类型 一级差别价格——当垄断企业对每一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愿意支付 的最高价格收费,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二级差别价格——企业对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商品按不同的价格收费。(购买 数量) 三级差别价格——垄断厂商能以某种方式把消费者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需求 的团体,并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地理位置) 1)一级区别定价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这就是一级区别 定价,又称为完全区别定价。 上图所示,销售第一个单位产品 Q1 时,按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P1 定价;销 售第二单位产品按出价次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P2 出售。依此类推,厂商依据市场需求线 给出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直至销售量为 QM 为止。这时,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增加;消费者 福利几乎消失;并且如下图表示,均衡产量由于 MR 线改变而增加。 2)二级区别定价 一级区别定价假定卖方掌握所有市场信息,而买方则对自身偏好以外的信息完全不了 解。这样绝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距离。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区别程度较低的 二级和三级区别定价。 二级区别定价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 1——4 张公 园门票时,单价为 15 元;购买 5 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 13 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 30 元 1 件,3 件以上单价降为 25 元,等等。 福利和配置影响与一级区别定价类似: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福利减